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不同资料揭示南海夏季风爆发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近地面的风、气温、湿度资料,以及海表感热和潜热资料,在综合分析海温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7个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着重分析了各关键海区上空气象要素场与海温的时滞相关,以揭示不同关键海区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同。分析表明:不同海区海气热力相互作用较强,海温与气温比湿有较好的互代性,特别是中东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海区。动力作用对海温的影响各海区差异较大,中西太平洋海区的动力影响可能更关键。在感热潜热与海温的相关中,东西太平洋海区和西北太平洋及南印度洋两季风区都较关键。通过分析各海区海温和各气象要素相邻月的持续相关概率,进一步了解哪些要素、哪些区在哪些时段其异常持续性好,或异常持续性容易发生破坏,这不仅对做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我们讨论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由于天气周期的转换是大尺度,大范围大气环流演变和调整的组成部分和结果,所以本文应用球谐函数展开方法,研究了北半球500毫巴超长波振幅的时变特征和超长波的调整过程。结果发现天气周期的转换与0~4波的合成波槽脊的前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天气周期转换预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3.
北半球海洋气温的长期振动与地球自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百年来北半球海洋气温长期振动与地球自转变速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地转速度变化影响海洋气温变化的可能途径。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率和北半球海洋气温年距平存在着显著的后延0~7年的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4.
钱维宏  吴峻 《海洋预报》1990,7(3):21-26
本文对1959~1983年台风倒槽内的江苏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动力分析。统计结果指出这类区域性大暴雨主要发生在8、9月份,其影响的台风位置主要在台湾海峡和福建沿海地区。天气动力分析得到这类区域性大暴雨通常在地面台风倒槽的左侧,850hpa倒槽辐合线附近和700hpa倒槽辐合线的右侧,暴雨区与过去24小时低层大气负变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5.
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在一次海上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13~15日在中国东部海域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风天气过程。本文首先对这次过程作了天气形势分析,然后分析了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在大气中的表现形成,并给出了超熵产生的平流诊断方程,计算结果指出850hPa层超熵产生的负值区可提前12~24小时预示大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近300年来中国西部气候的干湿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李弋林  徐袁  钱维宏 《高原气象》2003,22(4):371-377
利用冰川积累量和树木年轮代用资料,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近300年来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中国西部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准7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0年和准1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也较显著。在准7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1850年前,高原东部和新疆在干湿变化上基本同步,可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这就和高原西部有了一种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1850年后,这种位相型有些变化,新疆渐渐的和高原西部的位相趋于一致,但这个同位相关系不如1850年前新疆和高原东部的同位相关系那么好。这时候应该重新把高原西部和新疆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高原东部作为另一个湿度带,两者之间成为一种偶极子的关系。在最近十几年,似乎高原东西部又合为一个湿度带,而与新疆成偶极子的关系。但由于小波分析所固有的边界效应的影响,这一可靠性是值得怀疑,不过这三者之间两两组合的偶极子关系的漂移倒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方面。11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及华山地区为一个干湿分布一致的湿度带。1850年以前整个高原和新疆地区在准110年尺度上存在着比较一致的干湿变化,而19世纪末期突变发生后,高原北部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存在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准30年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高原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7.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与区域尺度大气扰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平洋-北美型(PNA)等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可以用大气位势高度的物理分解扰动分量解释.结果发现,AO反映的是北极地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的变化,PNA与持续性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相联系,NAO是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与天气尺度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和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不但可以证实人们已经命名的区域性大气涛动,还新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两对偶极涛动、欧亚涛动(EAO)和"大西洋-欧亚型"(AEA)波列.这些涛动连接了相邻地区的异常天气和异常气候.  相似文献   
108.
南方持续低温冻雨事件预测的前期信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60-2008年冬季期间,中国南方发生了23次低温冰冻(冻雨)天气事件,其中满足站日数大于10的事件有11次.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一场影响巨大的区域持续性低温冻雨天气事件,2011年初再次发生了类似的区域持续性低温冻雨事件.提前5天预报这类极端事件是国内外大气科学面临的难题.利用去逐日气候变化后的逐日850 hPa温度扰动,可以提前3~10天发现中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冻雨)事件发生的信号.2008年初和2011初,影响中国南方的850 hPa冷空气扰动具有源地和路径相似性,它们都来自北非-中东并绕过青藏高原北侧到达中国南方,在对流层大气中形成"冷-暖-冷"的温度垂直结构.通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模式产品中850 hPa温度扰动的相似性分析,成功地提前4~9天实际预报出了2011年初的中国南方低温冻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9.
华南近海台风突然增强的初秋季节锁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波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523-1531
使用美国台风联合中心(JTWC)的最佳路径资料对近50年(1961-2010年)海南岛至台湾岛之间的华南近海台风路径和强度做统计分析,得到台风增强的季节锁相时段.经过大气变量的物理分解,海陆分布热力强迫的季节风场揭示出:盛夏时节,东亚副热带季风槽位于沿江江南,华南近海盛行西南季风;中秋时节,东亚副热带季风槽南退到南海中部,对华南近海台风的增强没有影响;在夏末秋初的转换季节,东亚副热带季风槽正好位于华南近海,有些台风进入华南近海季风槽中就有可能增强,形成所谓的季节锁相.  相似文献   
110.
影响江苏多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纬度、海洋、大型环流以及局地下垫面条件。本文应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对江苏多年平均气温场作了分解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在时空上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