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608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海南岛沿海岛屿众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在这些岛屿中,有军事战略要地的海岛,有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优越的海岛,有较高旅游资源价值的旅游岛,有发展动物、植物资源潜力的海岛。特别是大部分海岛所处海区渔业资源蕴藏量较丰富、生产率也较高,且生物量较大,品种繁多。海南岛沿海60%~70%的海岛集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等优势于一身,因此将能在较大幅度内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业,开发海岛资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总参谋部联合下文开展全国海岛综合调查。本项目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海南省海岛综合调查环境质量专业由  相似文献   
932.
基于PCA-GWR方法的村级贫困时空格局及致贫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贫困的时空变化及识别致贫因素,可以为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理加权回归(GWR)可以分析各因素对贫困的影响在空间上的差异,但致贫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主成分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PCA-GWR),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对贫困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因素分析;为探究贫困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索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G系数对村级贫困发生率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江西省永新县为研究区为实验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PCA-GWR模型中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明显低于GWR模型变量的VIF值,PCA-GWR模型有效地解决了GWR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② 永新县贫困格局分布与地形、植被分布等自然因素和低学历、缺乏劳动力、疾病等乡村主体自生发展能力相关,且每种影响因素与贫困发生率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③ 2013—2017年永新县贫困发生率从11.27%下降至0.97%,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且村间贫困差距逐年缩小,其中2013—2015年贫困发生率分布西高东低,2016年和2017年整体值较低;④ 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全局上,2013—2016年表现出空间正相关,2017年呈现随机分布;局部上,2013—2016年的冷、热点分布变化不大,冷点分布在中部,热点聚集在西南部,2017年热点分布在南部,冷点零星分布于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3.
矿产资源整合是解决矿区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而矿区资源储量数据则是编制整合实施方案的依据之一。重视矿产资源整合中的资源储量估算,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开发利用现状等因素,采用适宜的储量估算方法,比较准确地估算区内资源累探量、采损量和保有量,为方案编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34.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国家从阜新市开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以来,对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准确识别与类型划分一直是地理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与阈值进行了系统分析,识别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同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总体导向,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特点,尝试建立提出了以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评价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框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评价分类模型,将识别出的262座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4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差异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很好的支撑了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范围与类别的划定,并成为规划分类引导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5.
本文采用1974年~2016年欧洲各国"自由"等级数据,对欧洲"自由"等级格局演变进行时空分析,结合美国发布的《国别人权报告》、西方经济制裁数据、西方军事干涉数据,探索欧洲"自由"等级空间格局演变外部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欧洲各国"自由"等级的标准差指数和变异系数总体下降,其相对和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2)欧洲"自由"国家数量总体呈现显著增长,空间分布从欧洲南部、西部、北部地区扩散至欧洲东部、中部地区;欧洲"部分自由"国家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从欧洲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大公国演变成欧洲东部、东南部地区;欧洲"不自由"国家数量总体出现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从欧洲东部、东南部、中部地区演变成白俄罗斯和俄罗斯。(3)欧洲"自由"等级相近的国家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主要存在3种集聚模式,即高高集聚区,主要在欧洲西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在欧洲东部、东南部地区;高低集聚区,主要在欧洲南部、中部、东部地区。基于此,探索欧洲"自由"等级格局演变的外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36.
为了解决紧支撑径向基函数(CSRBF)内插生成DEM中合理设置紧支撑半径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统计学和CSRBF的DEM插值方法,采用地统计学中变程的倍数来度量空间相关性的强弱,取变程的倍数设为CSRBF紧支撑半径,使得CSRBF插值矩阵呈稀疏带状分布,保证插值矩阵稳定求解,最终生成较高精度的DEM。最后以实测高程数据为例,使用交叉验证对插值方法进行实验,根据最大误差、最小误差、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插值方法精度高,插值结果可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DEM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937.
测绘项目档案前端控制是保证测绘档案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测绘项目档案的特点,结合西部测图、927一期工程、大地基准建设、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国家测绘项目归档工作,分析了测绘项目档案实行前端控制的必要性,探讨了实施测绘项目档案前端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38.
选取了湖北省2014年1~11月的微博签到数据,通过对55 933个POI、5 820 136次微博签到量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发现:湖北省微博签到次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17个地区中武汉市微博签到量所占百分比高达71.19%,在湖北省中占绝对优势,其他16个地区中宜昌、襄阳、荆州三地区所占百分比为13.83%,其余13个地区仅占14.98%。在17个地级市中又以各市中心的签到量最大。将17个地级市微博签到量与各地区2014年GDP做散点图,发现GDP与签到量之间呈正相关,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验证,在0.01的显著水平下皮尔森系数为0.959,呈现出高度相关,说明微博签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39.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查明马岭关杂岩的岩性组合特征、空间分布、产出形态、地层叠覆关系以及遭受构造变形改造情况,本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的杂岩剖面进行岩石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将马岭关杂岩进一步划分为变质(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岩片、变质基性(—超基性)岩岩片和变质碳酸盐岩岩片等3个非正式段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940.
大陆构造系统动力学及构造应力叠加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对大陆构造动力学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指出大陆区域构造应力场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内、外力的非线性动态叠加场,大陆构造应力叠加场的主要成分包括重应力场、热应力场、离心惯性应力场、板块互相作用应力场、壳幔相变应力场、地幔流剪切应力场和其他诸如地幔底辟、岩浆侵入等造成的应力场等。并以亚洲东北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系的形成演化为例,试图说明在大陆构造动力学系统内,各种因素总是以其固有的规律演化着,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叠加,甚至相互转化,导致构造应力场的多次转化,推动一场又一场不同方式、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使中国大陆区域出现纷繁复杂的构造图象,铸成了特有的山川盆湖的分布格局。大陆构造系统动力学与现有的各种大地构造学的有机结合,可能导致"系统大地构造学"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