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宁市红运砖厂利用第三系邕宁群含煤岩系中的含砂泥岩替代粘土成功地制作了烧结多孔砖块.砖厂通过28门窑工业性大规模生产的科学试验,烧结出来的多孔砖块质量特好,窑窑试验完满成功.  相似文献   
82.
1644-1911年中国华东与华南沿海台风入境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威  满志敏  刘大伟  颜停霞 《地理研究》2014,33(11):2195-2204
利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东与华南沿海的多种历史文献,通过对“颶”、“颱”含义的考察与风雨潮现象记录特征的辨析,以及非台风事件的排除,建立了1644-1911年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逐年台风频率序列。研究时段内共有967次台风入境(年均3.62次),17世纪后半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两个时期是台风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ENSO现象与沿海台风活动的频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全球/半球尺度的冷暖转换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曾经伴随了入境中国沿海台风次数的增加,在过去300年中是增长速率最快的一个时期,但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时出现的快速升温现象却伴随着沿海台风数量的下降。因此,半球/全球尺度的快速升温现象与中国华东—华南沿海遭受台风数量之间可能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3.
双河横江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区域内存在两个与地层有关的地球化学背景场,烃类指标与△C、Hg、Fe2+等非烃指标异常间具有明显不同的配套组合关系。各指标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和指标间组合关系对测区油气分布、保存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两处属构造泄漏泄压区及四个有利远景区,评价结果为下一步钻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将保山-镇康地区的铅锌矿床初步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组合,3个成矿系列和4个成矿亚系列,初步总结了各成矿系列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85.
根据Aura卫星微波临边探测(MLS)2.2,3.3版水汽和臭氧廓线,采用线性内插方法,将夏季在青藏高原(西藏的那曲和拉萨)及其周边地区(云南腾冲)通过冷冻霜点仪(CFH)和电化学反应池型(ECC)探空仪分别测得的水汽和臭氧数据插值到与卫星产品规定的气压高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MLS水汽和臭氧廓线产品.结果表明:MLS 2.2和3.3版水汽相对误差在100 h Pa的对流层顶附近分别为(9.8±46.0)%(n=18),(23.0±45.8)%(n=17);在小于并包含82.5h Pa在内的下平流层则分别为(-2.2±15.7)%(n=74),(0.3±14.9)%(n=75);而在对流层316~121h Pa高度则分别为(21.5±90.6)%(n=104),(6.0±83.4)%(n=99).相应MLS 2.2,3.3版臭氧的误差分别为:(-3.5±54.4)%(n=27),(-8.7±41.6)%(n=38)(100 h Pa);(-11.7±16.3)%(n=135),(15.6±24.2)%(n=305)(下平流层);(18.0±79.1)%(n=47),(34.2±76.6)%(n=160)(对流层上层).MLS水汽和臭氧的误差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低层振荡和离散分布明显,部分误差可能由于此高度层水汽和臭氧浓度梯度大和比较用线性插值探空数据引起."臭氧低谷"期间,拉萨地区70 h Pa高度以下MLS卫星臭氧浓度误差明显增加;腾冲、那曲与拉萨三地的MLS臭氧误差的垂直分布特征较一致.卫星产品与探空测值的初步关系表明,MLS廓线的灵敏度与水汽和臭氧在大气中垂直分布有密切联系,3.3版水汽产品的灵敏度在82.5 h Pa以上高度略有提高,臭氧产品灵敏度没有明显变化.文中还讨论了导致MLS水汽和臭氧廓线产品误差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86.
2017年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S6.6地震,震中44.3°N、82.9°E,震源深度11km,精河地震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附近,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主震破裂未出露地表。利用地震精定位研究余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余震展布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且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西侧,单侧破裂特征明显,余震的深度集中在5~15km。基于M-t图分析序列的衰减特征发现,截至2017年8月20日,序列中ML2.0、ML3.0余震相对丰富,衰减基本正常。G-R关系给出的b值为0.54,外推最大余震震级为MS5.6,h值为2.17,均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MS≥4.0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较好地满足双对数线性关系,同样为主-余型地震的特征。断层面上静态滑动量分布相对单一且集中,最大滑动位于沿倾向10km处附近,与地质调查主震断层未出露地表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主震破裂较充分。基于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出的余震视应力与震级间很好地符合指数关系,扣除震级变化影响后的序列视应力未出现显著高值,也表明此次破裂的能量释放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87.
瓦里关温室气体本底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长及其在气候与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国际上众多的科学计划和观测体系都把它们的时空分布、源汇及趋势列为重要内容,获得的各种资料在评价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及有关对策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阐述了在中国内陆本底地区开展温室气体长期、定点观测的意义和必要性,系统地讨论了10多年来中国瓦里关本底站温室气体本底研究的主要进展.利用瓦里关经严格国际比对和质量控制的大气C02、CH4长期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地面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瓦里关大气C02和CH4本底资料筛选方法;利用本底观测资料,研究了瓦里关大气CO2及其δ13C、CH4和CO本底变化及源汇特征所体现的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和全球代表性,并进一步与同期、同纬度海洋边界层参比值(MBL)以及北半球其他6个大气本底站同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了瓦里关大气CH4和CO独特的季节变化并探讨了成因;根据空气团后向轨迹簇所途经的下垫面源汇同观测的大气CO2和CH4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瓦里关大气CO2和CH4的输送来源;利用Hysplit-4扩散与输送模式,计算了冬、夏典型月份人为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源汇对瓦里关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并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8.
清代江苏省冬季冷暖等级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 a、18~20 a、13~15 a和8 a,38~42 a和8 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 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 a、 8 a和3 a;在42 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相似文献   
89.
DEM即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DEM具有许多生产方式,作为直接获取对象表面点三维坐标的现代对地观测技术,机载激光扫描在DEM构建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DEM生成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机载点云的地面滤波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渐进三角网滤波方法,通过计算各点坡度以及邻域范围内的高差最大值,进行直方图统计分析,实现高度及角度阈值的自适应估计。将本文结果与人工滤波及布料滤波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结果更加贴近人工滤波处理效果,可有效提高DEM生成的精度。  相似文献   
90.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