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在地勘坑道施工中,由于岩层松散破碎,加上断层和裂隙发育,渗、漏水严重,已经支护好的坑道出现沉降,坍塌物将木支架压弯压折。补支护后,该区域由于地压过大又出现了沉降。存处理过程中应用托换技术进行了尝试,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介绍了伸缩式组合钢支架的设计制作以及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2.
新能源利用效率低,控制策略复杂等不足制约着绿色农场的发展.引入储能部件可以提高新能源使用效率,将电网和分时电价政策引入系统,可以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用户用电花费.本文论证了最优控制策略在混合能源供电模式中的可行性,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可视化太阳能-电网绿色农场能源监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太阳能-电网混合供电模式,实现了输出功率与农场负载需求的匹配.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使用NPV函数验证了系统经济性.  相似文献   
43.
磁黄铁矿是铜陵冬瓜山矿床中最重要的矿石矿物之一,其标型特征不仅反映其自身形成环境,对矿床成因也具有指示意义。本文选取矿床中不同层位的磁黄铁矿矿石样品,利用矿相学、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磁黄铁矿标型形态、成分、结构以及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磁黄铁矿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中部,根据磁黄铁矿与其共生矿物之间的交代关系,认为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是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X射线衍射显示磁黄铁矿以六方和单斜相为主,近岩体处主要是六方晶系;远岩体处则以单斜晶系为主。且见单斜沿六方磁黄铁矿的边部有交代现象,显示出热液交代作用的特征。电子探针测试显示磁黄铁矿的Fe元素含量为58.435%~60.978%,平均值为59.737%;S元素含量为38.297%~39.891%,平均值为38.696%,分子式为Fe4S5~Fe9S10,也显示磁黄铁矿有六方和单斜两个相,单颗粒成分剖面显示其核部为六方相,边部为单斜相。磁黄铁矿的δ34S组成均为-0.7‰~+13.5‰之间,δ57Fe的总体分布范围为0.49‰~0.52‰,Fe同位素和S同位素显示它们均来源于岩浆及其热液。说明磁黄铁矿具有岩浆成因和热液交代成因。支持冬瓜山矿床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观点。  相似文献   
44.
秦岭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造山带内发育若干条近平行的韧性剪切带和夹持其间的岩块,它们和次级断裂组成特有的构造图案。虽有后期脆性断裂的叠加,但依然可以看出这些断裂组成了具有规律性的构造图案,反映出不同的构造型式和构造活动。由于秦岭造山带山高林密,有些地段很难人力进行考察,给该区的构造研究增加了难度。为此,本文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对其进行影像处理和构造解译,分析了北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及组合样式,从造山带尺度研究大型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样式图案,探求其运动方式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
付广  韩旭  梁木桂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01-67020001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运聚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伴生裂缝发育部位和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侧向封油气部位和储集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遮挡油气有利部位,二者结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断裂在始新统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板桥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东北中部,少量分布在西南东部,有利于下伏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运聚成藏,与目前板桥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其东北中部,少量分布在西南东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付广  韩旭  梁木桂 《地质论评》2021,67(2):411-418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运聚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伴生裂缝发育部位和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侧向封油气部位和储集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遮挡油气有利部位,二者结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断裂在始新统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板桥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东北中部,少量分布在西南东部,有利于下伏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运聚成藏,与目前板桥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其东北中部,少量分布在西南东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页岩储层由于骨架和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能够在地震频段内引起波诱导的孔隙流体流动相关的弹性频散和衰减,但声波测井和实验室超声实验测量频率段远超地震频段,不可避免产生测量速度和衰减差异。这里基于澳大利亚惠灵顿地区的页岩岩心在干燥和水饱和条件下地震频段的弹性和衰减测量结果,考虑频变反透射系数和衰减对地震波反射的影响,针对不同层厚的页岩储层开展地震响应计算,并利用Wigner-Ville分布时频分析技术讨论了页岩频散、衰减性质及层厚对其地震响应规律的作用。对于无明显速度频散和衰减的页岩储层,顶、底反射振幅的频变属性受调谐效应控制,主要呈现出低频异常和陷频特征;而对于速度频散和衰减强烈的储层,顶、底反射振幅的频变属性同时受到调谐效应与储层本身频散衰减性质的作用。干燥和含水页岩储层地震响应的频变性质差异有助于加深对含流体页岩地震响应特征的理解,而基于地震频段实测数据正演和时频分析技术,对于提高页岩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流体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天然地震波或人工地震波是抗震设计的地震动输入,其强度及频率非平稳特征对于提升抗震设计结果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相位差谱和三角级数公式推导了相位导数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带回三角级数,分析强度及频率非平稳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天然地震波强度及频率非平稳特征的影响因素包含三个,分别是相位导数的频率分布特征,幅值谱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49.
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准确性亟待提高,对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环境特征异同的准确了解是提供准确预报预警的基础。本研究针对我国海拔低于2500 m地区超过20 mm·h-1的短时强降水、最大阵风风力大于17.2 m·s-1的对流性大风和直径大于5 mm的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基于2002-2010年4-9月小时降水和冰雹实况、2010-2014年4-9月的雷暴大风实况及2002-2014年4-9月的1°×1°NCEP FNL(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inal Analysis)资料,以NCEP FNL一天4次的时刻(02:00、08:00、14:00、20:00,北京时)为中心,通过时空匹配处理,对三类强对流天气的绝对水汽含量、相对水汽含量、静力稳定度参数、低层抬升触发与垂直风切变条件、特性层高度及部分物理量的联合分布等环境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南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区域,华北中北部和华南南部是雷暴大风的两个高发区域,华北中北部...  相似文献   
50.
为解决多传感器水下目标纯方位跟踪中的传感器测量衰减问题,建立水下目标静态多传感器纯方位跟踪模型,将传感器测量衰减建模为统计特性已知的随机变量,基于融合中心接收到的各水声传感器的原始测量值,设计了一种集中式状态估计器结构,利用最小方差方法推导出最优的集中式目标状态估计增益。通过算例仿真可以得出,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水声传感器不做机动的前提下跟踪目标,弥补了单个水声传感器观测性不足的缺点,对比传统的集中式Kalman估计器,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有效解决传感器测量衰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