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577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梅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分布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河南省商城县一带。据1∶5万区调新资料,讨论了梅山群的含义、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区域对比、时代归属等方面的一些看法。认为梅山群不同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梅山群是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石炭系之上的构造岩片。据区域对比分析,梅山群的原岩形成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02.
黄河中游"2003·7"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屠新武  马文进 《水文》2004,24(4):61-64
分析了2003年7月30日发生在黄河中游的特大暴雨洪水特性。本次暴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黄甫、府谷水文站日降雨量分别为136nml和133mm。暴雨形成了黄河干支流洪水过程,黄甫、府谷、吴堡水文站洪峰流量分别为6670m^3/s、12800m^3/s和9400m^3/s。黄甫川洪峰舍沙量、平均舍沙量均比历史洪水小;府谷水文站洪峰舍沙量较小,水位较低。洪水演进过程中黄河干流洪峰流量削减较多,泥沙沿程淤积,府谷至吴堡区间淤积量约为2500万t。  相似文献   
103.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灿  马文璞 《现代地质》1997,11(1):118-124
梅山群为分布于北淮阳地区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晚泥盆世—石炭纪杨山煤系和中侏罗统红层之上的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在其中、上部发育NW走向的韧性剪切带,产状与区域片理一致。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糜棱岩的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区域变质岩形成之后,具有右旋剪切的运动特点,反映大别山地块向北仰冲过程中所派生的侧向滑移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地质结构复杂,岩体存在大量深部裂隙、低波速松弛岩体、煌斑岩脉X及f2、f5断层,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方法对边坡典型部位在开挖后以及其对应弱层置换工况下的破坏全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5断层在进行置换加固处理后,边坡安全系数较未置换弱层前提高了0.403,说明在岩质边坡开挖和支护前优先进行深部软弱结构置换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储备。同时,RFPA强度折减法不仅能直观再现边坡潜在滑裂面从萌生到扩展直至贯通导致边坡整体失稳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得出边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对于边坡工程实施前稳定性评价和施工工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新疆吐哈盆地北缘三道岭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植物化石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典型组合。从该植物群中挑选出优势属种,分别为似银杏、拟刺葵、枝脉蕨以及斯堪尼狭轴穗,对其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前3种为叶片化石,它们的δ13C值分布在-21.66‰~-23.83‰,属于典型的C3植物。最后一种为繁殖器官化石,其δ13C值为-20.91‰,比叶片的值高。将δ13C值根据公式转换为大气CO2的δ13Ca值,发现基于银杏类叶片获得的现代和中侏罗世的δ13Ca值与其他方法获得的值相似。这说明银杏类叶片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δ13Ca的一类可靠植物,为今后研究中生代-新生代δ13Ca变化提供了一个简便而可行的方法。Ci/Ca比值是一重要的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值,因此进一步将银杏类化石叶片的δ13C值换算成Ci/Ca。化石似银杏的Ci/Ca值为0.6,而现生银杏的Ci/Ca为0.63,二者相似。虽然三道岭地区中侏罗世的CO2浓度约为现在的4.5倍,但是化石和现生银杏类植物的Ci/Ca值仍然保持恒定,表明银杏植物的气孔参数对CO2变化比较敏感,是重建古CO2浓度的良好指示植物。这也为判断一种植物能否用来重建古CO2浓度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波龙矿床发育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一期花岗斑岩,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波龙矿床的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波龙矿床三期斑岩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62-0.70711和0.70567-0.70850,εNd(t)分别为-4.0--3.1和-8.0--2.4,εHf(t)值分别变化于2.5-6.9和3.3-6.9,表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花岗斑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征,但其具有较高εNd(t)值(-0.7--0.2)和εHf(t)值(1.3-12.2),可能表明花岗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波龙斑岩铜金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末期,其成岩-成矿可能与洋壳俯冲关系密切,但波龙矿床的三期斑岩均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可能表明在120Ma南羌塘地块南缘开始逐步加厚。  相似文献   
107.
白正华  王先彬 《矿物学报》1998,18(3):309-320
本文在C-O-H体系流体相平衡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和新的p-V-T资料,在pT=∑pi假定下,计算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相组成。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存在五种流体相,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各流体相所占比例不同。在相对较低的温、压条件下,CH4是体系中占主要的流体相(约占70%),且随温、压和氧逸度的升高,它所占比例却明显降低,所获结果为探讨无机成因天然气形成的可能性、存在的量比和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花岗岩体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在造山带中可达20%~90%.大陆地壳增生与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花岗岩分布区也是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区,如各种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等.因此,对花岗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研究是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与之相关构造的研究对于花岗岩区找矿勘探意义重大,所以花岗岩的侵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自然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文彦  冯新  杨芙蓉 《气象》2010,36(1):41-48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矢量诊断解释了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产生强降水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在地面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处易发生锋生和斜压现象,从而诱发强降水。  相似文献   
110.
达坂城1959—200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59—2008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低云量、≥0.1 mm降水日数、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实测资料,运用线性分析方法对达坂城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波动式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37.62 h/10a,其中以春、夏季增长幅度为最快。日照时数和总、低云量及≥0.1mm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总云量的减小是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由于呈减少趋势,且发生几率很小,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