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探讨海湾水库蓄水初期单次往复水平密度流的产生与效应,进行砂质斜坡沉积物与水体之间盐分交换的水槽实验。通过沉积物孔隙水与其上覆水的多剖面电导率动态监测,分析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算深水区、浅水区和中心区的边界层单位面积含盐总量。实验结果显示,进水在浅水区沉积物表面产生明显的渗入-溢出现象,浅水区沉积物孔隙水盐分浓度显著低于中心区与深水区同一高度的盐分浓度,深水区初始底边界层含盐量与初始边界层下边界盐分浓度均为最高;这表明进水过程在倾斜沉积物表面产生了前进密度流,水流携带的盐分在坡底累积。水槽进满水后深水区边界层含盐总量与边界层下边界盐分浓度快速降低,并且浅水区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与深水区同一深度水体之间的盐分快速达到平衡;这表明蓄水初期在两者之间形成了返回密度流,从浅水区表层沉积物冲刷出的盐分在密度流作用下再次进入沉积物。为避免再次进入沉积物的盐分在后期继续影响水库泛咸,建议在蓄水结束后尽快实施坡底咸水排除方案。  相似文献   
42.
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岩浆演化与喷发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7 ~2.12 Ma)。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属于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从早更新世(~2 Ma)持续到全新世。图们江火山岩为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望天鹅火山、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母岩浆都是钾质粗面玄武岩,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天池火山和望天鹅火山都经历了钾质粗面玄武岩造盾、粗面岩造锥和晚期碱性酸性岩浆(碱流岩和碱性流纹岩)的喷发;龙岗火山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则未经演化和混染直接喷出地表。图们江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等。天池火山造盾之后,地壳岩浆房和地幔岩浆房具互动式喷发特点,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一方面在天池火山锥体内外形成诸多小火山渣锥,另一方面持续补给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混合作用,分别导致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和触发千年大喷发。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长白山东(图们江火山、望天鹅火山和天池火山)、西(龙岗火山)两区显示地幔非均一性,东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特征,西区岩浆源区具有相对亏损的较原始地幔特征。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北亚大陆弧后引张是长白山火山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43.
为探索和建立免疫学结合荧光技术对赤潮生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制备了3种粒径不同的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共生甲藻(Symbiodinium sp)、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多克隆抗体,并采用封闭吸附处理以提高抗体的特异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了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未经吸附处理的赤潮异弯藻、共生甲藻的效价分别为1:41 000,1:18 000以上,显示是高亲合力的抗体;链状亚历山大藻抗体的效价达到1:3 500,相比另两种藻的效价较低;吸附处理后的3种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明显提高,而效价有所下降。3种多克隆抗体与各自藻细胞均有很强的结合力,赤潮异弯藻和共生甲藻的荧光信号均匀分布于细胞表面,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的荧光信号在细胞表面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腹部横沟内。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只与自身藻细胞结合,与另外2种藻细胞无交叉反应。链状亚历山大藻抗体只与自身藻细胞结合,与塔马亚历山大藻无交叉反应,可作为同属内不同种的鉴别。结合了免疫学和荧光技术,具有特异、灵敏、直观和简便的优点,并且费用低,对于开拓赤潮准确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
隋建立  樊祺诚  赵勇伟  杜星星 《岩石学报》2008,24(11):2615-2620
在n维的Sr-Nd-Pb同位素空间中,几乎所有的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都落在一个虚拟平面上,被称为“地幔面(mantle plane)”。“地幔面”描述了大部分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早提出的地幔动力学演化特征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地幔面”的内涵和意义并不清楚。本文通过一个综合模型,反演受岩浆作用控制的地幔微量元素(包括各种同位素母体元素)分异、Sr—Nd—Pb同位素演化,并推导出地幔Sr-Nd-Pb同位素演化的二元参数方程形式。模型表明,通过部分熔融向地壳输出相对富硅、富碱的物质成分,是地幔长期演化的主要特点,这个过程受到两个参数一部分融融程度(F)和岩浆分离的时间(t)-的控制,即n维参数可化为2维,因此在n维同位素空间出现“地幔面”的特征。壳源物资循环,能够使局部地幔偏离“地幔面”,就地幔总体统计特征而言,地壳混染的比例很低,不同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约1%~6%的系统偏差,即可能的地壳混染程度;进一步模拟,可能作出更加精确的估算。  相似文献   
45.
刺参稚、幼参高密度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采用附着板和网箱流水两阶段在室池内进行全人工高密度培育幼小稚参(体长至3—5mm前)和稚、幼参(3—5mm以上)的良好结果。在附着板饲育阶段,稚参的附着密度、适宜饵料、敌害杀灭与成括率密切相关。网箱流水饲育后期稚、幼参获4355尾/m~2(平均体长23.7mm),成活率达59.1%,并提出了几种高效人工配合饵料的营养成分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46.
刺参人工种苗放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1月上旬于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后大套海底,放流当年人工培育的幼参35.3万头。放流前、后对放流区的环境概况、刺参的资源量及其变化等进行了调查;对放流的幼参在放流后所形成的群体进行跟踪调查,获得幼参放流1.5周年成活率为55.3%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47.
从节旋藻属5个品系和螺旋藻属1个品系中克隆了hoxY基因的部分序列.序列长度都是479bp.在节旋藻中该基因GC含量为46.0%~46.6%,螺旋藻中为43.5%.节旋藻各品系间序列的相似性介于93.7%~100%,明显高于节旋藻属和螺旋藻属间的序列相似性(69.5%~72.2%).2个属中镍铁氢化酶小亚基HoxY氨基酸序列的比较也表明螺旋藻和节旋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MEGA2通过比较核酸序列构建了系统树,表明螺旋藻和节旋藻属处于不同的分枝.  相似文献   
48.
影响刺参幼体发育与存活率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隋锡林 《海洋与湖沼》1989,20(4):314-321
本文根据1979~1986年间刺参人工育苗试验结果,综合讨论了多年培育刺参幼体中涉及的幼体密度、饲料类别、附着器材质等主要因子对幼体成活率及发育变态为稚参的影响。结果表明:把握好上述因子及参数,可提高幼体的变态率及稚参的单位面积(1m~2,下同)出苗量,确保良好而稳定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49.
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原核生物中取得重大进展。从原核基因克隆到利用原核基因产品的商业生产,从大肠杆菌分子遗传特性的阐明,到对其改造利用。随后分子技术从原核扩展到真核,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走向海洋,人们对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藻类分子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了红藻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委内瑞拉株的藻红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将所得序列与其它红藻 - Rhodella violacea,Polysiphonia boldii,Griffithsia monolis,Porphyra tenera,Porphyra yezoensis及青岛产龙须菜的相应序列对齐后 ,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 ,同一属的藻红蛋白 α和 β亚基之间的间隔序列 ,从长度到核苷酸序列均非常相似 ,而同一科不同属或同一目的科间的该序列有很大的不同 ;两不同产地龙须菜的 PE基因在 β亚基上的转换多于颠换 ,说明 β亚基比 α亚基保守 ;委内瑞拉来源龙须菜与青岛产地龙须菜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应为同属不同种关系 ;由藻红蛋白基因所得的系统树包括 3个与建立在形态标准上的遗传位置一致的分支 ;藻红蛋白基因序列可用于种间及更高地位的分子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