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利用南疆阿克苏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的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分析了阿克苏一次冰雹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因子以及冰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回波特征,发现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和弱回波区是此次冰雹天气的重要特征,并得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和FY-2C定量产品的简明预报判据,为南疆地区冰雹的临近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范强  裴亮  陈颖 《测绘工程》2014,(6):77-80
为了满足职业认证制度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从测绘工程专业实际出发,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为主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技能训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职业认证制度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3.
东莞市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莞市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基于19902005年Landsat TM/ETM+反演地表温度,对地表温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东莞市热环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引入建筑密度和交通干道对区域热环境格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莞市在近15年间城市热环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热岛由起初的分散点状...  相似文献   
44.
单元路网长度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去饱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被广泛应用到人类活动强度及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中,但由于OLS传感器的限制导致,在夜间灯光强度过高的城市中心区,NTL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饱和现象。这种饱和现象直接掩盖了城市中心区内部的灯光差异、细节,限制了DMSP/OLS数据在城市中心区的应用。目前缓解灯光数据饱和的方法主要分为:辐射定标法和非辐射定标法。其中辐射定标法虽精度较高,但定标算法复杂,干扰因素多,目前只有部分定标产品;非辐射定标法利用辅助数据(包括自然因素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构建函数模型,对饱和区稳定灯光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具有较好修正效果。本文在总结VANUI(基于NDVI所构建)、EANTLI(基于EVI所构建)等去饱和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对NDVI、EVI和UNL(单元路网长度)进行因子探测,量化对稳定灯光数据的解释力,提出了UNLI指数。为了验证UNLI、EANTLI及NTL数据之间的差异,通过"饱和区灯光强度细节刻画程度"、"UNLI、EANTLI与辐射定标数据RCNTL相关性分析"、"耗电量及GDP等经济指标回归拟合优度"3个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看出:(1)UNLI、EANTLI在修正过饱和灯光数据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但UNLI对饱和区灯光强度差异的刻画更加准确;(2)UNLI较之VANUI、EANTLI,可以突破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增加灯光强度细节差异;(3)在灯光强度最高的饱和区,UNLI在与RCNTL的相关性最高,但随着灯光强度的减弱,UNLI、EANTLI与RCNTL的线性回归判断系数R~2逐渐接近,UNLI与RCNTL相关性优势正逐渐丧失;(4)在对耗电量、GDP的拟合分析中,引入UNLI指数的"EANTLIUNLI"的分段式修正模型,充分发挥EVI、UNL各自的优势,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R~2)_(Adj)=0.873)。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修正夜间灯光饱和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灯光数据饱和问题,并在细节刻画和空间分辨率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可以更精确的从灯光强度的角度反映城市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45.
结合海水脱硫工艺特点及脱硫工程用海对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海水脱硫工程用海的评价指标,提出海水脱硫工程用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的国家标准对环境质量要求作为各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确定了海水脱硫工程用海海域的海水水质、表层沉积物、底栖生物污染物、海洋生物等质量指标的评价等级;为定量分析海水脱硫工程用海状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张腾蛟  陈颖  李佑国 《地质学报》2017,91(8):1729-1742
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陆块南缘,呈岩脉、岩株状与晚二叠世龙格组碳酸盐岩呈侵入接触。本文对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4.8±1.2Ma(MSWD=1.7),属晚侏罗世,与热那错埃达克质英安岩年龄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具弱Eu负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特征;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锆石总体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轻稀土,在锆石Nb/Ta-Y图解中样品点落入金伯利岩区域,而在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点同样指示其可能来源于幔源岩浆。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班公湖-怒江洋壳晚侏罗世北向俯冲到一定深度后,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混染,其中,部分岩浆在侵位的过程中形成中酸性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房,部分岩浆则喷出地表,形成热那错组英安岩。  相似文献   
47.
广州市城乡交错带土地覆被景观格局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1995、2000和2005年覆盖广州市南部拓展区的LandsatTM遥感影像,经监督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各时相土地覆被景观图。选取景观指数指标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利用缓冲区技术研究分析各时期内景观特征的梯度方向分异。结果表明:广州市南部拓展区在15年间景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该时期内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大,景观异质性先增后减,优势斑块呈分散趋势;耕地面积先减后增,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建筑用地面积则逐年上升;景观格局梯度分析显示区域景观格局存在方向上的梯度分异,反映大城市中心区不同辐射距离范围内城乡交错带的城市化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48.
基于广东省785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第一手资料,揭示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特征,分析区域创新环境的障碍与前景,剖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给出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 近年来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活跃,企业的R&D投入水平相对较高,创新产出绩效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以合作战略和模仿战略为主。② 供应商和客户在创新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③ 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是中小企业对外技术合作的主要动因,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和新技术是制约广东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多数企业对广东创新环境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珠江三角洲仍是其未来新项目投资的首选地。④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数量上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具有耦合性。  相似文献   
49.
小球藻对5种常用基因工程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于1996年以本实验室培养的随圆小球藻为材料,就其对G418,潮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卡好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球藻对氯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对潮霉素较为敏感,100μg/ml即0.190mmol/L的用量可抑制固体培养中小球藻的生长;对G418则高度敏感,30μg/ml即0.043mmol/L的G418即可完全抑制固体培养中小藻 的生长,15μg/ml即0.022  相似文献   
50.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完成的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在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路径下的气候变化动力降尺度试验结果,在检验模式对基准期(1986—2005年)气温和降水模拟能力基础上,进行华北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分析。结果表明:RegCM4对华北区域基准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21世纪,两种情景下华北区域气温、降水、持续干期(consecutive dry days, CDD)和强降水量(R95p)变化逐渐增大,但变化幅度在高排放的RCP8.5情景下更为显著,其中近期(2021—2035年)、中期(2046—2065年)、远期(2080—2098年)RCP8.5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1.77、3.44、5.82℃,年平均降水分别增加8.1%、14%、19.3%,CDD分别减少3、3、12 d, R95p分别增加30.8%、41.9%、69.8%。空间上,未来21世纪华北区域内年、冬季、夏季平均气温将一致升高,夏季升温幅度最大;年、冬季、夏季平均降水整体以增加为主,冬季降水增加幅度最大;CDD以减少为主,但近期和中期在山西和京津冀有所增加,而R95p以增加为主,表明21世纪华北区域干旱事件逐渐减少、极端降水事件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