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沙群岛马尾藻种类较多,我们已在本刊12集上发表了“西沙群岛马尾藻科研究Ⅰ”,报道了五个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继续报道以下六种(其中包括四新种和两新记录),即:叶囊马尾藻S. phyllocystum sp. nov.,细囊马尾藻S. parvivesiculosum sp. nov.,西沙马尾藻S. xishaense sp. nov.,陀螺叶马尾藻S. turbinatifolium sp. nov.,粉叶马尾藻S. glaucescens J.Ag.,厚叶马尾藻S. crassifolium J. Ag.。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绒扇藻属(Avrainvillea)藻体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尤其盛产于珊瑚礁上。因此,该属种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海区的限制。绒扇藻属的主要特征是藻体深绿色,褐绿色或黑褐色,基部是由假根状丝体相互交织,构成固着器,固着在礁石上。叶柄单生或具有多次分裂。叶片单个或多个,形状不一,多数为扇形,长圆形,肾形到扁压。藻体不钙化,通常黄色或褐色。二叉状分枝,基部常常缢缩,似念珠状或念珠状。皮层丝体无明显分化或具假皮层。关于绒扇藻属海藻的分类研究,至今为止,已发现23个种。 关于中国绒扇藻属的研究,最早是C.K.Tseng(曾呈奎)于1938年在“海南岛海产绿藻研究Ⅱ”中首次报道了两种绒扇藻,即直立绒扇藻Avrainvillea erecta (Berkeley) A. Gepp et E.S.Gepp和裂片绒扇藻A.lacerata J. Agardh,而后在1983年,在曾呈奎主编的《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一书中,报道了上述种类,并将其产地扩大到西沙群岛。1991年,陆保仁等在“南沙群岛海区的褐藻和绿藻研究I”中,第三次报道了裂片绒扇藻,将其产地扩大到南沙群岛。最近,作者在研究中国绒扇藻属的标本时,除了己经报道的两种外,又发现该属的1个新种(西沙绒扇藻Avrainvillea xishaensis Tseng, Dong et Lu sp. nov.)和3个新记录[模糊绒扇藻A.obscura (C.Agardh)J. Agardh,和氏绒扇藻A.hollenbergii Trono,群栖绒扇藻A.amadelpha (Montagne)A. Gepp et E.S. Gepp。至今共发现了6个种,其标本均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真丝藻属Eudesme J.AG. (Chordariales, Phaeophyt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藻属Eudesme是J.Agandh于1880年(J.Agardh 1880,p.29)建立的。其主要特征为:次生基部由直立初生中央轴及假根状丝体组成;初生中央轴由几个丝体束构成;假根状丝体则由中央丝体的基部产生;中央轴多管状,合轴分枝,由纵向排列的丝体组成,排列比较疏松;内皮层细胞从中央轴横向长出,稍网状排列;同化丝由内皮层末端细胞产生,不分枝,有密集的载色体;毛透明,从生长点或皮层丝体的基部产生;单室孢子囊无柄或在皮层丝体上有柄。 中国真丝藻,仅Lu Baoren和C.K. Tseng(1983)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中对Eudesme virescens(Cam.)J.Ag.作过描述外,未见其他更详细的报道。经过最近几年本文作者的研究发现中国真丝藻共有4种,除了Eudesme virescens(Cam.)J.Ag.外,另外还有黄海真丝藻Eudesme huanghaiensis Ding et Lu、青岛真丝藻 Eudesme qingdaoensis Ding et Lu和山东真丝藻Eudesme shandongensis Ding et Lu3种。  相似文献   
14.
15.
瑞典藻类学家Kyin(1940)在研究索藻目Chordariales的过程中建立了球毛藻属Sphaerotrichia Kylin,模式种为Sphaerotrichia divaricata (Agardh) Kylin。Kylin(1940)在该属中建立了两个种,即S.divaricata(Ag.)Kyin和S.japonica Kylin,前一种分布于大西洋,原名为Chordaria divaricata A.,后一种分布于西太平洋。 日本藻类学家Inagaki(1954)在《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Chordariales from Japan Ⅰ)一文中,报道了日本的叉状球毛藻S.divaricata(Ag.) Kylin及其变型。前苏联藻类学家研究了部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球毛藻属Sphaerotrichia标本后将其划分为三种,即S.divaricata(Ag.) Kylin、S.firma(Gepp.)A. Zinova、S.dissessa(S.et G.)A.Zinova,她认为S.divaricata是大西洋的种,而S.firma和S.dissessa为太平洋的种。其中,中国有S.firma和S.dissessa。 Lu Bao ren等(1983)(C.K. Tseng edit.)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中报道了产于中国的硬球毛藻S.firma。 球毛藻属Spherotrichia是 Kylin(1940)从索藻属Chordaria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属。其与索藻属Chordaria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中央轴单管状且同化丝顶细胞膨大。目前,世界上球毛藻属 Sphaerotrichia Kylin有6个种。而中国的球毛藻属经过本文作者的研究后确定为三个种,即硬球毛藻Sphaerotrichia firma(Gepp.)A. Zinova、黄海球毛藻S.huanghaiensis Ding et Lu和日本球毛藻S.japonica Kylin。其中,日本球毛藻S.japonica Kylin为中国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的网地藻科。迄今只见樊恭炬等在“金银岛及其附近几个岛礁的海藻名录”一文中报道5种,该文中的暗黑圈扇藻 Zonaria nigrescens Sonder实际上是匍扇藻 Lobophora variegate (Lamx.) Womersley的同物异名,应予撤销。因此,有效记录只是4种,即:叉开网地藻 Dictyota divaricata Lamx,脆弱网地藻 Dictyota friabilis Setch,南方团扇藻 Padina australis Hauck 和匍扇藻。 我们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1980年先后五次对西沙群岛进行海洋植物区系调查时采得的大量网地藻科标本,在本文报道12种其中有一个新种:西沙团扇藻 Padina xishaensis sp.nov,七种新记录:匍匐网翼藻 Dictyopteris repens (Okam.) Boerg.,鹿角网地藻 Dictyota cervicornis Kuetz.,刺叉网地藻 D. patens J.Ag,波利团扇藻 Padina boryana Thivy.,小团扇藻 P. minor Yamada,琼斯团扇藻 P. jonesii Tsuda和棕叶藻 Stypopodium zonale (Lamx.) Papenfuss。其中鹿角网地藻、琼氏团扇藻和棕叶藻是中国新记录。 研究用的标本,包括新种的模式标本都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4,25(3):266-266,272,T001
对中国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滑托组,丛伞托序族的种类进行系统研究。此族种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殖托光滑,聚伞状排列在小枝上,生殖托柄状部位都有生殖窝,多孢马属藻是该族的非常特殊种类,它的分枝和小分枝上密生刺和羽分裂的藻叶。文中还报道了一个新种一长干马尾藻,模式标本产广东省徐闻,还见于海丰。至今为止,丛伞托序族中国共有两种。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Acanthocarpicae团徽托序亚组SubsectionGlomerulatae宾德系SeriesBinderiana宾德种群SpeciesGroupBinderia过程中,发现该种群新种3个,它们是中间马尾藻SargassumIntermedium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75年5月15日由李伟新采自广西涸洲岛,模式标本号AST75-0594;琼海马尾藻Sargassumqionghai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83年7月12日由陆保仁采自海南省琼海县沙,模式标本号CA83-0016;裂开马尾藻Sargasumerumens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82年4月23日由陆探仁采自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模式标本号AST82-0413。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对历年来采集的马尾藻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属的荚托系有新种6个,它们是:上川马尾藻、灌丛马尾灌、灌木马尾藻、广东马尾藻、龙舌兰马尾藻、雷州马尾藻。分类标本于1953年3-12月、1987年4月分别采集于广东、广西沿海。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西沙群岛金银岛和东岛礁平台的分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75年5—6月及翌年1—4月先后派出考察队赴西沙群岛对珊瑚礁动植物区系进行了考察,除采集各类动、植物标本外,还进行了礁平台生态调查。本文重点叙述西沙群岛礁平台的分带特点,有关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生态调查结果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