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21篇 |
地质学 | 119篇 |
海洋学 | 21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应用非对称结构理论制作台风路径预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阐述应用非对称结构理论制作台风路径预报的技术原理。应用该理论较好地预报出9012号台风(Yancy)西行、9414号台风(Doug)转向和9417号台风(Fred)登陆。 相似文献
272.
阿克苏地区植棉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及棉花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彬如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9,22(4):30-31
对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光能资源十分丰富,热全资源相对不足,只宜于早、中熟陆地棉种植。如果通过优选洁白带丝光的品种,以效益产量为中心,改善棉花生态条件和植棉技术,主攻单产,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仍可获得较高产量,确保本地区植棉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3.
如仙古丽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9,(2)
对1998年4月一次大风、强降温天气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高低空形势局地流场特征、冷空气路径、T106产品的应用及卫星云图在这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4.
275.
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沉积的物源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和北部,其中西南部物源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是主要物源;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是次要物源。西南部物源与北部物源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相似文献
276.
介绍了气象台在气象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开放实验项目的设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具有创新性,这些成果在实践实习中的应用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7.
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湿度对农作物干旱、生态系统保护及能量循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以天山新疆段为研究区,利用MODIS地表温度(Ts)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构建Ts-NDVI特征空间,并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探究天山新疆段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和高程对TVDI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Ts-NDVI特征空间,其散点符合三角形关系,TVDI与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呈负相关关系,该地区,除了水体外,永久性冰川雪地土壤湿度最高,沙地最低;高程越高TVDI越小,土壤湿度越高。总体而言,TVDI应用在天山新疆段可以较好地反映该区域的土壤湿度状况,研究结果可为天山新疆段土壤湿度动态监测和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78.
铁(氢)氧化物介导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和无机磷(DIP)的固定在水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对碳、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铁(氢)氧化物主要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两种过程固定DOM和DIP,且铁(氢)氧化物、DOM和DIP三者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从铁(氢)氧化物对DOM和DIP的固定,铁(氢)氧化物、DOM和DIP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铁(氢)氧化物、DOM和DIP在吸附和共沉淀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DOM的存在会通过占据铁(氢)氧化物表面吸附点位、络合、抑制铁水解沉淀等途径影响铁(氢)氧化物对DIP的固定;且不同机制与DOM的不同性质如分子大小、芳香组分、羧基官能团含量等有关.而DIP的存在会改变铁(氢)氧化物对DOM的固定分馏过程,改变溶液中DOM的组分和性质.在明晰三者相互作用基础上,探讨了铁(氢)氧化物介导的DOM和DIP的固定过程对湖泊内源磷释放和碳埋藏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