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Jiaozhou Bay is a semi-enclosed bay, Qingdao, China. More than 10 rivers enter the bay, of which most take wastes from industrial and household discharg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seasonal investigations in May, August, November 1979,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avy metal mercury are analyzed as a historical reference. 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surface and bottom. The results revealed clear seasonal and regional changes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major discharging rivers and plankton production. The seawater was polluted more seriously in spring than in any other seasons. However, it was the cleanest in winter during which least waste was input with low plankton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ata, the state of mercury pollution in seawater was worsening in the period, and has been improving in recent years. Terrestrial contamination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bay.  相似文献   
22.
海上石油开采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6年8月和2003年8月对埕北油田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对海水中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油类和重金属的含量,沉积物中重金属、油类、有机物、硫化物的含量以及海水与底床中生物种类、数量和密度,进行历史变化趋势分析与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石油浓度有所上升,沉积物受到了铜的污染且油类浓度持续上升,底栖生物环境已属非健康状态,底栖生物受到石油烃污染.  相似文献   
23.
文章在分析国际深海资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海技术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发展深海技术、开发深海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南海SEATS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垂直一维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MEM-1D)模拟了南海北部生态要素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Chla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呈现低值(<0.05 mg·m-3),冬季呈现高值,12月为0.38 mg·m-3。春季,风速相对变小,垂直混合变弱,次表层Chla浓度极大值现象形成(80~100 m),并可一直持续到10月末。冬季,海表温度降低,东北季风爆发,垂直混合增强,出现表层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垂直结构相似,冬季上层水体中浮游动物和细菌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3 mg·m-3和18 mg·m-3。3~10月细菌(12 mg·m-3)同浮游动物(14 mg·m-3)一样出现次表层最大值,其存在深度与浮游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25.
INTRODUCTIONTheproductionofphytoplanktonisthefirsttacheintheproductionbymarineorganismsandinthemarinefoodchain .Knowledgeofprimaryproductioninmarinewatersisprerequisiteforexploitationandmanagementoftheocean’slivingresources.Theprimaryproductioninmarin…  相似文献   
26.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春、夏季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81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在夏季HCH的污染较重,而春季较轻.在时间分布上,在整个胶州湾夏季的表层和底层水体中的HCH含量几乎都高于春季.在空间分布上,胶州湾的东北部水域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的入海口,为湾的东北部近岸水域提供了河流输送的HCH.因此认为,污染源是面污染源,由入湾河流形成的.通过HCH的陆地迁移过程和水域迁移过程的分析发现,HCH的表层含量高,经沉降,HCH的底层含量就高,而且,HCH入海后沉降较快.根据HCH的表、底层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提出了在春、夏季的HCH在胶州湾水域迁移过程的模型框图,表明了HCH的运动轨迹,清楚的展现了HCH在春、夏季的表、底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9.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污染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机农药HG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污染源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在4月、6月、7月和10月,HCH的污染较轻。在胶州湾水域,4月、6月和7月,HCH的含量变化由近岸向湾中心有梯度形成:从大到小呈下降趋势,10月HCH的梯度变化刚好相反。表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一致。HCH含量变化展示HCH通过河流输入近岸水域要比通过地表径流直接输入近岸水域的质量浓度要高。因此,胶州湾水域HCH含量变化证明了HCH的陆地迁移过程。这表明在夏季,输入的胶州湾水域HCH的含量与春季相比,相对较高;HCH表、底层含量变化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证明了HCH的水域迁移过程。这揭示了HCH的表层含量高,通过沉降,HCH的底层含量就高。根据表、底层的HCH含量变化,提出了HCH的水体效应、稀释效应和累积效应,并用模型框图,表明了HCH穿过水体的含量变化,定量描述水体对HCH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陆地物质不断地随河流等载体输入海洋 ,经过海洋几千万种的生物吸收后 ,一起随海洋生物沉降到海底 ,展现了物质从陆地到海底的迁移过程。为了研究这个动态过程 ,本文通过海洋中硅藻的特性和迁移 ,阐述了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与氮、磷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了海洋中营养盐的限制和水华产生的原因 ,并认为海洋在生态系统中保持着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平衡。1海洋中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浮游植物是水生环境中从无机到有机物质转换的主要承担者 ,即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食物链中其他各环节的变化。因此 ,研究浮游植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