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动水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受碰撞絮凝概率与剪切破碎概率、絮凝体所受外力与本身抗力两大关系的制约,而流速又通过制约以上两大因素的变化,成为制约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2.
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洞庭盆地位于湖南省北部,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湖南中新生代最大的陆相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其中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发育,厚六千多米。 解放以后有不少单位对洞庭盆地白垩、第三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最近十多年来,在石油普查与探勘工作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介形虫及其它门类的化石,对于了解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发展、演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所使用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提供,图像由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镜室、照相宝摄制,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33.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针对地震灾区处于丘陵高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地震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建立选址原则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成果可以协助决策部门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和确定特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国家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采用极重灾区的选址作为实际案例比较,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的有效型进行了验证,对其局限性做出客观分析,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4.
2016年夏季黄、渤海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2016年6-7月黄、渤海航次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黄、渤海海域颗粒有机碳(POC)的浓度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盐度、叶绿素a、POC/PON、POC/Chl a平面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黄、渤海海域POC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渤海海域POC平均浓度(500.2±226.5)μg/L,北黄海POC平均浓度(358.2±101.5)μg/L,南黄海POC平均浓度(321.0±158.1)μg/L,渤海海域POC浓度高于黄海,整个海域POC浓度表层高于底层。POC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高,外海低。调查海域表层POC/PON均值为8.89,POC/Chl a均值为182.52;中层POC/PON均值为8.87,POC/Chl a均值为179.56;底层POC/PON均值为9.41,POC/Chl a均值为178.80。黄海海域浒苔衰败对POC/PON与POC/Chl a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海域盐度、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与POC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POC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南黄海除表层POC浓度与盐度、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外,中层和底层POC浓度与盐度、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渤海海域POC主要受陆源和浮游植物共同影响,浮游植物是POC的主要贡献者,而黄海海域POC受长江冲淡水、黄海暖流、苏北沿岸流、生物活动和底层沉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苏北近岸和青岛外海,有机碎屑为POC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5.
袁军  马辛宇  阮小建 《气象》1999,25(10):38-39
通过对电视演播室声学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室内噪声和混响时间两个演播室声学质量的衡量指标,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演播室改建中的具体技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6.
一、概述地质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及各项建筑基础勘察广泛采用金刚石岩心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137.
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空间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最近邻指数法、空间分析法和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31座汉代古城遗址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1处古城址进行点格局分析,得出古城遗址间平均最近邻直线距离为25.5 km,属于凝聚分布模式。汉代古城遗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秦长城—秦直道强影响区(A)、秦长城—秦直道弱影响区(B)、西南集聚区(C)及西北集聚区(D)。其中,秦长城—秦直道强影响区(A)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占古城址总量的48.4%。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呈西疏东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背景下,地貌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主要制约城址的选择,而政治、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空间结构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高精度地理信息具有提供更高空间定位精度和更强空间关系表达能力的优势."十四五"期间,高精度地理信息获取作为基础测绘重要战略任务,其相关成果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更好的空间参考依据.本文从高精度地理信息的获取进展出发,分析了高精度地理信息产品的需求形势和对基础测绘服务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获取...  相似文献   
139.
采用改造的GDS全自动环境岩土渗透仪,分别以自来水和模拟渗滤液为试验用水,开展不同温度和围压下黏土渗透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当温度从20℃升高至50℃时,渗透系数增大,最大增幅为3.5倍;当围压从50kPa增大至200kPa时,渗透系数从10-6cm/s数量级减小至10-8cm/s数量级。在温度和围压一定时,模拟渗滤液作用下黏土的渗透系数略大于自来水试验结果,二者最大比值为2.8。随着温度的升高,土中吸附结合水膜变薄,且土样体积减小,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固有渗透率不是定值,相应条件下50℃与20℃固有渗透率的比值在0.72~2.99之间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动力黏滞系数的变化引起,但是在低围压、自来水试验时理论推算渗透系数小于实测值,高围压下理论推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40.
台湾海峡海拔1983-1988年多次调查资料表明,该海域夏季表现耗氧量(AOU)变化幅度较大,其分布特征呈近岸,底层高,向上层,外海递减,诸上升流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各上升流区AOU与温度,盐度,诸营养盐呈显著相关关系。PO4/AOU与NO3/AOU比值平均分别为0.0058和0.076。上升流海域夏季初始营养盐(PO4pre和(NO3pre较低,而再生营养盐高,是现场营养盐的主要部分,有机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