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使用NOAA/AVHRR 8KM 1981-2001数据,以及准同期逐日观测气象数据,用GIS与R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插值处理。对贺兰山东西两侧腾格里与毛乌素两大沙漠的南缘带植被覆盖、气候要素的降水与气温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得出不同干湿条件沙漠边缘带植被覆盖状态变化的差异,以及各自生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气候条件中水分条件是决定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土地覆盖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地形条件对植被覆盖的季相差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与植被覆盖相比,低覆盖植被分布面积的变化可以更好的揭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整个研究期气候整体趋于暖干化,暖干程度在1999-2000年达到了高峰,随之植被覆盖在2000-2001年达到了最低值。这说明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种时间上的滞后性。从RS与GIS角度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沙漠边缘带宏观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方法,为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治土地沙漠化也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辽河口湿地生态景观格局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景观格局图、DEM数据、人口、GDP等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建筑用地、芦苇地、水稻田和养殖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模拟结果表明,转为建筑用地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是农村人口密度和城镇人口密度;转为芦苇地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是农村人口密度和过境水资源量;转为水稻田和养殖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都是农村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值。在这4种生态景观格局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最重要的解释变量都是农村人口密度,这表明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形成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农村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23.
以山东省公路建设工程地质信息辅助决策系统研发为例,分析了工程地质资料数据特点,基于MapGIS平台进行了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分析和程序设计.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设计实现了对钻孔与实验数据的管理,采用MapGIS图形库设计实现对图形资料的管理,采用叠加分析、DTM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实现公路选线科研阶段所需路基状况和土石方量等信息的自动分析.本文的研究为实现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大辽河流域范围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对流域生态安全非常重要的区域,根据流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运用定性分区与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划分方法得到大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图,将大辽河流域划分成5个一级区和13个生态亚区。按照"水体类型+干扰类型+功能类型"对每个生态功能区进行命名,明确了每一个生态功能区的特征,为大辽河流域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以1986年与2000年两期TM遥感解译影像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借助多个土地利用分析模型,对我国北方腾格里与毛乌素两大沙漠边缘带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的十余年来两大沙漠南缘带土地利用/覆盖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各具特色的响应方式。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得到提高,其中东部毛乌素地区提高速度高于西部,中部宁夏部分高于两头陕西、甘肃部分。土地利用重心分布揭示出半干旱、干旱沙漠边缘带耕地与水资源分布的密切关系,同时,土地利用重心变化分析揭示山西部腾格里地区研究期内生态环境区域恶化,而东部毛乌素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6.
因子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酒泉地区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发现其污染物主要为石油类、氨氮等非金属,其次为锌、铜和六价铬等重金属。经综合分析发现各地表水域污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7.
基于GIS的多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兰州市是全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对全市污染总量控制以及污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对影响兰州市大气质量主要因子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大气功能区划分的多因子评价模型。并且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市区进行了大气污染指数模拟与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地形因子与盛行风影响,兰州市区大气质量较差,市区中西部大部分被三类功能区覆盖。三类功能区面积约32.9 km2,约占整个兰州市城区面积的20.5%,主要分布在西固区的西北部和七里河区的西南部。二类功能区面积约122.8 km2,主要分布区域是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的东南部和西固区的东南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证明GIS具有较为准确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功能。  相似文献   
28.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临泽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通过对1986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TM2,3,4波段组合影像的解译判读,揭示了14a间临泽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河西走廊脆弱的生态环境中,临泽绿洲面积总体扩大,尤以耕地面积扩大了34%左右;而未利用土地14a中减少了0.71%;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也有较大增长,增幅在11.39%左右。综合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在生态环境演化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