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9年11月30日河南淅川发生M_(L )4.2地震,是淅川区域自2018年2月9日M_(L )4.6地震以来发生的又一次显著地震事件,采用Snoke方法,计算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2次地震震源错动类型均表现为走滑兼正断,其中M_(L )4.6地震节面I性质与新野断裂破裂特征及切错方式符合,而M_(L )4.2地震不符合,可能与附近隐伏未命名的走向NNW、倾向S的左旋正断层有关;采用震源谱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淅川M_(L )4.2地震应力降为0.879 MPa,与淅川M_(L )4.6地震应力降0.24 MPa相比,地震应力释放更充分;2次地震震中均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分析发现,2次地震均发生在水库蓄水位下降阶段,初步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水库蓄放水有关。  相似文献   
52.
根据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目录和历史地震文献资料,对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异常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和实验,对照《中国震例(1966—2012)》中中国东部地区发生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4级、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等典型地震进行震例回溯检验,明确该项指标的计算规则,设计计算机自动化程序,在短时间内对指定区域进行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异常指标的扫描计算,为开展测震学异常判定及预测指标提取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石炭纪岩浆作用记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藏南冈底斯岩基记录了大量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信息,虽然晚古生代的岩浆岩报道较少,但对限定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斯洋俯冲之前的构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已有资料,进一步对加查县和朗县晚古生代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及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加查县和郎县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344.8Ma和344.0~362.0Ma,表明加查和朗县岩体都形成于石炭纪。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7.46%~75.33%),Al2O3含量较低(12.66%~15.82%),CaO含量为0.79%~4.32%,FeO和MgO的含量分别为0.48%~3.00%和0.28%~1.64%。依据它们的K2O/Na2O比值,这些岩石可分为富钾和富钠两个演化系列。这些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但Zr和Hf无明显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信息表明:(1)冈底斯岩基东段石炭纪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环境,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俯冲作用有关;(2)镁铁质岩浆演化形成富钠花岗岩,幔源岩浆和中下地壳岩熔体的混合形成富钾花岗岩;和(3)石炭纪岩浆作用持续时间至少~30Myr。

  相似文献   
54.

冈底斯岩基南缘自西向东,从楠木林到米林广泛出露一系列含暗色细粒包体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斜长石以及紫苏辉石的巨晶(>5mm),呈现出堆晶结构。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97~77Ma,并不随侵位位置具有显著的经度上的变化。含紫苏辉石的基性岩具有高的Al2O3(17.3%~18.2%)含量,较高的MgO(3.9%~4.1%)含量,FeOT含量在8.7%~9.0%之间;低的Cr(< 14.8×10-6)和Ni(< 15.0×10-6)含量,基本不具有Eu的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含紫苏辉石的中-酸性岩具有高的Al2O3(14.9%~18.8%)含量,高的Mg#值(>39.7);变化较大的Cr(5.7×10-6~260×10-6)和Ni(10.2×10-6~78.2×10-6)含量,具有微弱-强烈的Eu的负异常,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暗色细粒包体与含紫苏辉石基性岩相比具有相似的SiO2含量,FeOT(8.1%~9.0%)含量,稍高的MgO(4.7%~5.4%)含量,Al2O3(18.1%~19.4%)含量以及Mg#值(51.0~52.6);具有与含紫苏辉石基性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分布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较低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t)=0.7037~0.7044),较高并变化较大的εNdt)值(+3.7~+9.4)和εHft)值(+9.9~+14.6)。这些特征共同说明,经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中软流圈部分在俯冲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母岩浆,其母岩浆随后与俯冲板片熔体发生混合。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以及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并最终形成了冈底斯岩基南缘出露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暗色细粒包体可以代表母岩浆的早期堆晶,是岩浆淬火作用的产物。母岩浆中大量流体的存在,使其结晶顺序为单斜辉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随后的堆晶作用使得这一系列侵入岩得以赋存紫苏辉石。

  相似文献   
55.
钱天宏  熊家镛 《云南地质》1997,16(4):386-393
云南某地红宝石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且唯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是变质红宝石矿床的重要工业类型,是目前世界上优质饰用红宝石的主要来源。世界上该类型红宝石矿床(点)为数不多,而且集中分布在环绕南亚次大陆北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云南某地红宝石矿床则赋存于扬于地块西缘的陆内造山带。因此,该矿床的被发现,可能揭示了一条新的宝石成矿带。红宝石大理岩产于古老的动热变质带的变质杂岩中,变质强度为低角闪岩相。矿体赋存在相对远离强应变带的构造位置。含矿母岩具有富铝贫硅、钙高镁低、铝碱化值大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6.
贵州遵义县茶园锰铁矿属"遵义式锰矿"成矿带,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该矿床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谭组(P2l)底部,含矿岩层以粘土岩层为主,并含有大量的黄铁矿。通过对该矿矿床地质特征的野外调查,矿石矿物鉴定及元素分析,认为该矿床锰铁矿石为原生碳酸锰铁矿物,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矿床,锰质来源于晚二叠世湖盆周边玄武岩的古风化壳残留锰质,形成于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57.
X波段岸基雷达作为一种新颖的海况遥感观测方式,可直接观测到实时的海况信息。通过对雷达影像的分析,能够获得海面上的波浪场。由于波浪在近岸的折射、浅化变形等原因,观测到的雷达影像场为近岸非均匀波浪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影像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的应用。针对波浪的近岸非均匀性,将二维小波变换应用于雷达影像分析,子影像中6个空间点的波数谱显示:影像中的波浪非均匀性显著,主能量的波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二维小波变换应用到X波段雷达近岸影像处理中,可较好体现近岸波浪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58.
拿日雍措穹窿(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穹窿的东部,穹隆内花岗岩种类较多,有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片理化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和含绿柱石伟晶岩.这些花岗岩为经历了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富Ti矿物等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高度演化花岗岩,相对于维氏世界花岗岩平均值,富集Bi、Cs、Li、Sn、Be、Pb、B、W、Ta等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略贫Nb元素.同时,围岩也相对富集稀有金属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引起拿日雍措穹隆淡色花岗岩富集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的因素是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高度演化淡色花岗岩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广泛分布,铌铁矿、钽铁矿、锡石和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已在多处露头被识别,暗示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未来稀有金属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59.

冈底斯岩基东部的米林地区发育辉长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近垂向相间排布的侵入杂岩体及东侧未变形闪长岩体。野外穿切关系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果表明:早期辉长质片麻岩(146.3±1.6Ma)被晚期花岗质片麻岩(141.7±2.0Ma)侵入,并一起经历了后期变质作用(~90Ma)和晚白垩世闪长质岩浆作用(87.8±1.1Ma)。辉长质片麻岩具有E-MORB特征,经历了富Ti矿物相的堆晶作用,母岩浆主要来源于板片流体交代上覆亏损地幔楔物质(εHf(t)=+9.9~+14.5;εNd(t)=+3.0~+4.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伴有Fe-Ti氧化物的分离结晶,源区物质主要为部分熔融的初生下地壳(εHf(t)=+10.9~+15.1;εNd(t)=+4.1~+4.3)。闪长岩具有弱的Eu正异常,暗示源区存在斜长石的堆晶作用,其母岩浆来源于板片流体交代上覆亏损地幔楔物质(εHf(t)=+12.2~+15.6),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混入地壳物质。冈底斯岩基南缘发育晚侏罗世的辉长岩和早白垩世花岗可能是第一次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即将终止的产物。晚白垩世岩浆岩是与新特提斯洋再次俯冲引起的峰期岩浆活动的标志,可能是板块回撤引发软流圈上涌的产物。

  相似文献   
60.
张渤地震带及邻区近震体波成像及孕震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张渤地震带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和地幔岩浆对地壳底侵作用的问题, 本文充分收集了华北地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17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观测数据, 应用近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 获得了华北地区地壳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和VP/VS波速比.依据VP/VS波速比能反映岩石物理性质和流变学特征的特性, 并结合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地球化学等成果, 讨论了张渤地震带的孕震环境和动力学机制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张渤地震带强震位于高低速异常分界线附近或偏向高速体一侧, 震源体下方均存在广泛的低速异常分布, 据此推测这些低速异常的存在可能与流体有关, 同时也揭示出张渤地震带地震主要分布在上地壳, 从震源深度分布及地壳物性结构分析上地壳具有发震的构造背景, 也有发震的物性基础, 是一个易震层和多震层.张渤地震带地壳内部在20 km下方存在偏高的波速比特征, 这些可能反映了在该区域内中、上地壳幔源物质的侵入和热状态的岩体在横向上的变化, 可能是地幔岩浆长期底侵作用的结果.由于深部幔源物质的侵入, 使得地壳深部流体的供给量增加, 在地壳发震层下长期存在的流体会影响断裂带的结构, 降低断裂带的强度, 使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断裂带上应力的集中, 进而引发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