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49篇 |
地球物理 | 58篇 |
地质学 | 269篇 |
海洋学 | 73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为满足煤矿井下小构造探测,根据理论分析,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探测方法-T0剖面法。试验表明,其操作简单,记录信噪比高,是探测煤矿小构造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2.
1998有流域特大暴雨的雨水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98年汛期湖南省97个气象站、200多个水文站的雨量,水文资料,分析了同期洞庭湖流域特大量雨洪涝的雨水情概况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3.
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深化了对中国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提出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区划层次结构,系统总结了各赋煤构造区构造单元的煤田构造特征。从煤系变形控制因素角度,揭示了中国煤田构造展布的分区分带特征,把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划分为两大构造区域、三大煤系变形带、五大一级赋煤构造单元。提出煤盆地构造类型划分方案,研究了主要聚煤期古构造格局及其对成煤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恢复了煤田构造演化历程。建立了控煤构造样式分类方案,强调构造变形和构造形态对煤系现今赋存状态的控制作用,使构造控煤有了明确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4.
雅宁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2014,(1):42-43
被誉为京西“布达拉宫”的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距北京90公里处。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 相似文献
155.
福建下白垩统坂头组主要为一套温暖潮湿的湖泊相、河流相碎屑沉积,化石丰富,黑色页岩相对发育。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坂头组在其西、东部差异明显,目前有关坂头组的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等,认为早白垩世福建一带为火山较活跃的岛弧型沉积,断陷盆地发育;坂头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早白垩世福建等地断陷湖盆未曾发生持续性、大规模的快速下降,碎屑沉积厚度不大;坂头组不甚明晰的阶段性沉积特征,揭示出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期次性;坂头期及其后的火山作用强烈,对有机质以及烃的富集影响明显。如果台湾海峡一带也发育坂头组或与其相当的岩层,或发育有时代较晚的黑色页岩、砂岩,且具有一定的沉积厚度、规模,将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应继续加强坂头组地质研究以及其与上下层系的石油地质条件配置研究,加强对于台湾海峡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石油地质研究,也应加强后期岩浆活动的改造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在对小秦岭西南部灞源张家坪地区金矿形成地质背景的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控制工业矿体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及热液活动等条件。最后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金矿化特征的总体评价,对金铁成矿远景进行了地质预测,指出找到特大型或大型金矿床的希望不大,而可能在某些地带找到几处中等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7.
秦岭凤太矿田的所有铅锌(铜)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氧化硅,前人资料中往往以沉积或蚀变单一形成方式论其成因,非此即彼。本文提出氧化硅有三种产出类型,以同生沉积型为主,其次为成岩后生阶段交代灰岩者,第三类为造山期形成的脉体。三类氧化硅的产出特征有许多不同,但硅质来源一致,即均来自深部地层和岩石中循环的含矿热液。对矿床中氧化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矿床的成因,而且对于该类矿床的勘查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