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233.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96年7~9月和1988年8~1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分别对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的典型区域吉林省乾安县的盐渍化、吉林省梨树县土地沙化变化和乌尔吉木伦河与新开河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西部这三个区域的生态环境1996年比1988年有所恶化,主要表征为盐渍化和沙化土地向东有较强发展和蔓延,撂荒地显著扩大,与沙化土地面积量级接近。由此东北西部应该成为我国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34.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榘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相似文献   
235.
以虎林市大石桥86-46钻孔为例对黑龙江东部敦密断陷盆地内虎林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均由上升、下降两个半旋回构成基本对称型结构,可进一步分为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两种类型,它们代表了敦密断陷盆地内3次较明显的湖侵-湖退沉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期基准面旋回与聚煤作用关系,其中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聚煤作用最好,是重要工业煤层的有利赋存部位,上升半旋回聚煤作用差-较差。研究结果显示虎林组第①、②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聚煤作用最好,是采煤及扩大远景找矿的首选层位。  相似文献   
236.
巩乃斯河流域积雪阴、阳离子的空间变化以K++Na+、Ca2+与SO2-4和HCO-3等离子最明显;K++Na+与SO2-4、Ca2+与HCO-3变化基本同步.从新降雪阴、阳离子的时间变化上看,隆冬季节积雪深厚范围广,相应离子含量低.调查区积雪对局地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有较明显的记录.  相似文献   
237.
本文在总结该区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基于GIS平台对地质、物探、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分别提取出有利成矿的地质因素、航磁因素、化探异常,并利用航磁数据对该地区的断裂、岩体进行了推断,扩充了有利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湖雷地区钼矿成矿预测模型,通过Morpas软件进行了证据权计算,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38.
表层积雪的能量收支特征对积雪物理特性变化和融雪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2010年融雪期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内的雪层密度、含水率、雪层温度以及热通量等观测数据,分析在距雪表40 cm范围内雪层能量收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积雪的能量交换主要发生在距雪表20 cm范围内,短波穿透辐射是表层积雪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热传导、短波穿透辐射和潜热均随时间逐渐增加。在过渡期和融雪前期,表层积雪的平均总能量为负,融雪主要发生在积雪表层。由于夜晚潜热影响使得融雪后期表层积雪总能量为正值。融雪能影响整个雪层。  相似文献   
239.
240.
地基土地震液化数学分析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用概率方法研究了土性、地质条件和地震动特性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对液化判别的影响,得到了液化引起的破坏范围与震级的方程和关系曲线,提出了关于影响土的液化势的几乎所有重要因素作为自变量而液化值作为变量的完整方程。这种全因素液化分析的的数学模式,为液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