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3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记录采自福建省东山湾的底栖介形类真喜萤属一新种:多刺真喜萤Euphilomedes spinulosasp.nov对其进行绘图和详细的描述,并与它的相似种非洲真喜萤Euphilomedes africanus(Klie,1940)进行特征比较,确定其新种地位。多刺真喜萤Euphilomedes spinulosasp.nov鉴别特征:(1)左壳腹缘内侧中部具13束短刺毛束;(2)第1、2、4、6对尾叉爪为主爪且细长,第3、5和7~11对尾叉爪为副爪,其中,第3和第5对爪夹于主爪之间;(3)第7附肢末端的开口下缘仅具1弯刺。  相似文献   
22.
东海浮游介形类对海流、水团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东海东北部浮游介形类的丰度、种类与生态类群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着重探讨了这些分布特征及其变动模式与海流、水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南海中部浮游端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林景宏  陈瑞祥 《海洋学报》1994,16(4):113-119
分析了南海中部浮游端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本区浮游端足类具种数多,丰度低,单一种优势度低以及季节变化幅度小等特点.所记录的94种浮游端足类,主要由大洋暖水类群和广盐暖水类群组成,它们的分布状况与爪哇海和巽他陆架区的低盐水团以及西北太平洋次表层高盐水团在本区运动和消长的关系密切.此外,下层高盐水的涌升以及局部环流等也是影响浮游端足类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双刺拟浮萤──浮游介形类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分析研究中日黑潮调查研究东海东北部浮游介形类样品时,发现一个隶属于拟浮萤属Paraconchoecia的新种,现根据其双壳皆具后背刺的独有特征以及其他特征,与该属的“Procera”群的其他7种相区别,并由此将它命名为双刺拟浮萤Paraconchoecia diacanthus n.sp.  相似文献   
25.
东海南部与台湾以东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东海南部与台湾以东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物种和生态类群多样性,并阐述其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同时指出本海区存在4种生态类群,但以高温高盐类群起支配作用.此外,夏、冬两季浮游介形类的丰度有显着的差别,7和12月的均值分别为0.63个/m3和1.22个/m3,而就丰度的水平分布而言,表现出东海南部大于台湾以东海域的分布格局,并在海区的东北部形成数量密集区.同时,还着重阐述本海区的群落结构,本区虽存在3种生态群落,但以外海群落占据绝大部分海域,尤其应指出的是,钓鱼岛邻近海域与台湾北部和东部水域同属于外海群落.最后,分析了由于海域环境因子的变化导致群落生境地理位置的季节性迁移.  相似文献   
26.
浮游介形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丰富的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海萤科是介形纲吸海萤目下的一大类群,其中,浮萤族已记述21属的生物。本文报道和描述了新近采自南海中部的一个浮萤族新属新种--复合多腺浮萤。该新物种与相关属和种可通过综合相关特征进行区分:位于右不对称腺体上方的侧角腺开口于近后缘;沿其壳腹缘具有一列排列密集的边缘腺;其前器官形状的综合特点与族内其他属物种均不同;第一触角的e刚毛不具有毛或刺;第二触角内肢乳状突表现为一具有腹面中央凹的椭圆隆起,第一外肢具有一根小背前缘刺,第一与第二外肢愈合,第三与第四外肢不具有刚毛或刺;大颚的第一内肢具一根长腹侧刚毛,第二内肢具一根腹侧刚毛;小颚第一内肢具两根基部刚毛;第五肢的第一外肢仅具一根腹侧刚毛;第六肢的第一与第二外肢不具有腹侧刚毛。其壳上主要腺体及开口位置与其他已记录属种的显著区别是该新属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7.
南黄海和东海浮游介形类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陈瑞祥  林景宏 《海洋学报》1993,15(5):104-111
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2月~1978年11月在28°~34°N、120°30'~127°E的广大海域逐月周年综合调查的资料撰写而成。文中着重阐述研究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种类多样性、数量分布及其季节更迭、生态类群的划分及与台湾暖流、黑潮暖流、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长江径流和沿岸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8.
陈瑞祥  林景宏 《海洋学报》1998,20(1):94-100
以中国近海为一研究单元,从总体水平上分析浮游介形类的数量变动规律,阐述不同季节个体密度的差异并进行地理上的比较.此外,揭示了浮游介形类平面分布的特点,指出除汕头邻近水域外,其余沿岸区为丰度贫乏区,200m等深线以深海域为低量值的均匀分布区,50~200m等深线之间海域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表明中国近海终年存在3个数量密集区.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海洋物理学家著文论述了强厄尔尼诺期间,台湾岛以东海域水文状况的变异.同时也有一些海洋生物研究者撰文阐述了台湾岛以东海域浮游生物的生态特征[1~6],但他们尚未涉及到浮游生物对厄尔尼诺的响应.  相似文献   
30.
粗刺刺萤——东海浮游介形类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祥  林景宏 《海洋学报》1986,8(3):355-359
作者在分析东海断面调查(1977年12月—1978年11月,28°—34°N,127°E以西)的浮游介形类样品时,发现一个具有刺萤属Spinoecia的一切特征,而又有别于该属所有已知种的雌性标本,现经比较和鉴别,我们确认它是刺萤属的一个新种,并根据其前器官的头节具许多粗壮的长刺的这一独有特征,命名为粗刺刺萤Spinoecia crassispina n.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