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鹤壁市政府严格执行“五个凡是”的土地管理办法,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取得了明显效果。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4年来共节约用地1.61万亩,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2.
华南海岸沙坝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弯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 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3.
胡隐樵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89,8(2):133-138
我所建立不久,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1962年以苏从先为首开始组建了“近地面层物理”学科组,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大气边界层物理的研究实体。几经演变成为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室。我所先后按国家建设需要提出了一系列边界层研究课题。为了解决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提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的蛇绿岩看,一般都是经过变质的,但这种蛇绿岩若从世界范围来看反而是例外。纽芬兰和亚洲的阿曼的蛇绿岩以变质而闻名,然而它们却是与海洋地壳同时逆冲上来的下部超基性岩变成蛇绿岩的上部,这一过程中以固体为热源的接触变质作用,而一般情况蛇绿岩似乎并未全部遭受变质。  相似文献   
15.
Poli  GE 于介江 《世界地质》1992,11(4):48-54
微粒包体作为基性岩浆和重熔酸性岩浆I型或S型之间岩浆混合或/和混合期存在的标志,其成因和意义可被重新评价。基于含微粒包体花岗岩套中所观察到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露头关系,已经提出了用于研究微粒包体和寄主岩组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注入作用;第二阶段:演化作用;第三阶段:混合作用,这是在基性岩浆注入到重熔的地壳环境中发生的。在第一阶段,比酸性岩浆温度更高、粘度更低、几乎完全为液态的基性岩浆通过一次或多次注入作用侵入到酸性岩浆中。两个体系并不容易混合,仍作为独立的单元存在,直至达到了热平衡和粘度相近的时候才能发生混合,并且,沿着二者的边界基性岩浆冷却。酸性岩浆被加热。在第二阶段,基性岩浆既经历了伸展、对流搅动和与酸性岩浆混合的物理作用,又经历了晶体分离和与酸性岩浆混染(混染分离结晶作用)的化学作用。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再循环便导致了微粒包体和进一步演化了的熔体的形成。这种熔体与酸性岩浆已达到了热平衡。因此,微粒包体记载了基性岩浆演化的各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的产物(成分上为英云闪长质到花岗闪长质)和酸性岩浆参与了两端元的混合作用。该作用可用于解释含微粒包体花岗岩类深成岩的地球化学演化。该模式阐明了复式岩基形成过程中产于深成环境中的各种岩浆作用,并且也提出了有关英云闪长质深成岩成因的某些想法。最终,所观察到的微粒包体单独产出的这一特性表明微小几何学(一种相对新的数学概念)在了解粘性流体混乱流机制方面可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即基性岩浆的混合和伸展作用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山运动在亚洲大陆雏形东缘形成2条北东向的剪切带:郯庐断裂带和长乐-南澳-中央构造线断裂带,晚侏罗世—古近纪早期沿之发生地体/地块的拼贴。系统叙述了各移置地体/地块的主要岩石记录和拼贴时代,据起源分为3类:异地的(包括源自冈瓦纳的和源自盘古大洋的)、半异地的和准原地的;据拼贴位置分为2组:拼贴后基本位于原地的(日本海张开以前) 和发生过向北东错移的。新生代内东亚大陆边缘发生解体,可以台湾岛以北的菲律宾海盆断裂为界将东亚大陆边缘弧分为2段,北段仍处于剪切-拉张中,南段已进入剪切挤压-造山阶段。强调该地区中—新生代演化经历了2个里丁旋回, 形成早白垩世的北东向和新近纪的北东东向2期新生构造。  相似文献   
17.
The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positiveandnegativeearthquakesbeforestrongquakesinKantoareaandtheHyugoearthquakeinJapanYUCANGW...  相似文献   
18.
碱尘暴期间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气溶胶的主要元素质量浓度排序为Na、Al、Fe、Ca、Mg、K、Ti、Ba、Zn,与当地盐碱化土壤的元素组成吻合,而与沙尘、城市气溶胶的元素组成有差别。风力对碱尘气溶胶元素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当风速在8.0~17.1 m/s时,元素组成的质量浓度排序为Na、Ca、Al、Fe、Mg、K、Ba、Ti、Zn。Na元素质量浓度的激增是碱尘暴元素组分的一大特征,明显富集元素为Na和B;相对于当地背景大气气溶胶的富集情况,Zn、Cu、Ba、B的富集因子值在碱尘暴期间明显降低;在各种天气情况下,B、Cu均具有较高的富集因子。碱尘中Ti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均小于1,而Ca、Fe、K、Mg、Mn、Sr、V的富集因子值为1~4。两个采样点的Ca、Na、Al、Fe、Mg、Ti、Zn的富集因子近似,表明该区碱尘的主要元素具有特定的一致性;而B、Ba、Cu、V的富集因子相差较大,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碱尘源的标志性元素。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为纪念第13个全国“土地日”,全省各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创新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在市电视台播出了为期15天的土地宣传滚动标语,并在《济源日报》刊登了“吟唱一曲奋飞歌”专稿;鹤壁市国土资源局与鹤壁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组织举办了“国土杯”演讲比赛;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在《平顶山日报》开辟“土地日”宣传专版,扩大社会影响面;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答题活动。 另外,栾川县国土资源局举行了由县委、县政府等单位和2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20.
滇西兰坪盆地五茂林剖面下白垩统景星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测了云南西部兰坪盆地东部下白垩统下部景星组的五茂林剖面,建立了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序列,其中三角洲序列在云南下白垩统中属首次建立。分析了粗碎屑岩的组成,将该剖面上出露的砾岩分成4类。早白垩世时兰坪盆地属丹那沙林-高黎贡弧的弧后盆地,景星组自下而上为曲流河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且随湖侵发生,湖泊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