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利用平流层探空资料和ECMWF的ERA-40、ERA-interim格点资料分析了近62年的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的年代际特征。分析表明QBO周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且平均周期较长(短)的时段,其变化幅度较小(大)。QBO的振幅存在10~15年的年代际振荡,并与QBO周期存在着明显的反相关关系。此外,QBO振幅在10~30 hPa存在增强的趋势,而在中低层则为略微减弱的趋势。从关于赤道的反对称纬向风场可发现,QBO中心存在着偏离赤道的年代际变化,东风中心偏移赤道的方向基本与西风中心的偏移方向相反,即东风中心偏向某一半球时,对应的西风中心则在另外一个半球上。  相似文献   
962.
为了减少大风对设施农业的危害,采用渭南市11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大风资料,同期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灾情资料,在GIS平台上,从孕灾环境敏感性、危险性、承载体易损性三个方面,针对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10m/s以上大风进行大风灾害的风险性区划,为设施农业大风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渭南市极大风速的风险分布自西向东减小,高风险区位于临渭、大荔、蒲城、富平和白水。最大风速日数高风险区在华阴和潼关,中等风险区在临渭区、蒲城、大荔。从大风灾害风险单一因子来看,渭南市华阴和潼关不宜大面积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中小拱棚要限制发展。北部韩城、澄城、合阳大风灾害危险的风险相对较小,可适当扩大面积。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秦岭南坡中山地带火地塘林区大气降水与支沟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水质的比较分析,以及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水质与水量的相关分析,发现7~10月份大气降水呈微酸性,经过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径流pH值升高,且不随流量变化而发生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对随降水输入的NO3-、NH4+、PO43-有很好的净化作用,这种作用对于降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威胁非常有益,对重金属元素Cd、Pb、Mn有固定作用;对K、Na、Ca、Mg、Fe有增加作用,尤其对Ca、Mg含量增幅较大,但这种作用不会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对Fe的调升有利于水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在调减Zn含量方面作用显著;林区径流水质与水量之间并无较大关系,水质不随水量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对水质有很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64.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Ma之间大约20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铗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69±4Ma,与其它不变质岩墙的锆石、斜锆石U-Pb年龄和~(40)At/~(39)Ar年龄的范围相同。高Mg低Ti-P岩墙的锆石ε_(Hf)(t)值的变化范围在-6.4~ 0.4之间,平均值为-2.2,略高于时代相近的花岗质岩石。由于镁铁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结晶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因而锆石ε_(Hf)(t)值可以代表镁铁质岩浆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文献资料显示,高Mg低Ti-P岩墙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0~0.7050,平均值为0.7046,ε_(Nd)(t)值为-5.6~-2.8,平均值为-4.4。  相似文献   
965.
介绍的成矿有利度计算法是一种基于矢量数据的成矿预测方法.与传统的成矿有利度计算法相比,该方法的预测单元采用自然单元(多边形),而不是网格化单元.成矿有利度计算过程是先对2个预测变量(空间图形)进行相交分析,有利因子相乘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再与下一个变量进行相交分析,最终得到能反映该预测单元综合成矿地质条件的有利成矿因子值.在详细介绍了成矿有利度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流程基础上,对伊犁盆地南缘西段水西沟群VII1亚旋回进行了预测评价,圈定了I级、II级铀成矿远景区各1片,III级成矿远景区2片.  相似文献   
966.
过去50年中国西部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过去50年中国西部降水和主要河流径流变化的对比分析, 研究降水和径流的区域变化差异, 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径流和降水与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降水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中国西部降水变化大体上以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和天山为界, 表现出南北一致, 中部(西部的喀喇昆仑山除外)相反, 即从南到北呈现出干-湿-干或湿-干-湿的区域变化差异; 在河流径流上表现为北部伊犁河流域和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的一致性, 而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呈反位相变化; 同时, 新疆和黄河径流的反位相变化表现在年代际上, 而黄河和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表现在年际变化上. 黄河上游径流的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的变化比较一致, 这表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受到较强的东亚季风的影响; 新疆总径流分别与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和西风指数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寻找不同地区径流变化异同对于认识和预测径流未来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7.
陈立辉  韩宝福 《岩石学报》2006,22(5):1201-1214
阿尔泰造山带东段的乌恰沟地区发育大量镁铁质侵入岩(岩脉或小岩体),包括闪长玢岩和具堆积结构的角闪辉长岩和橄榄辉长岩。锆石SHRIMP U-Ph同位素定年结果说明这些镁铁质岩浆的侵位时间为257.4±5.3Ma,与峨眉山玄武岩相近(259±3Ma)。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a,具K和Pb的正异常,LREE相对HREE富集,即具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它们之间还存在互补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闪长玢岩存在Ba、Sr、Eu、P和Ti的负异常,橄榄辉长岩具有Ba、Sr、Eu、P的正异常,而角闪辉长岩具有Ti的正异常。如果扣除围岩混染和后期流体交代的影响,这些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因此闪长玢岩和两种辉长岩分别代表同源岩浆因结晶分离作用形成的演化岩浆和堆晶岩。乌恰沟晚二叠世镁铁质侵入岩和新疆北部早二叠世与铜镍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都具有与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被俯冲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特征。但是与后者相比,前者的Mg~#值、ε_(Nd)(t)值和La/Nb比明显偏低,暗示存在软流圈地幔来源物质的显著贡献。综合阿尔泰乌恰沟地区镁铁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我们推测该区在晚二叠世存在地幔柱与岩石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68.
天山西南部白垩纪-老第三纪发育的托云盆地及其周边出露的岩浆岩是一套完整的碱性岩浆岩系列,包含了苦橄质玄武岩、玄武岩、碧玄岩、碱玄岩(橄榄玄武岩、黑云母辉长二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石橄榄岩)和响岩等多种岩石类型。野外工作显示有火山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种不同的产状。年代学结果指示岩浆岩形成于120-50Ma间,为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和岩浆系列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托云岩浆岩大致经历了结晶分异过程的两个阶段:早期苦橄质岩浆中橄榄石、尖晶石的结晶分离,表现为MgO和微量元素Cr含量随SiO2含量增加大幅度的降低;晚期主要是单斜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以CaO、FeO、TiO2等随SiO2含量增加大幅度的降低为特点。苦橄质岩石的出现指示了地幔较高温熔融事件的存在,进而为托云盆地地幔柱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无论如何,碱性岩浆的活动表明托云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大陆主动裂谷环境,对应的深部背景为区域性的地幔柱构造。首次发现的响岩是结晶分异作用的最终产物。响岩较极端地指示了岩浆结晶分离过程对岩浆演化的巨大影响。托云岩浆岩的同位素特征指示其源区是一个接近于PREMA地幔,但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受地壳流体交代改造的特点。岩浆岩的Nd同位素TDM集中在250~600Ma之间,反映了一个古生代时期形成的新生岩石圈地幔,与新疆北部地区的晚古生代新生岩石圈地幔的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969.
张文慧  韩宝福 《岩石学报》2006,22(6):1597-1607
对内蒙古集宁地区四个新生代玄武岩剖面进行了K-Ar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K-Ar定年结果显示,集宁玄武岩的主要喷发期在晚渐新世至中新世,可分为三个喷发旋退:~33Ma、22.8~22.1Ma和12.2~9.4Ma。玄武岩由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组成。SiO2和MgO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6.4~52.3wt%和5.1~7.8wt%,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与OIB相似。集宁的三个喷发旋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每一旋迴底部,先出现的均为拉斑玄武岩,向上变为碱性玄武岩。从第一至第三旋迴,碱性玄武岩Yb含量逐渐增加,La/Yb比值逐渐减小,暗示集宁地区在这一时期曾发生过岩石圈减薄。由于集宁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早期至晚期逐渐接近拉斑玄武岩,且两者的Nd、Sr同位素特征相似,因此,该区岩石圈的减薄可能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对岩石圈产生底蚀作用的结果。拉斑玄武岩的存在可能代表了岩石圈减薄在地表的显示,是被底蚀的岩石圈与少量上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混合的产物。通过对比集宁、汉诺坝、赤峰、阿巴嘎、大同等地新生代玄武岩的K-Ar年龄和岩性分布特征,推测这一区域的岩石圈减薄在时间、空间及减薄强度上均存在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970.
对福建沙县钾长石粉合成的13X沸石及其与取自山东铝业公司的赤泥混合使用时除砷的效果和适宜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以单一的13X沸石为吸附剂时,改变沸石用量和溶液的酸度均不能有效去除砷;赤泥和沸石混合使用时对低浓度砷(〈5mg/L)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适宜的吸附条件为赤泥用量2g/L,沸石用量1.5g/L,pH值约为8,平衡时间1h。实验表明,赤泥在混合吸附剂除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沸石与赤泥的合理混合使用,对于含砷重金属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