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褐藻多酚是间苯三酚的聚合物,结构复杂,有关生物合成途径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近年发现,褐藻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Ragan & Glombitza,1986),因此,研究褐藻多酚的人工合成不仅可模似研究褐藻多酚的生物合成过程,而且为寻找替代自然资源打下了基础。 作者在实验中观察到配制的间苯三酚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发黄,因此认为间苯三酚在放置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聚合,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素(auxins)是指能引起与(吲哚乙酸IAA)有同样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山田长雄等,1997),作为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的一种,它广泛存在于水生、陆生植物中,对其生产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相对于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生长素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藻类中的植物生长素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手段,对海洋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 Garbary et Harpe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Ⅱ),胆甾醇(Ⅲ),植醇(Ⅳ)和4-羟基苯甲醛(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 mg/L浓度下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14.
海藻提取物对蔬菜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海藻作为目标材料制备海藻植物生长剂已有很长的历史。海藻植物生长剂自1950年首次在英国诞生并被利用在花卉和农业生产上已经近半个世纪 ,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奇的成果。用海藻植物生长剂处理过的种子,其萌芽率有明显的提高。海藻植物生长剂还有极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用其喷洒过的作物最高可增产达50 %并有显著的抗旱效果。目前在国际上畅销的海藻植物生长剂有来自不同国家至少8种以上的商业产品。我国的海藻资源十分丰富 ,特别是人工养殖海带的年产量在几十吨干品左右 ,马尾藻的资源量也在几千吨干品以上。但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则刚刚…  相似文献   
15.
褐藻酸降解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培养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菌株H-1使其产酶,研究了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该菌在25℃培养72h时产酶量最高。褐藻酸酶作用的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2%。最适pH值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40℃,温度升高酶活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海藻提取物在当归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海藻提取物在中草药当归(angelica)上进行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归生长期对其施用不同浓度的海藻提取物均可明显增加当归产量,提高等级,降低病级,并对当归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00倍稀释液的海藻提取物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其隶属函数值和最大.对当归的综合效应最为明显。该试验为海藻提取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Measurements of three chlorofluorocarbons(CFCs) :trichlorofluoromethane (CFC-11),dichlorodifluoromethane (CFC-12) and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 (CFC-113), along with methyl chloroform (CH3CCl3) and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were made in water samples from Lake Washington,using Electron Capture-Gas Chromatography (EC-GC).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mid-autumn, a period when the lake‘‘‘‘‘‘‘‘s upper layer undergoes rapid cooling,At the time of sam-pling,a strong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was present in the lake,with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14℃,and near bottom(50 meters) temperatures of -8℃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CFC-12 and CFC-11 increased with depht ,as expected from the higher solubilities of these gases at lower temperatures ,Atmospheric measurements made at the sampling site at the time of the cruise ,showed that CFC-11 and CFC-12 saturations in the near surface samples were 100% and 106%,respectively,For the deepest sample (52 meters)CFC-11 and CFC-12 saturations were 102% and 126%,Because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lake respondes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FCs on a time scale of several weeks ,the highere tha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of CFC-12 observed at the time of sampling may reflect earlier episodes of elevated levels of atmospheric CFC-12 in this urban area.High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CFCs in runoff or industrial effluent might also lead to elevated CFC levels in the lake. The cold ,deep water of Lake Wahington is real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effects of surface gas exchange except during winter ,and the supersaturations observed in the deep layer may reflect pe-riods of elevated atmospheric CFC-12 levels from the previous winter season.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summertime profiles of CFC-11 and CFC-12 made in 1994.  相似文献   
18.
The auxin concentration in sixteen Chinese marine alg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Auxins are plant hormones. They play impor- 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plant activities, including phototropism, fruit development, root initiation and so on. In early 1940, Thirmann and Scoog (1940) found that auxin was present in more than …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匀设计从海带中热水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以粗多糖提取率(Yw)、岩藻糖提取率(Yf)和硫酸根提取率(Ys)为评价指标,并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综合考虑各试验因素对以上三个指标的影响.利用Minitab软件分析加权值Y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再通过回归方程优化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参数.建立了加权值Y与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和液料比(X3)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即Y=65.2+0.555x1+1.73x2+0.587x3+0.0236x12+0.0939x32-0.110x1x2.优化后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海藻资源异常丰富,种类多,分布广。海藻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包括海藻多糖、多酚、活性碘、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同时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元素,其中砷元素与人类健康和生命活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是毒性金属研究的代表性物质。海藻中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直接关系到各种海藻的利用价值和方法。 我国国内对海藻中砷的研究较少,而国际上自本世纪初就开始了此项研究。1919年,Cornec 首次对海藻灰分进行定性的光谱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砷(Cornec,1919)。以后的大量文献对海藻中的砷及其测定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报道,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海藻中的砷以有机态和无机态并存,其中有机砷化合物占绝大多数,毒性较小(Whyte et al.,1983; Edmonds et al.,1993; Phillips et al.,1985)。目前国际上测定海藻中砷的方法主要有中子活化法(Lunde,197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Maher,1982,1983;Yasui et al.,1978)、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联用(ICP-AES)(Shinagawa et al.,1983)等,这些方法不仅需要大型仪器,而且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亦难以掌握。 作者应用比较简便、灵敏的银盐分光光度法,使用国产仪器,以海带、鼠尾藻等样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法非常适合于海藻中砷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