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回顾了径流实验研究50年来的曲折历程.对于建立实验水文学和相应的实验水文系统作了概述.列举了使用环境同位素所得到的若干初步结果,用以说明通过实验研究对于传统水文概念进行订正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建议恢复径流实验研究,并就其方向、策略等问题在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12.
我队在长昌矿区于去年九月底开始试用聚丙烯酰胺低固相不分散泥浆,通过近五个月的试用,完工八个孔,与未应用PAM泥浆完工的六个孔比较,具有效率高、事故少、进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见表)。  相似文献   
613.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关键核素的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的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行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614.
姚兰昌 《气象学报》1991,49(3):343-353
本文用月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强厄尔尼诺时期(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全年是一个范围大、强度强的热源区,而上述热源区北、南两侧的副热带则为大范围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一个较强的热源区。赤道热源带的南移和加强是厄尔尼诺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2)各月大气加热场的分布特征可分为冬春和夏秋两类;(3)总加热率的月际变化明显,且有2次显著的增热过程。  相似文献   
615.
控制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地球化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控制和影响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主要作用—大气降水、底部沉积物和水相互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岩石土壤风化及结晶和蒸发作用等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水体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物源分析方法,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典型水环境地球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616.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总被引:72,自引:13,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穿过苏鲁地体的郯城-涟水剖面上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调查,剖面全长139.5km,取得了高质量记录,一级品记录高达85%。结果表明:(1)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片向北西倾斜,表现为高速高阻岩片,并受到强烈的变形,反映了超高压岩片的俯冲与折返;(2)杨子克拉通向北俯冲在苏鲁地体之下,表现为常速、中低阻的挠曲板状体,内部有大量反映碰撞的反射楔形体;(3)嘉山-响水断裂带向南陡倾,低阻带直通浅地幔,具有燕山期裂谷的特征,估计有可能是与沂沭断裂带同期的中生代裂谷;(4)印支期俯冲扬子地壳的古Moho面与期后形成的新Moho面都有强反射,表明中新生代在地壳底部有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促使新Moho面的形成;(5)超高压变质带下方有一组南倾的逆断层,与折返有关,在此处进行科学钻探对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形成和折返机制很有利。  相似文献   
617.
重点阐述了云南鸡石一级公路11—2合同段K87 980大桥基础地层情况,地质特征,施工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18.
利用中国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2014年7-8月改则探空试验期间获取的每天3次观测的探空数据,对该地区对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则地区海拔高度17-19 km存在逆温现象;第一对流层顶平均高度16082 m,第二对流层顶平均高度16466 m,前者出现概率远高于后者,两类对流层顶的高度均与其对流层顶的温度、气压成反比。08、14和20时(北京时)的最大风速分别出现在11.8、12.6和12.1 km高度,风速分别为16.2、16.3和15.9 m/s,风向随高度顺时针变化,对应为暖平流,由下层西南风转为上层的东南风,17 km以上高度稳定成东北风,下层主导风为西南风。在约8 km的高度上存在一个最大相对湿度聚集区,从地面开始相对湿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逆湿现象),达到该聚集区后,随高度升高而减小。青藏高原西部雨季对流层顶折叠现象出现概率较低,可能与该季节高空急流或高空锋天气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619.
620.
本文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以天气雷达回波参数和气象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判断强对流天气和作短时预报的方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讨论、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这是判断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逐步判别法不仅能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有无,还能预报其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