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549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韩范畴  刘辉 《海洋测绘》2009,29(5):60-60
6月30日,纪念新中国航海图书事业发展建设60周年大会在海军出版社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外交部、民政部、国家测绘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参测绘局、总政新闻出版局等国家机关、总部机关、海军机关、科研院所、航保系统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等70余人受邀到会。  相似文献   
982.
在全球变暖影响下,由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所主导的干湿条件在全球或区域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草原区对气候变化敏感、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因此研究中国草原区的干湿变化趋势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干旱指数分析了1982年—2018年中国草原区的干湿程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年—2018年中国草原区的干旱指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前后两个时期中国草原区表现出显著的趋势差异,1982年—2005年中国草原区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即干旱程度增加,而2006年—2018年呈增加趋势,该时段湿润化明显。2006年之后的中国草原区湿润化趋势源于该地区降水持续增多,而增温停滞导致潜在蒸散发不再升高。分区域来看,1982年—2005年内蒙古草原区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2018年呈上升趋势;西北草原区在1982年—2005年和2006年—2018年两个时间段干旱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青藏草原区在1982年—1994年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1995年—2018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83.
对2004年获取的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1个雪坑和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4个雪坑的离子浓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2+、NO-3和SO42-是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雪层和积累区雪坑底部冰中的主要离子(尤其是Ca2+ ),其雪层中的主要阳离子关系可在底部冰中得以较好的反映,但雪层中各离子浓度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明显,可能与海拔的跨度较小和挖取的雪坑较疏有关;雪坑底部冰中的离子浓度与海拔间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淋融作用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而逐渐减弱。SO42-和Ca2+是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中的主要离子(尤其是SO42-),其雪坑离子化学特征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差别较大,可能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鄯善沙漠的下风向相关,还可能与雪层内淋融作用的强弱和沉积通量的高程效应有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雪坑中NH4+、NO3-和K+的Cs/Ci较Ca2+、Mg2+和Na+要大,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Na+和NH4+的“雪冰比”较Cl-、SO42-、Mg2+和Ca2+要大,说明这两条冰川雪坑中的Ca2+和Mg2+信号较其它离子可能更易于在冰芯记录中保存下来,为冰芯研究和古气候记录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84.
地下盐穴储气库围岩变形机理是地质可储性的关键问题。针对平顶山盐田盐层薄、夹层多以及埋藏深等特征,分别采集了纯盐岩、互层状盐岩、泥岩夹层三种岩石试样,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单轴和三轴状态下三种试样的蠕变均呈现初始蠕变和稳态蠕变两个阶段,互层状盐岩的初始蠕变时间相对较长,稳态蠕变率处于盐岩和泥岩之间,其变形主要由盐岩层贡献,同时层间变形的不协调导致互层状盐岩在稳态蠕变阶段出现泥岩夹层的颈缩内陷和盐岩层的膨胀外突破坏现象。根据互层状盐岩的蠕变特征,建立起蠕变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模型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拟合参数完全佐证了上述互层状盐岩的蠕变特殊性,为盐田安全建立地下储气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为了认识陕西省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其物源,给探索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组成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了洛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砂岩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克拉通地块,物源区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南秦岭构造带北部下古生界也为石盒子组提供部分物源,中二叠世晚期华北、秦岭板块面接触碰撞,北秦岭构造带快速隆升,南秦岭物源区提供物源减少,砂岩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低级变质岩+沉积岩。二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向南延至洛南—栾川断裂附近,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河流沼泽相含煤岩系沉积应该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结合渭北—渭河—洛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对比成果,认为渭河地区二叠纪至少曾沉积过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具有残存二叠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986.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6年5月8日呼市地区一次转折性降水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1)在下游阻高具备的条件下,中低层波幅较深的西风槽是本次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2)700hPa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面倒槽东移北上共同为降水提供了暖湿能量,对降水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在降水过程中,大气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降水持续并加强。(4)通过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的分析认为,本次降水是由层状云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复合云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且在中尺度云团的作用下,使呼市地区局部降水偏大。  相似文献   
987.
精确翔实、三维立体、尺度适宜的地类统计数据对于海岸带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地类统计模型需要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支撑,然而当前鲜有DEM空间尺度与统计模型的适配性方面的研究.针对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海岸带地类统计模型中DEM空间尺度优选方法,系统探讨了...  相似文献   
988.
989.
从西北地区侏罗纪煤中分离出来的不同显微组分热解油生物标志物总体上比较相似,但在一些特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热解油Pr/Ph比值一般在1.5~2.0之间,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热解油Pr/Ph比值在3~4之间,但均只有相应原煤抽提物Pr/Ph比值的一半。在常规生物标志物甾烷和萜烷组成中,藻类体和孢子体含有相对丰富的C27甾烷,角质体其次,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C27甾烷含量很低或者基本不含C27甾烷;藻类体和角质体含有较高的伽马蜡烷,而与藻类体来自相同原煤的孢子体伽马蜡烷含量很低;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基本上不含伽马蜡烷;分离显微组分的原煤伽马蜡烷含量均很低。由此可见,伽马蜡烷的含量不仅与有机质沉积水体的盐度有关,与母源的成分也有关系。显微组分热解油与煤系原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比表明,煤系原油是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等富氢组分和相对贫氢的镜质组生成产物的混合物。不同油气藏中的原油,每一类显微组分的贡献可能不尽相同,有些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藻类体和孢子体等富氢显微组分,而有些原油除了富氢显微组分有贡献外,镜质组对其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富氢显微组分应该是煤系含油气盆地中主要的生油显微组分。  相似文献   
990.
黄竹林地区位于云南哀牢山成矿带南部,杨家寨西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高井朝组砂板岩及石英砂岩.通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在黄竹林地区圈定了一个金异常区,异常区浓集中心明显,高值点连续分布,三级分带特征明显,元素相互套合较好,并确定黄竹林地区元素组合为Au-As-Sb-Ag-Mo-Hg和Cu-Pb-Zn.通过高井朝组地层岩石样原生晕分析,显示该区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地球化学前缘晕和近矿晕特征,具有中深部找矿潜力.通过地质矿产信息和地球化学信息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韧性剪切带型金及多金属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