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26篇 |
地质学 | 152篇 |
海洋学 | 28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福建省的气温受纬度,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四季的始终期、长度及强度表现不一。由于上述原因,福建省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海洋带过渡气候和山地体气候,闵东南沿海低海拔地区无冬季,闵北,闵西北山地高海拔地区无夏季。以所谓季节代表月气温来说明秋温高于春温的看法在福建省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322.
沙漠化是中国北方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集成以往的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并评估其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集成了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等9种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模式,并从气象条件、治理紧迫性、交通便利性、沙漠化程度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制定适用性评价标准,以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和沙漠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在遥感产品、气象观测、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评估各个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在不同自然单元(自然沙地和退化型沙地)及行政县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将为决策者制定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323.
根据辽宁省內已勘探的几个小型矽卡岩矿床的資料,这类矿床一般具有如下的特点。 (1)矿床賦存于震旦紀前——寒武紀灰岩与中生代火成岩侵入体的接触部。岩性为中一酸性的閃长岩、花崗閃长岩,花崗岩之类的岩石。岩相变化甚大,且有极为发育的酸性岩脉沿一定方向侵入。 (2)矿床沿接触带发育,形成由矿体及矽卡岩构成的矿带。矿体常在距接触綫的一定范围內、(300~500米)出露。矿带延长常自500米~几千米。其突出的特点是深度甚大,常为300~6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324.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pollo-17 mare basalt (70017-291) was carried out for its containing 26 elements by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 with the rock standard BCR-1 prepared b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s the multielement irradiation standard. For most of the elements, the analytical error is confined to 10%.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Apollo-11 and Apollo-12 mare basalt samples. 相似文献
325.
326.
327.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的持续冰雪灾害,贵州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对高度场、温度、降水量、流场、涡度等要素场的分析,重点探讨此次极端气象事件对贵州影响最明显的第3次过程,以及形成严重冰冻雨雪天气和温度异常偏低的主要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在强拉尼娜的背景下,稳定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阻塞高压持续存在、极涡异常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南支槽较常年活跃等,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原因。主要特征是850 hPa以下出现温度低于0℃的冷空气层,在700 hPa附近是相对较暖的气层,其上层是较冷的冰晶层,西南低空急流及槽前正的相对涡度平流明显,急流带来的暖湿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并保证了融化层中源源不断的热量供应,上下层涡度平流的差异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为贵州第3次雨雪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28.
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作用,对可塑性土层进行径向压缩,能形成有效的压缩空间。在长柱状连续装药爆炸后,会形成与装药直径成比例的压缩井筒。 相似文献
329.
介绍了用古地磁研究地质构造问题时倾伏褶皱地层产状的校正方法,推导了换算公式,以提醒同行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