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针对气象台站备份海量Micaps数据文件、构建本地业务数据应用环境的需求,探讨了利用Delphi编程调用WinRAR,实现逐日压缩备份及还原Micaps数据文件的程序设计思路。该程序采用托盘设计,在线程类中调用WinRAR,对压缩备份文件提供自动定时运行和手动运行两种方式,将逐日接收的Micaps数据文件分为10个类别分别打包压缩备份,压缩后的备份文件占用存储空间不到原来文件的20%。程序运行稳定可靠,功能易于维护和扩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2.
国内外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丹霞地貌走向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回顾并评述国内外红层和丹霞地貌的研究进展十分必要。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长期集中在红层特性、工程地质、丹霞地貌特征及发育的基本问题等方面,但对红层的地质和地貌融合研究不足,对不同红层的岩性差异及其在外动力条件下的地貌表现和地貌发育过程缺乏深度研究;国外还没有红层地貌和丹霞地貌的专门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红层形成的地质背景,有关红层地貌的研究多分散在砂岩地貌中,但其在微观、定量、实验研究方面值得借鉴。本文认为当前有关红层和丹霞地貌的研究大多为单因子研究,缺乏系统的思想方法,各学科研究存在多张皮的问题。提出应明确红层和丹霞地貌的学科归属,深化基础研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并推动国际交流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63.
为了揭示努尔苏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粒度组成的影响,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努尔苏丹周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粒度与分形维数特征,研究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粒为主,砂粒次之,黏粒最少,樟子松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显著提升土壤表层细颗粒物质含量.不同林龄人工林...  相似文献   
264.
城市化进程中高速路网扩展迅速,高速路网的信息化建设尤为迫切。基于在线环境,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高速路网的监测信息系统架构、系统技术实现,重点研究了空间数据融合、空间索引、瓦片等关键技术,最后以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高速路网监测信息系统为例进行了实例展示。  相似文献   
265.
通过对黑龙江省1975~2005年30a冬季的97次中到大雪过程统计分析,建立了5种黑龙江省冬季中到大雪的概念模型,总结出了3个必备条件,对黑龙江省冬季较大降雪天气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66.
黑龙江17次大雪过程物理量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3~2006年17次大雪或暴雪过程的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大雪或暴雪出现时物理量场的变化情况,找出了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267.
陕北榆林市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情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历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其变更数据,并结合野外调研资料,对该区近10年来县域耕地资源变化态势,以及土地退化、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是:(1)榆林市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且在不同时段和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2)土地退化、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占用是榆林市耕地减少的4个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达98%;(3)草地和未利用地开垦是榆林市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耕地增加总量的48%和39%;(4)未来10年榆林市耕地面积仍以减少为主,但耕地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8.
五垛山复式岩基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地处朱阳关—夏馆断裂和乔端—瓦穴子断裂之间,整体呈NWW向展布,由多个岩体复合组成,具多期次岩浆活动特征,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在其解体出来的石门序列和五垛山序列中,采集5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值测定。测定结果对该区岩浆活动、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时代确定等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69.
海底堆积体(充填体)体积量算技术在航道疏浚等海洋工程成本核算以及海洋执法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高精度多波束和参量阵极浅地层测量,总结了一种高精度计算海底堆积体体积的方法:提取海底堆积物表面多波束(地形)数据以及堆积体浅地层剖面(厚度)数据,通过GIS叠加及三维分析,可获得高精度海底堆积体体积数据。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且精度高,基于日照海洋调查工程数据进行了实际测量与计算,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也可应用于海底以下地层中发育的特殊充填的自然沉积体相关参数的识别与量算。  相似文献   
270.
文章根据海域自然资源属性和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海域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调和模型,对包括底质资源、水质资源、生物资源、水深资源、海域空间资源、岸线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重要滨海湿地和河口资源共9类在内的辽宁省海域自然资源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应用海域自然资源评价调和模型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须考虑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保持评价指标在评价单元内的独立性;调和系数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海域自然资源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