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4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印度洋西北部公海鸢乌贼资源特征及其与海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9月~2005年4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部12°N~21°30′N,58°E~65°E获得的鸢乌贼资源调查资料,对其资源特征及其与海况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调查海域内鸢乌贼均有一定的分布,其中以14°30′N、60°E~63°E附近海域CPUE为最高。渔获物胴长范围为163~560 mm,优势胴长组为280~440 mm,占总数的70.51%,平均胴长为365.0 mm。渔获个体组成随纬度变化差异显著,而随经度变化差异不明显。16°N以南海域,雌性个体一般以Ⅰ、Ⅱ期为主;16°N以北海域,则以Ⅲ~Ⅴ期为主。分析还认为,鸢乌贼分布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关系密切,9~11月适宜表温为27~28℃,12月~翌年3月为26~27℃,高产渔场大都分布在海面高度距平SSHA≤0的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62.
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我国鱿钓船队重要捕捞对象,其资源分布的时空变化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0-2015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数据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作为应变量,以年份、月份、经度、纬度、海表面温度、海表盐度、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作为自变量,...  相似文献   
163.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鱿钓渔业的主要作业鱼种,对资源丰度进行准确的预测可指导企业合理安排渔业生产。因此,本研究根据2000-2016年我国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生产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为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的指标,利用灰色绝对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建模的方法(GM(0, N)),计算2001-2015年CPUE的时间序列值与产卵期(6-8月)产卵场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时间序列值的灰色绝对关联度,选取产卵场海域中灰色绝对关联度大于0.90的海区SST建立资源丰度预测模型,并用2016年实际CPUE进行验证。灰色绝对关联分析表明,6-8月,30°~40°S,45°~60°W海域内存在若干海区的SST与次年对数CPUE时间序列呈现较强的关联度,可作为预报因子。GM(0, N)模型结果表明,以6-8月产卵场SST作为环境因子建立的模型4能较好地拟合出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变动趋势,与2016年真实值相比,相对误差为7%,该模型可较好地作为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相反,包含6月和7月SST的模型1效果优于不包含6月SST的模型2或不包含7月SST的模型3,拟合得到的2016年的数据与真实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128%和289%,这说明6月和7月是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主要产卵月份。  相似文献   
164.
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鱼类群落结构年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爽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9,41(6):64-75
根据2001-2015年东北大西洋北海渔场进行的国际底拖网调查渔获数据,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该海域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并利用格局转变贯序t检验的方法研究鱼类种群的转变规律,结合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分析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2001-2015年北海渔场共出现280种渔业资源,其中鱼类有222种,资源丰度波动较大;物种多样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大致分为2001-2003年、2004-2011年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大西洋鲱分别在2004年和2014年种群结构发生格局转变,格局转变指数(RSI)分别为-0.45和0.41;黑线鳕在2003年和2012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分别为-0.58和-0.66;黍鲱在2014年格局发生转变,RSI值为2。通过对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的分析发现,北海渔场群落格局第一次发生转变主要受捕捞因素影响,第二次发生转变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5.
水产品消费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需求量和渔民收入变化的双重反应,准确预测价格指数对水产品市场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本文基于1995年1月到2019年6月我国水产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历史数据,通过Box-Jenkins方法构建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利用2019年7月至12月水产品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166.
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近缘种鸢乌贼(Sthenoteuthisoualaniensis)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二者在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均有分布。研究以同一航次捕获的两种头足类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胃含物分析和DNA条形码技术对二者食物组成及其差异开展研究,以分析同域近缘头足类间的摄食习性及差异。结果表明,鸢乌贼和茎柔鱼均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ANOVA显示,两者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饵料生物头足类和鱼类N%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SIMPER分析进一步表明,种间胃含物组成差异最主要体现在鱼类的种类组成和个数百分比上。研究结论直观反映了同域近缘头足类物种食物特化的现象,为后续探究头足类近缘种共存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7.
研究认为富县地区上三叠统长8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砂岩成分和粒度以及成岩作用的控制。特别指出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实际上是沉积(微)相带对砂体类型和物性特征的控制,不同沉积微相的砂岩在储集性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孔隙度及渗透率均高于其它沉积微相内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分流间湾的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杂基含量高,压实作用强,不利于后期溶蚀流体的流动,储层物性较差。强烈的机械压实、压溶作用、碳酸盐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变差,进一步降低砂岩的储集性能;由淡水淋滤及有机物质产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8.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1,43(9):48-58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竹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5个环境因子在不同模态中对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探讨模态变动对补充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模态(1971-1980年)更多的受捕捞因素的干扰;第2模态(1981-1990年)厄尔尼诺对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概率最高;第3模态(1991-2001年)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第4模态(2002-2015年)厄尔尼诺为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对比不考虑模态变动的分析结果,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不同模态的分析结果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认为,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模态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推测年代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期交替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诱发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发生模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未来智利竹...  相似文献   
169.
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密度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9-12月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和渔获统计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鸢乌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鸢乌贼资源密度较高,其CPUE值为0.2~8.3尾/(线.h),CPUE优势组为1.0~4.0尾/(线.h),约占总站数的63.1%,总体平均CPUE值为2.22尾/(线.h)。资源密度的随海域而不同。高于2尾/(线.h)的CPUE值分布在12°N,58~62°E;14~16°N,59~61°E;18~20°N,62~64°E海域。  相似文献   
170.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是渔业资源经济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对指导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已从1950年代静态简单的Schaefer-Gordon产量经济模型,发展到目前综合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动态模型,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明显滞后。分析认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不同开发策略下的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可为渔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将是今后发展重点和趋势。但上述研究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