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目的: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探讨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平扫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价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门控钙化积分CT(ECGgated-CT)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CT平扫检查,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Agatston钙化积分软件记录心电门控CT钙化...  相似文献   
382.
高锰酸盐指数是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控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浓度高低能反映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严重程度.2003年三峡水库投入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干流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参数——高锰酸盐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体:2004年以来,高锰酸盐指数总体趋降,且目前已处于较低水平并趋于稳定;不同江段和水期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耗氧有机污染物以溶解态为主,且溶解态所占比例沿程趋于降低,南津关、汉口、吴淞口下23 km断面溶解态占比中位值分别为0.862、0.734和0.598;可沉降颗粒物对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影响较低,尤其在研究河段上游段,悬浮颗粒中所含耗氧物质占总量比例中位值分别为0.138、0.266和0.402;上游江段水体同一监测断面不同测线和测点间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河口段则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表层和底层之间;沿江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水体中耗氧物质污染程度较低,其澄清样中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在1.91~3.45 mg/L之间,仅局部城市江段和水期出现值高于6.0 mg/L的现象.  相似文献   
383.
陈杰  龚子同 《第四纪研究》2004,24(2):167-174
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明显的气候变化已经对独特但脆弱的陆地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影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土壤的发生、发育与演化过程对气候变化同样敏感,其响应结果通过气候变化对成土因素的影响间接表现出来。首先,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日益加速的气候变暖现象导致冰川消退、地表积雪融化,为土壤形成与分布提供了母质与空间基础;同时,气候变暖导致自由水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加强促进了以自由水为基础的土壤过程和冰缘地貌过程,对南极海洋性气候区土壤发生、发育产生深刻影响。低等植物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主要表现为物种数量增加、生境拓展、群落结构演变、初级生产力与生物量提高,从而对土壤有机质积累过程以及土壤有机质结构与性状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海洋脊椎动物的活动影响巨大,而动物活动直接影响海洋性有机质进入土壤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途径与数量;同时,动物栖息地的变迁与海岸及附近地区土壤景观演变密切相关。为了准确判断和预测一段时期内气候变化对南极海洋性气候区域土壤形成与演化影响的规模、程度与速率,对各种成土因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响应与反馈机制、以及与土壤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384.
南京市区埋藏古河道沉积物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埋藏古河道沉积物年代学框架的建立对于探讨当地水系演变过程、重建气候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光释光(OSL)测年中的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和单片再生法(SAR)对南京市区汉府街埋藏古河道堆积物钻孔样品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对岩芯中含有的植物碎片进行了AMS 14C测年。光释光等效剂量(De)的预热坪实验表明,在 20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De值,并得到了剂量恢复实验支持。样品的光释光年龄和树轮校正的AMS 14C年龄吻合,结果显示N06S6孔秦淮河古河道沉积是不连续的,主要堆积于6.6ka至7.9ka期间和14ka至15ka期间。末次冰盛期期间,秦淮河下切形成深达至少42m的古河谷。  相似文献   
385.
杜洋  郑淑芬  龚勋  陈秋实  汪娟  辛军  陈杰 《沉积学报》2016,34(1):137-148
运用取芯,薄片,电镜扫描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对位于扎格罗斯盆地盆缘当前热点开发区的伊朗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Sarvak组储层岩性以富含厚壳蛤、有孔虫、钙化藻和浮游有孔虫等生屑颗粒的灰岩和白垩灰岩为主。储层受岩溶作用影响明显,储集空间以生屑铸模孔,灰泥溶蚀孔群,溶孔,溶洞为主。结合压汞,孔渗关系,岩性等因素在层内综合划分出孔洞-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和致密非储层四类。最有利储层为孔洞-孔隙型,岩性主要为富厚壳蛤碎屑灰岩,次有利储层为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岩性主要为富有孔虫碎屑白垩灰岩。储层主控因素为层内三级层序边界,古地貌隆起和岩石破裂作用。三级层序边界控制有利储层垂向位置,古地貌隆起控制储层性质平面分布,岩石破裂作用影响储层整体含油性。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勘探开发建议:对层内三级界面的识别和明确原沉积期古隆起位置为确定油田垂向优先开发层位及平面有利开发区域的关键。距层序界面较远,厚度较大的白垩储层受岩石破裂作用影响较大,纵横向分布发育不稳定,储量计算应考虑对纵向不同类别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386.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正负相间排列的特征;盆内发育28条基底断裂,整体上以NE向和EW向基底断裂为主,NW和SN向基底断裂错断或斜交分布的构造格架;EW—NE向基底断裂形成于~1.95Ga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陆陆碰撞事件,其中新召北—泊尔江海子南(F4+F10)基底断裂带在中元古代之前是一条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SN—NW向基底断裂是上述陆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撕裂构造,中元古代在近EW向拉张应力场下选择性激活。盆地北部基底断裂体系形成是不同陆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在后期选择性活化,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化和再造过程提供了构造变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87.
文章对备战铁矿区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中基性岩脉、矿体围岩和铁矿石中的辉石、橄榄石、金云母、铁钛氧化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与显微特征研究。金云母辉石橄榄岩中辉石的化学成分在w(SiO2)-w(Al2O3)图中均落于亚碱性系列区域,在w(Al2O3)-w(Na2O)-w(TiO2)图中,辉石主要落在拉斑玄武岩系列区域,表明该区岩浆经历了拉斑玄武岩系列演化。备战金云母辉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w(FeO)较低,介于19.22%~23.79%,w(MgO)较高,介于37.35%~41.30%,Fo变化介于0.74~0.79,属于贵橄榄石。橄榄石中较低的w(FeO)表明其形成于较高的氧逸度环境,而岩浆的拉斑玄武岩系列演化一般发生于低氧逸度条件,综合分析岩浆经历了从低氧逸度到高氧逸度变化的过程。随着岩浆的演化,橄榄石Fo与w(Ni)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又变为负相关关系,其中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橄榄石与粒间硫化物熔浆发生过Ni-Fe交换反应,从另一...  相似文献   
388.
西湖背斜带属于北天山前陆盆地最前缘的第四排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前人对西湖背斜带的第四纪活动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5条横穿背斜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译,结合地表地质地貌的发育特征,对褶皱类型、生长机制、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变形量等进行了研究。西湖背斜的EW向变形长度> 47km,其中隐伏区的变形长度> 14km,地表出露区的最大变形宽度约为8. 5km。西湖背斜内部连续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在其北部发育一个变形幅度较小的背斜(西湖北背斜)。西湖背斜是以翼旋转方式变形的滑脱褶皱,其缩短量在地形高点附近约为(1 070±70) m,向W递减至(130±30) m,向E快速递减至(650±70) m;因外部物质涌入或内部物质流出导致其盈余面积为-0. 34~0. 56km2。通过横穿西湖北背斜的2条地震反射剖面(剖面A、B)计算其平均缩短量为(60±10) m、(130±40) m,由外部物质流入导致的盈余面积为0. 5km2、0. 74km2。地震反射剖面在背斜两翼均发育生长地层,生长地层的起始位置在背斜地表出露区的东段位于地下1. 9~2. 0km处,在背斜西端隐伏区位于地下3....  相似文献   
389.
覃金堂  陈杰  李涛 《地震地质》2020,(4):981-992
阿尔金断裂中段车尔臣河—清水河沿线发育新鲜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据推测可能由千年以来的强震事件所致。然而,由于目前缺乏可有效应用于ka时间尺度的第四纪测年方法,建立该地区历史时期古地震事件的精确时间序列十分困难。文中在该断裂带采集分选好、中、差3种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断塞塘沉积样品,探讨了基于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post-IR IRSL)方法测定年轻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通过"积分区间-激发温度坪"实验,确认了在首步IR激发温度为110℃时,post-IR IRSL170信号在ka时间尺度上不受异常衰减影响。采用粗颗粒2mm小测片技术,利用最小年龄模型和有限混合模型,可有效识别出断塞塘沉积物中post-IR IRSL170信号晒退彻底的钾长石颗粒。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得到的post-IR IRSL170信号的非光敏残留剂量为0. 6~0. 8Gy,如通过合理的方法扣除其影响,post-IR IRSL170技术将有望用于数百a至ka时间尺度的古地震事件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