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体内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吴佩  韩丽君  李敬  袁毅  马霖 《海洋与湖沼》2010,41(6):875-878
采用三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了3种药用空心胶囊的体内相对利用度,并评估了其生物等效性,以检验本实验室研发的海藻多糖空心胶囊替代动物明胶空心胶囊的可行性。实验选择了12名志愿者,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志愿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结果显示,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替代动物明胶空心胶囊并不影响人体内药物吸收;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布洛芬胶囊剂与日本Qualicaps布洛芬胶囊剂(相对生物利用度94.9%)、明胶布洛芬胶囊剂(相对生物利用度97.5%)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2.
海藻多糖复合胶成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海藻多糖与植物膳食纤维为主要材料,形成一种海藻多糖复合胶(APPC),采用传统硬壳空心胶囊生产的浸沾成型方法,对该复合胶的成膜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PPC中海藻多糖和植物纤维素的配比度为8:92,成膜胶液的成膜温度在44—48℃,并在该温度下平衡反应0.5—1.5h时,成膜效果较好;形成的APPC膜硬壳空心胶囊的崩解时间为8min;体外药物溶出试验表明APPC膜布洛芬胶囊剂的溶出速率较动物明胶膜相对缓慢,但在30min时的药物溶出度为98.29%,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3.
凹顶藻属海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物通过生物链、化学信息传送、化学进攻、化学防御等机制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维系着独特紧密的海洋生物体系,作为海洋物质代谢原动力的海藻为了对抗食藻动物的吞食,大多能产生一些有特色的代谢物质,其中凹顶藻属因富含萜类化合物著称,这类化合物含有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不  相似文献   
44.
台风暴雨型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暴雨是诱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台风"尤特"在广东省登录,造成广东兴宁市铁山嶂矿区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下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实验,对铁山嶂矿区泥石流的物源组成、沟谷特征、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开采形成的弃填土边坡及矿渣的随意堆放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基础,强降水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台风暴雨作用下,矿渣型物源受沟道限制发生堵塞溃决,放大了泥石流规模,其起动模式为滑塌—堵塞—溃决型。定期清理淤积在行洪通道的废渣可降低该类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提取泡叶藻(Ascophyllum mackaii)及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藻渣中岩藻聚糖硫酸酯, 以均匀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优化高效制备提取工艺。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PC)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检测及理化性质分析; 利用Fenton 反应检测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等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的高效制备技术的超声波最佳条件为超声70 min, 温度为90℃,水提时间2 h, 料液比1︰ 80, 泡叶藻及海带藻渣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高效提取率分别为4.49%和3.69%,分子质量分别为142 kDa 和136 kDa, 泡叶藻和海带藻渣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海带的抗氧化活性总体略高于泡叶藻。  相似文献   
46.
过氧化氢调控养殖水环境理化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中将养殖环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和生命体系来对待,根据养殖水域各理化因子指标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1实验材料、方法和原理1.1人工模拟小环境整个实验过程是在人工小环境下进行模拟的,用自制采泥器取回养殖池底表层受污染的黑泥(取样过程要尽量避免底泥与空气的接触),均等厚度地放进玻璃缸内,然后注入泥样池水,以日光灯提供藻类光合作用能源,经电风扇提供水气交换的动力,待缸内水沉淀后分别向缸底加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测定其各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1.2各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与测…  相似文献   
47.
山东海区大型海藻抗肿瘤及免疫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海区大型海藻进行系统采集,采用SRB法测定了40种海藻甲醇提取物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MTT法测定了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率;并且测定了样品对T、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异枝凹项藻、细枝软骨藻、鸭毛藻、绳藻、叉开网翼藻具有较好的抗A-549肿瘤细胞活性,鸭毛藻、异管藻和网地藻具有较好的抗HL-60肿瘤细胞活性;金膜藻、萱藻、绳藻、小粘膜藻和酸藻具有较好的免疫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8.
海藻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特点。碘是海藻植物体最基本的元素,在海藻的代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作用。自1897年法国人Eschle首次在海藻中发现含碘有机化合物以后,又在不同的海藻中研究了碘的化学性质,并发现碘有机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海藻中,并以I-C共价键的形式与生物分子结合。迄今,碘在海藻中以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种形式并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Whre等(1980)的研究工作表明,海藻中的碘主要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约占总碘的60%-90%以上;有机态碘仅占总碘的10%-40%。 作者在研究和测定了与本实验用的相同海带中有机碘的含量和分布(韩丽君等,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单向纸色谱和红外光谱,纯化并检测了新鲜海带中有机碘的存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态碘可分为氨基酸类衍生物和非氨基酸类衍生物。含碘氨基酸(IAA)占总有机碘的51%,其中游离氨基酸中的含碘氨基酸占总有机碘的49%(其中大部分是以二碘酪氨酸为主的含碘酪氨酸),只有2%左右的含碘氨基酸存在于结合氨基酸中。另外,50%左右的含碘有机化合物为非氨基酸类含碘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检测进一步证明了新鲜海带中含碘氨基酸的结构基团。  相似文献   
49.
海藻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分属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海藻样品于 2 0 0 0年 5月采于山东青岛和威海附近沿海 ,将海藻样品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离和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抗大肠杆菌活性较强的海藻样品有 :鸭毛藻、酸藻、松节藻和孔石莼的水相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较强的提取物有 :鸭毛藻、海黍子、松节藻、小粘膜藻的乙酸乙酯相以及酸藻的水相。从不同门类海藻的抗菌活性看 ,褐藻最强 ,红藻次之 ,而绿藻活性最弱。薄层层析分离得到 1 6个层析带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1 1个层析带具有的抗大肠杆菌性。其中褐藻门的酸藻、海黍子的 3个层析带具有很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酸藻的 2个层析带也能强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 ,对常见抗生素进行的对照实验表明 ,这 5条层析带的活性比常见的抗生素高。  相似文献   
50.
海藻中的植物激素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冰心  韩丽君  范晓 《海洋科学》2001,25(10):28-30
随着植物激素突变株的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的进步 ,高等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内源性生长物质或激素的调节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已经被广泛公认的植物激素有5大类 :生长素类、细胞激动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类和乙烯。这些激素协同作用 ,调节植物体各部分的生长速率和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化 ,控制生殖过程。使用海藻为原料制备海藻提取液作为海藻肥首次在英国应用于农业生产 ,自此以后这种传统生物技术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已经发展为各类商业产品进入市场 ,如SM3、Seasol、Kelpark66等。这些海藻肥的效用在于利用海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