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篇 |
大气科学 | 87篇 |
地球物理 | 87篇 |
地质学 | 347篇 |
海洋学 | 38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47篇 |
自然地理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使用1980 2010年水平分辨率为25 km的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和0.5°×0.5°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冬春(12月至翌年5月)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6 8月)降水的关系,然后通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1在高原冬春季、春季积雪异常强迫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高原积雪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机理。遥感积雪深度和格点降水资料诊断分析表明高原冬春少雪,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冬春多雪,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高原冬春少雪,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高原春季少雪,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分布;高原冬春季以及春季多雪情形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呈相反的空间分布。同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原冬春或春季少(多)雪,东亚夏季风偏强(弱),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203.
扎赉诺尔煤业集团铁北矿勘探区目的层埋藏浅,地表条件复杂,成孔困难,很难到达激发层位,反射波能量及高频成分衰减大,对地震资料的信嗓比和分辨率降低。为此,经多次试验,在野外数据采集中采用合理的观测系统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流程得当,在勘探区钻孔资料少的情况下,保证了目的层速度场反演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经矿井和生产实际验证,三维地震资料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4.
拉萨地体中北部革吉县尕尔穷矿区出露一套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与含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在岩性上呈渐变关系,且共同侵位于石炭纪—二叠纪变沉积岩地层,因此它们很可能为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尕尔穷埃达克质岩高镁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白垩世早期(90~86Ma),拉萨地体中北部可能因地壳加厚而发生拆沉,拆沉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致使岩浆中的MgO、Cr及Ni含量增加,从而形成尕尔穷高镁闪长玢岩的母岩浆。尕尔穷地区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的岩浆作用进一步表明,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前青藏高原南部中北拉萨地体已经加厚并抬升。 相似文献
205.
206.
为实现疏浚淤泥高效快速脱水减容,选取化学絮凝和真空预压相结合的脱水技术,利用自制真空预压抽滤装置对5种类型絮凝剂调理淤泥进行系列室内脱水试验,通过上清液高度、泥水分界面高度、沉降速率、底泥含水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疏浚淤泥沉降过程与深度脱水效果。结果表明:5种絮凝剂对应最优添加量分别为Ca(OH)2(1 500 mg/L)、PAFSI(200 mg/L)、PAC(200 mg/L)、HCA(50 mg/L)、APAM(500 mg/L);与原始淤泥自然沉降过程相比(底泥高度17.14 cm、含水率96.8%),真空预压可实现絮凝调理淤泥脱水减容、底泥平均含水率降至53.5%,使底泥体积进一步压缩20.48%~36.99%;真空预压作用下,絮凝调理淤泥在50 min内达到沉降速率峰值,前120 min内淤泥絮凝效果明显、泥水分离程度占据主导;与原始淤泥真空预压对比,絮凝?真空预压大幅提升淤泥沉降速率、有效缩短峰值对应沉降时间,最优絮凝剂(APAM)底泥沉降速率峰值、淤泥总高度沉降速率峰值对应时间点缩短87.5%和83.33%,峰值速率分别增加3.56倍、5.18倍;添加适量絮凝剂能有效改善淤泥脱水性能,增大泥粒尺寸、防堵促排,加速疏浚淤泥沉降与泥水分离效率。化学絮凝?真空抽滤技术有利于实现疏浚淤泥减量化,显著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堆积占地,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7.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部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明确了全年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强调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208.
着重研究了多功能医用超声波治疗机研制方面的几个技术问题。其中部分技术方案已应用于超声波工业处理机或经过实验的验证。同时 ,也分析了设备研制和实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9.
海底管道铺设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拖管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海洋深度和复杂环境的变化。针对 Acergy公司在Girassol项目中提出的一种波浪式拖管方法,对其应用于2.0 km 长海底管道铺设进行分析。首先,结合深水海洋环境特征,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管道拖航数值模型,并介绍管道、拖缆和浮筒力学计算及水动力荷载计算方法;其次,基于非线性有限元OrcaFlex软件对拖管过程建模,以模拟实际项目拖管过程;然后,通过对比相同条件下的单波式和双波式两种拖管方式,探讨管道和拖缆的动态力学性能变化;最后,针对不同浮重比、拖航速度、拖缆长度和悬垂角、海流流速和流向角等因素展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波浪式拖管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时对拖缆的张力需求,但也会因此增加管道局部弯矩和应力响应;相对于单波式拖管,双波式拖管在缓解由于拖航速度等变化而产生的管道局部损伤效应上更有优势,并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水深环境;复杂的海流工况对拖航时管道的力学性能影响十分显著,施工前应选择合适的铺设窗口期以防止管道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210.
历次震害表明隧道等地下结构受地震影响较大,当地震动的卓越频率与结构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引发的共振会对结构产生更严重的破坏。针对共振这一地震中的特殊现象,通过ANSYS分析研究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在双向地震耦合作用下隧道衬砌各处的共振响应和围岩至衬砌段共振响应峰值的变化规律,同时考虑偏压角度和断面最大跨径对共振响应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具有多阶固有频率,衬砌的位移和应力均出现了共振现象且共振不表现出结构的自振频率特征;从围岩至衬砌段的共振响应具有放大效应;水平位移峰值随偏压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增大断面最大跨径对于抵抗共振是有利的;拱腰和拱脚处的主应力受共振影响较大,在隧道的抗震设计中应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