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岩溶裂隙水动态系统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淄河北部岩溶裂隙水系统为例,运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在模拟分析岩溶裂隙水动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北方岩溶区不同类型含水岩溶裂隙介质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和含水特征。   相似文献   
12.
曹以临  陈鸿汉  邵连 《中国岩溶》1988,7(3):235-240
本文以济南泉域为例,试用地质力学和数理分析方法研究北方岩溶区岩溶水系统中构造场和岩溶场对岩溶裂隙介质渗透场的控制响应关系,模拟岩溶水系统,以查清岩溶水的赋存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王蕊  刘菲  秦莉红  陈鸿汉 《地球科学》2012,37(2):307-312
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法, 以醋酸根为碳源, 考察了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的硝酸盐还原环境下的生物降解能力, 分析硝酸盐对高氯酸盐生物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0mg/L的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硝酸盐环境下均可被富集培养物降解.20mg/L硝酸盐还原环境中, 高氯酸盐的降解未受到抑制; 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 100mg/L、200mg/L及500mg/L的硝酸盐环境中, 高氯酸盐降解出现滞后期, 分别为7d、13d和38d.反应初期, 高氯酸盐降解滞后是由于硝酸盐为优先级别较高的电子受体, 更易于被微生物利用.随着硝酸盐快速降解和亚硝酸盐的累积, 高氯酸盐降解停滞可能是由于电子竞争和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高氯酸盐降解菌酶活性产生毒性抑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包气带非均质结构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室内砂箱实验模拟了1.72 mm/h降雨强度下NH4-N污染非均质包气带的过程。通过观测出水及土壤溶液中NH4-N、NO2-N和NO3-N质量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NH4-N在含有两个亚粘土透镜体的非均质包气带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9 d物理吸附和微生物作用,出水NH4-N首先迅速增加然后逐渐减小,而出水NO3-N含量持续增加,其间NO2-N出现累积峰,系统最终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土壤溶液中NH4-N在两亚粘土透镜体上表面累积较多,NO3-N和NO2-N在上透镜体中的累积含量大于下透镜体;而砂槽上部土壤中出现明显的NO3-N累积,NH4-N和NO2-N则在下部土壤和亚粘土透镜体中累积较多。包气带介质质地、粗 细交互结构及降雨淋溶、水分运移对“三氮”的迁移转化和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某农药厂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指导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加拿大Alberta SGRG层次性分析模式,选择其中Tier 1、Tier 2两层次进行分析,结合适合我国的参数计算出了某农药厂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修复值,得到了通用的Tier 1修复指导值分别为:渗坑土壤中1,2-二氯乙烷6.2μg/kg,1,2-二氯丙烷67μg/kg;场地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均为5μg/L。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获取场地参数,利用Tier 2评价对指导值进行修正,确定了场地最终修复目标值:渗坑土壤中1,2-二氯乙烷为11μg/kg,1,2-二氯丙烷为45μg/kg;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仍为5μg/L。各途径修复值的改变较符合层次性评价的理论,即Tier 2修复值较Tier 1宽松;但1,2-二氯丙烷的保护DUA途径修复值较Tier 1更加严格,这是由于场地特定条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中区岩溶塌陷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通过现场调研,系统总结出了枣庄市中区岩溶塌陷特征,即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与集中爆发期。岩溶洞隙发育情况、覆盖层条件和水文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枣庄十里泉地区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真空吸蚀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rNa/rCl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及包气带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了浅层地下水中Cl-和Na 浓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根据数据分析,浅层地下水中Na 与Cl-的毫克当量比值rNa/rCl与海侵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关系密切。地下水淡化历史越长,含水层介质中吸附的Na 与地下水中的Ca2 和Mg2 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吸附程度越高,大量的Na 进入地下水中,使得rNa/rCl比值越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测定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砂砾层水分特征曲线,采用VG模型估算砂砾层的非饱和导水系数、比水容量和扩散率等水力学参数,建立了基质势(吸力)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实测含水量和计算含水量的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估算永定河冲洪积扇砂砾层的非饱和水力学参数。这些参数是北京市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质运移模拟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原位氧化过程中,实际场地地下水和含水介质的物化特征是影响氧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对此影响的研究较少。以某场地实际高盐强酸性复合苯系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地下水中2-硝基-4-甲氧基苯胺(2-nitro-4-methoxyaniline,2-N)和3-硝基-4-甲氧基苯胺(3-nitro-4-methoxyaniline,3-N)为特征污染物,探究芬顿(Fenton)试剂原位氧化特征,并研究液相环境因素(初始H2O2浓度、初始Fe2+浓度、初始pH值、初始醋酸(Acetic acid,HAc)浓度、初始SO42-浓度)以及含水层介质对Fenton法去除2-N和3-N的影响。结果显示:(1)Fenton法去除2-N和3-N效果显著,且在初始液相条件为c(H2O2)=7 mmol/L、c(Fe2+)=4 mmol/L、pH=4、c(HAc)=0 mg/L和c(SO42-)=0 mmol/L时去除效果最佳;(2)各因素对Fenton法氧化2-N和3-N的影响不同,加入H2O2和Fe2+使2-N和3-N去除率上升,增大HAc浓度使2-N和3-N去除率下降;(3)含水层介质对2-N和3-N具有一定吸附性,且对3-N的吸附性强于2-N,二者在本实验中最大吸附态占比分别为29%和42%,而吸附态的存在会抑制Fenton法对2-N和3-N的去除;(4)矿物分析结果显示介质含有少量黄铁矿,在硫酸环境下,介质腐蚀溶解释放Fe2+,在达到一定浓度后,无需额外添加Fe2+即可完成Fenton反应进而去除2-N和3-N。  相似文献   
20.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西辽河平原固有脆弱性的最主要的7个影响因子,利用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划分为14365个评价单元,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的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绘制了脆弱性分布图。评价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脆弱性存在3个分区:大部分地区为地下水稍易污染区;南部的黄土地区为地下水稍难污染区;而西辽河和乌尔吉木伦河的中上游为地下水相对略易污染区。评价结果对该区地下水资源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