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01.
通过对滇东北东川下田坝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2种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及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U-Pb同位素测试,得到如下认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主量元素表现出高SiO2(平均71.7%)、过铝质(A/CNK指数在1.03~1.52)的特征,过碱指数在0.95~1.37之间,总体属于钙碱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平均313×10-6),(Ce/Yb)N均值为8.85,(La/Yb)N均值为9.54,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仅Eu亏损(δEu均值0.31)的海鸥型右倾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Sr、Ti等呈明显负异常,说明岩浆源岩以陆壳成分为主;Ga/Al均值为2.69,(Zr+Nb+Ce+Y)均值为383;微量元素Sr、Eu低,富集Nb、Zr等元素,反映其源区存在斜长石的残留;锆石饱和温度为724~786℃,表明初始岩浆温度较高。上述特征说明,下田坝花岗岩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中上地壳的板内伸展背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01.1±6.6Ma,同时受到762.1±6.2Ma热事件的影响,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时间上一致,亦与东川铜矿成矿时代相符,说明新元古代裂谷环境的岩浆事件范围可扩大至滇东北东川,并可能引发热液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02.
松辽盆地F油层砂泥岩互层发育,高岭石、伊利石为其主要粘土矿物,对研究储层物性及该油层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F油层90块天然岩心的室内研究发现,F油层渗透率、孔隙度随着高岭石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伊利石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砂岩层渗透性较好,高岭石相对含量较高,次生石英很少就地沉积,大量长石溶蚀孔隙得以保存;泥岩层渗透性差,伊利石相对含量较高。而且伊利石纤维状赋存和高岭石书页状赋存使砂岩层孔渗性更好,而使泥岩层孔渗性更差。该层开发过程中,高岭石、伊利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由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可知,F油层为中等强度偏弱速敏、中等强度偏强碱敏,速敏指数随着高岭石、伊利石绝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储层的碱敏指数随高岭石绝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伊利石含量无关。由于在所有粘土矿物中,高岭石相对含量接近一半,所以在F油层的开发过程要注重防范高岭石的碱敏、速敏损害。  相似文献   
403.
江苏邳州石膏矿区采矿地面塌陷易发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邳州石膏矿地面塌陷机理的基础上,从土层因素、矿层因素和地下水因素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两级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邳州石膏矿地面塌陷进行了分区预测,形成了易发性分区图。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吻合,可作为邳州石膏矿区进行采矿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404.
新疆哈勒尕提铜铁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锆石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新疆西天山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单颗粒锆石12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206Pb/238U年龄介于362.7~381.7 Ma,加权平均值为(367.3±2.2)Ma,表明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通过ICP-MS法测定了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70.1±2.4)Ma,等时线年龄为(371±12)Ma,代表了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测年方法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因此该测试结果表明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与晚泥盆世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作用密切相关,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热源。  相似文献   
405.
为促进我国海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文章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探讨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方法,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台州市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的划定须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环境要素响应状况、生态要素响应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并测算环境污染指数和预期减污目标;2018年台州市的环境污染指数为0.059,2025年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和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的预期目标分别为1 000 m和7 500 m,预期减污目标为1.493;根据各沿海县级行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级别和经济发展状况,2025年台州市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距离为0~7 872 m;划定结果不仅体现区域资源统筹配置,而且保障区域差异化发展,符合区域协调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06.
综述了国内外煤灰中金的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煤灰中金的分布规律,煤燃烧时金的迁移规律、金挥发的影响因素与利用可行性。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煤灰中金含量比原煤中要富集,仅发现部分地区煤灰中金含量比原煤中低。煤中金的赋存状态、成煤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及燃烧条件是影响燃煤过程中金挥发的主要因素,其中赋存状态对燃煤过程中金的再分配起控制作用。煤灰中金储量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黔西南煤与煤灰中金颇具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07.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  相似文献   
408.
江西省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属于我国东南高热流区,但赣县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制约了区域地热背景的综合认知和进一步研究评价。本次研究基于钻孔测温及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数据,通过分析校正得到赣县地区平均大地热流值为75.9mW/m2,高于我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反映了区域具有较高的热背景。通过放射性测试,得到研究区花岗岩体放射性生热率平均为5.68μW/m3,属于高放射性岩体,大面积分布的高产热花岗岩,可为区域地热背景提供稳定的附加热源,此外贯穿本区的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给热水提供了深循环通道加热,因此推测研究区地热资源的热源机制为“地下水深循环加热+高产热花岗岩体生热”的模式。  相似文献   
409.
井筒自循环技术是开发干热岩地热的一种新技术,它采用油管和套管组成的U形通道作为换热器,目前对该项技术的现场和室内试验研究尚不够。文章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规模的模拟装置来模拟干热岩局部井筒自循环的热交换过程,以水作为换热介质,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对换热的影响因素及换热参数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大采热能力和热容量的花岗岩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采热速率;较高的注水速率会产生较高的采热速率,但出口温度会降低,因此,应慎重选择较高出口温度和较高采热量之间的平衡。相似性分析表明,876 m长的垂直井在602.8 m3/d的注入速率下,可从150 ℃的干热岩中获取的采热量高达565 kW,该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很接近,可以证明相似性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建立的模拟装置及试验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取热不取水”的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技术,可以为中深层地热开发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10.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处于太平洋、欧亚以及印-澳三大板块的俯冲汇聚作用之下,具有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白垩纪初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南海北部和南部陆缘发育一系列NE-NEE向张性剪切岩石圈断层,渐新世以来断裂大多继承先存断裂继续活动。中新世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西持续俯冲,在南海北部陆缘出现大量的近EW-NEE向张性正断层和NWW-NW向剪性基底断裂。两期断裂在平面上相互交切,代表了不同时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但这些断裂在垂向上经历了何种构造活动,如何控制南海北部盆地群的沉积分布,与周围板块的运动方式有何联系,这些问题仍未得到系统解答。最重要的是,这些断裂系统的形成过程对南海海盆的打开方式有何启示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的NE-NEE向、NW向和E-W向断裂系统,选取NE-NEE向、NW向断裂系统最发育的珠江口沉积盆地,利用重磁异常、沉积地层和地震反射剖面资料,系统分析断裂结构特征及活动历史。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一系列NEE向的断裂带(如滨海断裂带),很可能为珠江口盆地内部控坳主控断层,且断裂活动经历了早期低角度滑脱,第二期高角度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