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8篇 |
免费 | 1362篇 |
国内免费 | 8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7篇 |
大气科学 | 771篇 |
地球物理 | 932篇 |
地质学 | 2860篇 |
海洋学 | 822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408篇 |
自然地理 | 5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81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225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200篇 |
1997年 | 211篇 |
1996年 | 228篇 |
1995年 | 194篇 |
1994年 | 163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61篇 |
1991年 | 151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17篇 |
1976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覆盖型岩溶塌陷的空间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危害性最大的覆盖型岩溶,建立考虑土盖层厚度和岩土体类型的典型岩溶地质结构模型,分析其在地下水位升降及地表水入渗情况下的塌陷机制。结合具体岩溶工程问题,提出“物理探测-工程勘察-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数值模拟-监测评价”的岩溶塌陷空间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省黄石市一处典型覆盖型岩溶灾害区。在物理勘探、工程勘察和岩土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岩溶塌陷数值模拟表明,相对于地下水位快速升降,因地表水入渗导致黏土盖层软化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大。依据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研究区地面及房屋裂缝的发展情况,划分出塌陷危险区的具体空间范围。实践证明,该岩溶塌陷空间预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类似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2.
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技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对脊柱损伤给出正确的影像学评价,是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影像学的任务是建立创伤的诊断,分类、判断属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当影像诊断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给出符合实际的评价,骨质畸形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螺旋CT,其次是平片上,软组织损伤,如脊髓损伤,韧带断裂最好的评价手段是MRI,骨折分类依赖于损伤的力学机制与骨折部位,正确合理及时选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脊柱创伤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3.
以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及地球化学等分析,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层序与成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序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岩响应,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微晶方解石胶结、硬石膏胶结、黄铁矿胶结等,湖盆扩张体系域主要发育有铁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等;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有白云石胶结、铁白云石胶结、溶蚀作用、粘土矿物胶结等;层序界面附近主要发育溶蚀现象和铁碳酸盐岩胶结现象。层序发育过程中,原始水介质条件及元素富集规律是引起早期成岩响应的主要因素,并对早期的成岩物质组分造成强烈影响;讨论了层序对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a.层序发育控制了原始成岩组分,进而控制后期成岩改造;b.早期成岩作用对层序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后期成岩改造掩盖了部分成岩响应;c.层序界面通过河流作用、沉积间断减缓压实作用、后期成岩流体的侵入作用对成岩演化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4.
75.
简要介绍曼地亚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态价值,指出发展曼地亚红豆杉产业,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分析了江西省莲花县曼地亚红豆杉产业现状及规划。提出江西省发展曼地亚红豆杉产业的三项建议:要进行引种曼地亚红豆杉的气候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论证,要采取多种科学措施保证曼地亚红豆杉引种成功,必须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6.
神府东胜煤田的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神府、东胜煤田50000Km2范围内现有沙漠化土地37990.2Km2, 占总土地面积的72.9%, 比七十年代后期的41153.67Km2减少了3163.46Km2, 减少了6%左右。通过对土地沙漠化形成因子的多元分析, 表明土地沙漠化是在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演进的。人为活动也在相当程度上受气候干湿变化的制约。人为活动对土地沙漠化的诱发作用具有气候因素控制下的复杂反应性质。根据土地沙漠化多因子控制模型, 预测沙漠化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7.
对弹性半空间中的几个含有不连续断层系的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模型,在沿单元垂直走滑断层发生的滑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几何形状和所使用的边界条件大致与圣安德烈斯断层中部的情形相符合,数值模拟综合考虑了脆性形变和蠕动变形,断层带的总形变率为蠕变和摩擦滑动率之和。脆性断层的性质由破裂段(数值单元)的不同地震应力降的分布来给定。所假设的分布描述了两种理想化的情形,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断层滑动的极限状态:(1)以大尺度范围为特征的强无序状态,表示不成熟的断层带及扩展空间域。(2)相对有序的状态,以小尺度范围为特征,表示成熟的完全滑动断层。假定断层的蠕变特性在所有的情形中都相同。并且是用蠕滑速率与应力的幂次律关系来刻画的。利用这种脆性蠕变过程和模型参数可以得到一个在12.5km深度含有“脆性-延性”过渡带的应力-深度剖面,以及一个在1857年地震破裂西北65km处存在有“脆性-蠕变”过渡带的沿走向的应力剖面。模拟的震源空间分布在统计意义上与观测数据相类似,结果表明,断层强烈不均匀性的特征尺度范围会在断层系统的地球地震响应中显著表现出来,若尺度范围小,则会使震级-频率分布接近于特征地震分布,在时间上会层致如地震空区说所预言的大地震的准周期分布,而大尺度范围的地震活动性符合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大地震的随机或是成簇的时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各种形式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地震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都可以通过表征断层带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统一起来,这可以通过借助一个给定的断层带或是岩石层的结构特征给出一个清晰的物理解释,并且得到地震及断层观测资料的支持。在一些模拟中,小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曲线明显低于自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曲线。这说明在构造加载过程中,小地震通过平滑应力的长波成分,为大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一过程是通过与小地震的大量断裂有关的短波应力的消失过程来完成的,大地震的大尺度破裂的发生正好导致与上述长,短波应力的平滑与消失变化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79.
关注地质分析文献,了解分析技术发展——地质分析综合性评述论文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学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时代,它涉及到天、地、生的广阔研究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1]。地学理论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需要用高新技术所获取的高质量、海量观测和分析数据。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就是其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地质体归根到底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而且几乎包含了天然存在的所有元素。化学元素的组成、配比、迁移和演化都与一定的地质过程相关联。而要获取这些基础数据和信息,就需要现代地质分析技术的支持。因此当今越来越多的地学家关注着地质分析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已远不是过去的以化学法为主的… 相似文献
80.
分布于阿中地块北缘中浅变质岩隆起带之上的库木达坂岩体(群),为一规模较大的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该岩体群与大陆岛弧型花岗岩(CAG)相似,显示壳源花岗岩特点,岩体群中获得(449.7±5.8)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值,确定该岩体群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岩体形成可能与红柳构—拉配泉早古生代洋壳向南俯冲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