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丁国鑫  袁斌  陈扬 《测绘通报》2016,(10):144-145
近年来,BIM技术在中国施工建设行业的应用显得十分火热,行业内施工单位越来越重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和内部BIM团队的建设;且在政府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驱动下,BIM正以积极的态势加速推进。iCON robot60是徕卡测量系统针对BIM推出的一款智能型建筑测量机器人,能够实现模型数据与施工现场间的无缝衔接。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该建筑机器人在BIM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2.
城市暴雨内涝模拟模型优化与精度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Vegetation-Impervious Surface-Soil”模型和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获取像元中不透水面、植被、土壤覆盖信息,用于计算SCS模型产流参数综合CN(Curve Number)值;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采用经验值与数值实验逐步求精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水动力汇流模型参数曼宁系数,并用实测积水数据验证两次参数修正的模拟效果。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将采用V-I-S模型得到的不透水面、植被、土壤信息设定CN值,能够降低积水分布的极值化现象,提高SCS产流模型产流量和产流分布精度;②采用经验法和数值模拟逐步求精法,按土地利用类型设定曼宁系数,使各时段最大积水深度高于原模型,说明曼宁系数是汇流模型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23.
根据1949—1979年逐月资料,指出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与西太平洋台风发生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时滞遥相关。通过个例对比与长期资料验证,揭露了当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较正常为冷(暖)时,西太平洋低纬地区低空东西风辐合区两边的两个反方向的纬圈环流加强(减弱),辐合区两边的东西风加强(减弱),在菲律宾以东台风发生源地上的赤道辐合带(ITCZ)出现频繁(不活跃),因而台风生成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24.
大气中水份循环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各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水份循环在降水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着重指出,含水份的空气处於不停的运动中,大气中水份循环就不应与大气环流分开来单独考虑。由于在不同天气下能获得各高度上的各种气象因子(风、湿度、  相似文献   
25.
吉林色洛河群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色洛河群出露于吉林省色洛河-华集岭一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新元古代地层。最近的野外调查和定年研究表明,它包含了时代、成因、构造样式、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的花岗岩,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原划分的色洛河群至少由4部分组成:新太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地层(锆石SHRIMP年龄为2 517~2 534 Ma)、晚古生代变质火山-沉积地层(英安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252 Ma)、二叠纪片麻状杂岩体(锆石SHRIMP年龄为260 Ma)和侏罗纪糜棱岩化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68 Ma)。前人在色洛河一带定义的色洛河岩群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可能是形成于晚古生代的一套地层,也可能是由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构成的构造杂岩。  相似文献   
26.
The West Pacific Ocean is considered as the provenance center of global marine life and has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of numerous marine taxa. The phytoplankton, as the primary producer at the base of the food chain,effects on climate change, fish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entire eco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few large-scale surveys covering several currents with different hyd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water masses. A total of 630 water samples and 90 net sampl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collected at 45 station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21.0°–42.0°N, 118.0°–156.0°E)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2017. A total of 281 phytoplankton taxa(5 μm) belonging to 61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The average abundances of phytoplankton in spring and summer were 797.07×10~2 cells/L and 84.94×10~2 cells/L, respectively. Whether in spring or summer, the maximum abundance always appeared in the northern transition region affected by the Oyashio Current, where nutrients were abundant and diatoms dominated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whereas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very low in the oligotrophic Kuroshio reg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dinoflagellates in total abunda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increased from low to high latitude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nutrient distributions, but contrary to that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northern area affected by the Oyashio Current,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upper 30 m of water column, while the maximum abundance often occurred at depths of 50–75 m in the south-central area affected by the Kuroshio Current.Pearson correlation and redundancy analysis(RDA) showed that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utrient concentratio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nutrient availability, especially the N:P ratio.  相似文献   
27.
28.
为实现对海面风速精确的短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longshort-termmemory)神经网络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选取OceanSITES数据库中单个浮标站点采集的风速历史数据作为模型输入,经过训练设置最佳参数等步骤,实现了以LSTM方法,对该站点所在海区海面风速在各季节性代表月份海面风速的24 h短期预测。同时通过不同预测时长的实验以及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basisfunctionneuralnetwork,RBF)的预测效果对比实验,证明了LSTM预测方法相比上述两种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在海表面风速预测应用中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多个海域对应的站点风速数据预测实验,证明了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普遍适用性,由相关系数和预测误差的分析可知该方法具备应对急剧变化数据的预测稳定性,可以作为海洋表面风速短期预测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9.
由山东省第六地勘院承担完成的 1∶5万蓬莱等 4幅区调项目和由山东省第三地勘院承担完成的 1∶5万烟台市等 5幅区调项目以及由山东省第四地勘院承担完成的 1∶5万青驼等 3幅区调项目 ,日前先后通过了省地勘局区调验收委员会的最终成果验收 ,三个项目共 1 2幅区调成果均被评为优秀级。三项1∶5万区调项目通过省局最终成果验收@李国宏 @烟航 @李伟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是研究该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基于中国地面台站的插值格点数据集(CN05.1),对国际气候耦合模式第5次比较计划(CMIP5)及其高分辨率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GDDP)中15个模式1966-2005年间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和平均风速在青藏高原区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