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海南部陆坡区的浮游有孔虫及其所表征的表层古水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南沙群岛海区NS93- 5柱样浮游有孔虫分布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地层学 ,揭示了氧同位素 1— 6期 ,其中氧同位素 2期的值最重 ,5期的值最轻。运用浮游有孔虫古生态转换函数求得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为 2 2— 2 8 C ,夏季变动在 2 8— 30 C之间 ,季节温差为 1—6 C ,冬季海水表层温度则是以上次冰期最低 ,末次间冰期最高 ,末次盛冰期的冬季表层水温下降幅度最大 ,很好地反映了距今 2 0 0ka以来表层水温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2.
Clay minerals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analy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ir transport is explored with a 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 (GSTA)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clay mineral types in variou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have different sediment sources and transport routes. Sediments in the northern SCS (north of 20°N) between the southwest of Taiwan Island and the outer mouth of the Pearl River have high contents of illite and chlorite, which are derived mainly from sediments on Taiwan Island and/or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s from the Pearl River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kaolinite and low smectite content, and most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mouth of the Pearl River and northe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transported vertically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to the slop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llite content, sediments from Kalimantan Island are transported toward the Nansha Trough. Sediments from Luzon Island are related with volcanic materials, and are transported westwards according to smectite distribution. On the Sunda Shelf, sediments from the Mekong River are transported southeast in the north while sediments from the Indonesian islands are transported northward in the south. Ascertaining surface sediment sources and their transport routes will not only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 but also aid paleoenvironmental and paleoclimatic analysis of the SCS.  相似文献   
33.
天然矿物自然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自然铝的发现与研究史;自然铝的物理性质和颗粒形态、元素组成及含量、晶体结构参数等特征;自然铝的成因模式。自然铝主要见于老的火山和热液矿石中,或现代和中-新生代的海底活动构造带(如转换断层、中央海隆以及弧后扩张中心)的海洋沉积物中,有地幔碳热还原、海底热液内生和陆地表生置换等3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34.
南海沉积物中放射虫1新属12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与可能陆源地区植被、气候以及孢粉传播机制的关系,为南海古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采用野外取样、室内实验、计算孢粉百分比和孢粉浓度等方法,对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108°34′12″—120°E,17°—23°43′12″N,水深为37—3370m)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揭示表层孢粉在整个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的分布和传播规律,尤其关注以往未涉及的广东沿岸海域的孢粉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草本花粉如禾本科Poaceae、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十字花科Brassiceae除在广东沿海近岸带含量较高外,一般都低,可能与沿岸热带亚热带草地分布以及水稻、甘蔗、蔬菜种植有关,推测是以冬季表层环流为动力由北向南传播的。松属Pinus花粉百分比高(20%)且传播较远,以珠江口和东沙群岛附近的样点最高,向西南逐渐降低,说明松属花粉是以冬季风为主要动力传播的。近海区域表层沉积的芒箕孢子含量很高(60%),可能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而热带、亚热带阔叶林花粉(如栲属和栎属)的数量却远远低于其在陆地植被中的数量。广东沿岸的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三缝孢Trilete-spore等花粉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广东沿岸,可能是随河流及南海北部表层环流输送的。单缝孢及水生植物莎草科Cyperaceae的百分含量以靠近珠江口的样点较高,可能与河流的注入有关。  相似文献   
36.
伶仃洋L2和L16孔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及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所依据的分析样品是取自珠江最大的一个河口湾伶仃洋中部的水下钻孔岩芯,其底部到达花岗岩基底。通过对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的分析,阐明在相同的钻孔岩芯中,有孔虫分布变化所反映的古沉积环境特征与孢粉分析的古气候特征较为吻合,并与相应的沉积相,结合^14C和^230Th/^232Th比值法测年数据,从而较好地重塑本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地质历史。  相似文献   
37.
珠江河口流溪河下游地区中全新世海进范围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溪河下游出从化丘陵,进入广花平原,至鸦岗附近,同小北江和西南涌汇合,南下广州白鹅潭,汇入珠江,经狮子洋水道出海。枯季珠江涨潮流可到达鸦岗—江村。潮汐影响使河水水位涨落波及流溪河蚌湖和小北江新华镇和赤坭区等地。可以想象,新石器  相似文献   
38.
南海北部陆架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海北部外陆架珠江口西南的E60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和AMS 14C年龄测定,通过沉积学分析,认为该孔沉积物形成于近滨环境,时间为全新世初期。根据岩性的变化将该孔分为上下2段,下段岩性较均匀,粒度参数变化较小,主要是风暴成因的递变悬浮沉积序列,形成于近滨上部环境;上段为均匀悬浮,为近滨下部环境。该孔下段的沉积作用主要是对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沉积,基本没有新的陆源物质加入,属于残留沉积或准残留沉积,只是在晚期的上段沉积中才有少量以细粒物质为主的新物源加入。  相似文献   
39.
40.
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变化的浮游有孔虫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变化对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取自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WP92-5柱样中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壳体δ^18O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末次冰期的冬季表层水温比全新世低2℃以上;浮游有孔虫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的含量变化与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的δ^18O值呈明显相关,各时段的峰值可能与YD事件和Heinrich事件H1、H2和H3大致对应,分别出现在21—29、38—46、64—72和106—117cm,^14C年龄约为9.7—11.1、12.8—14.7、19—20.9和26.2—27.4ka B.P.;浮游有孔虫N.pachyderma的含量与G.sacculifer的δ^18O在各峰值之间含有数个频次不等的亚级变化,反映了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的短尺度快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