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5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东方鲀属鱼类的分类与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调查与校核资料基础上 ,系统整理了 2 2种东方属鱼类的分类检索并附简图 ,报告了该属鱼类的区系性质与种类分布。文中在分类方面尚讨论了同物异名的订正 ,区系分布上提出了中日海区是世界该属鱼类的分布中心。最后对河豚毒的开发研究和中毒防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2.
四种鳕鱼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蓝鳕 (Micromesistius poutassou)、远东宽突鳕 (Eleginusgracilis)、大西洋鳕(Gadusmorhua)和太平洋鳕 (G. macrocephalus)等 4种经济鳕鱼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对其分节及量度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 ,发现所测数据与国内外资料存在一些差异 ;并补充描述了各种的鼻孔、牙齿等形态特征。统计检验表明 :蓝鳕的第 1臀鳍鳍条数、鳃耙数与其他鳕鱼存在显著差异 ;远东宽突鳕的脊椎骨数与其他鳕鱼存在显著差异 ;大西洋鳕和太平洋鳕在上述性状上的差异不明显 ,但 2者的体色有明显差异。从形态特征聚类分析图得知宽突鳕属与鳕属亲缘关系近 ,而蓝鳕属与鳕属亲缘关系远。  相似文献   
143.
对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2种间的序列差异。大银鱼2个个体间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无差异,小齿日本银鱼3个个体的序列出现了2种单倍型;大银鱼同小齿日本银鱼细胞色素b序列(单倍型SB-1)之间存在86个碱基差异(差异率21%),变异较大。大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16S rRNA基因片段种内个体间无序列差异,两种间存在21个碱基的差异(差异率5%),有1个碱基的插入/缺失。由此可见,2种银鱼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进化速率较快,约为16S rRNA基因片段的4倍。根据细胞色素b序列数据。推算出2种银鱼大概在中新世晚期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144.
西北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板块特征和地质历史,几个边缘海将亚洲大陆和太平洋隔开。在更新世冰期的低海平面时期,海洋生物群体可能会被隔离在日本海、东海和南海。伴随冰后期海平面的上升,以往的研究认为被隔离在3个边缘海的群体会因为扩散的作用而重新混匀。为了检验该假说,本研究探讨了梭鱼的系统地理格局。采集梭鱼分布范围内9个地点的272个梭鱼个体,分析其线粒体控制区5’端435bp的片段。共检测到3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这3个单倍型类群可能是在更新世冰期被隔离在3个边缘海内而产生的分化。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假设相反,3个单倍型类群在地理上的频率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分子方差分析和群体多样性指数都表明3个边缘海内的梭鱼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与基于生物学特性预期的梭鱼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相反,梭鱼群体空间上的基因交流是很有限的。东海的梭鱼群体间缺乏系统地理格局,这可能是因为末次冰盛期后梭鱼群体发生了近期的栖息地扩张,群体间没有足够的进化时间在迁移,漂变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45.
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鱼由)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鱼由)(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鱼由)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6.
大菱鲆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菱鲆是欧洲沿海的特有名贵鱼类之一,于1992年引入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一个主养品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视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菱鲆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研究报道,结果表明,大菱鲆对蛋白质有很高的营养需求,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鱼体的增重方面影响极显著,对配合饲料的转换率影响显著。脂肪可以促进大菱鲆蛋白质的转化利用,从而达到节约饲料蛋白质的目的。饲料中的脂肪酸对大菱鲆特别是其仔稚鱼的生长很重要。目前国际上大菱鲆的饲料配制水平差别较大,研究认为大菱鲆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以上,脂肪含量为12%以上。随着大菱鲆对各种营养参数的研究完善后,必将会提高饲料的配制水平。展望了大菱鲆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7.
研究青蟹属4种青蟹的系统发育关系,阐明分布于中国沿海青蟹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采集了青蟹属4种青蟹以及中国沿海的青蟹样品,测定分析了其线粒体12S rRNA部分片段序列。结果表明4种青蟹的12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存在差异,每一种的个体都单独聚为1支,中国沿海的青蟹样品全部与Scylla paramamosain聚为1支,结果提示分布于中国沿海的青蟹主要是S.paramamosain。S.serrata,S.paramamosain和S.tranquebarica3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种形成1个单系群并且具有很高的自展置信值。S.olivacea与其他3个种互为单系,与以上3种青蟹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8.
鱼类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液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项技术发展至今已取得很大成就。国外学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冷水性鲑鳟鱼类及某些海水鱼上,而国内以研究四大家鱼及其他淡水鱼类精液的超低温保存居多,只有少数学者研究如真鲷、黑鲷、花鲈、大弹涂鱼等海水鱼类精液的超低温保存。本文就开展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研究的意义、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的基本生物学原理,及有关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现状等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49.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对黄河南部小黄鱼繁殖群体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研究分析了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体长和体重关系、性比的变化、怀卵量及性腺的发育情况。总样品中的性比组成为雌:雄=1:2.7,且雄鱼比例逐月上升;测算其怀卵量在2686-34704粒之间,平均怀卵量为9518粒;性成熟系数3月中旬为116‰,5月下旬只有33‰;绝对繁殖力(F)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F=549.37W-4861.79(R=0.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