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Arctic sea ice to rapidly retreat,which is affecting phytoplankton,the primary producers at the base of the food chain,as well as the entire ecosystem.However,few studies with large spatial scales related to the Arctic Basin at high latitude have been conducted.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ce conditions.Fifty surface and 41 vertically stratified water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67.0°–88°26′N,152°–178°54′W) were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icebreaker R/V Xuelong from July 20 to August 30,2010 during China's fourth Arctic expedition.Using these samples,the species composition,spatial distribution,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phytoplankton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ice melt were assessed.A total of 157 phytoplankton taxa(5 μm) belonging to 69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ere Navicula pelagica and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eldii,accounting for 31.23% and 14.12%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abundance,respectively.The average abundance during the departure trip and the return trip were 797.07×10~2 cells/L and 84.94×10~2 cells/L,respectively.The highest abundance was observed at Sta.R09 in the north of Herald Shoal,where Navicula pelagic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9.42% of the abundance.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displayed regional differences,and the maximum abundances were confined to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euphotic zone near the layers of the halocline,thermocline,and nutricline.The species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decreased from the low-latitude shelf to the high-latitude basin on both the departure and return trips.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hallow continental shelf changed markedly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ice melt,and there was shift in dominant species from centric to pennate diatoms.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distinct communitie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and water temperature,ice coverage and silicate concentra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 in the surveyed sea.These findings will help predict the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to the rapid melting of Arctic sea ice.  相似文献   
82.
83.
赵臣  陈扬乐  张凯  申文灿 《地理科学》2020,40(12):2064-2072
以旅游消费移民的代表性群体——季节性旅游移民为对象,构建季节性旅游移民社会融合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以典型的旅居城市三亚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季节性旅游移民的文化融合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仅对正面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均正向显著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和正面情绪2个维度,且对负面情绪有显著抑制作用。基于实证分析,从文化融合、身份融合、心理融合等层面提出季节性旅游移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4.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沉积地层,近年来在其碎屑岩中识别出“叠层”砂质MISS这种新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之后,寻找微生物化石的方向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普通岩石薄片的详细观察,在赵家庄组砂岩的石英颗粒中首次发现了微生物化石,尽管部分样品并不太典型,但化石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及个体大小与元古宇汝阳群的Plicatidium比较一致,其个体的直径大小也在元古代微生物化石范围之内。通过保存状态和特点分析,认为本文在石英碎屑颗粒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也有可能来自太古代末期的风化产物,地质时间约为2 530~2 000 Ma或更加古老。石英碎屑颗粒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地层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微生物信息,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也可作为微生物研究的理想对象,这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85.
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是海洋生物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观测参数。它不仅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指标,而且利用它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估算水域初级生产力。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本文阐述了根据叶绿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方法:Ryther-Yentsch模式、生态学数理模式和遥感模式。文章对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6.
中国河流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河流水化学特性的研究,对选择和改良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水源、防治土壤盐渍化、水下建筑物的施工及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河流水化学特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至为密切。研究这些相互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7.
张宪堂  高文乐  张金泉  周红敏 《岩土力学》2006,27(Z1):1045-1049
结合西气东输工程聊城至泰安天然气输气管道沟开挖工程的特点,探讨了沟槽石方爆破的设计原则和爆破施工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炮孔布置方式及参数、分段装药结构和起爆顺序,提出了沟槽微差爆破技术以及减小爆破震动和飞石的安全措施,保证了通讯光缆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近断层不同区域地震动工程特性与时频特征,考虑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上盘效应等特性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基于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台湾集集(Chi-Chi)地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断层破裂带与地震动观测台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其近断层地震动划分为破裂前方区域(RFR)、断层上盘区域(HWR)、断层下盘区域(FWR)及破裂后方区域(RBR)4类,对比分析近断层不同空间地震动的三要素特性,并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进一步分析其能量在时频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近断层不同区域地震动PGA、PGV、PGD及PGV/PGA具有显著差异,给结构地震响应带来极大影响;2)RFR区域地震动呈显著的长周期效应,RBR区域地震动具有高频大幅值特点,HWR区域和FWR区域地震动同时具有高频大幅值特点和显著长周期效应;3)在时频域内,RFR、HWR、FWR、RBR区域地震动能量高值都主要集中在0~5.2 Hz的中低频段,其中HWR区域的地震动最大瞬时能量最大,RFR区域的地震动最大瞬时能量最小。  相似文献   
89.
根据区域沉降地区工程沉降监测特点,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沉降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变形信息引入遗传BP神经网络工程沉降预测分析中,研究出一种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叠加区域沉降的工程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工程实例建模分析表明,其沉降预测值拟合精度较传统方法得到较大提高,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90.
针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左右两岸地下水中SO(2-)4含量的差异,尤其是左岸SO(2-)4含量普遍高于右岸的特征,通过岩矿和水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地下水中SO(2-)4与其他离子成分的相关性,并结合水岩相互作用及水化学场、水温场、水动力场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坝址区地下水中SO(2-)4的来源主要与地层中的黄铁矿有关,左右两岸地下水中SO(2-)4含量的差异主要由于二岸地下水循环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