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底斜效应,适合斜坡处海流诊断计算的模式,并且分别计算了日本以南黑潮区部分测线和对马暖流流源区的流速。其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2.
潮流绕半岛诱导上升流的解析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炳火  夏综万 《海洋学报》1986,8(3):272-282
潮流绕半岛运动诱导上升流的现象已在多处发现,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有了一定的研究。本文根椐动力学原理及解决边界层问题的摄动法,导出了这种物理机制的一种解析模式,并用热动力学方程的解描述了这种上升流在夏季造成局部冷水的现象。模式用山东半岛附近的实测资料加以验证,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台湾以北黑潮水与陆架水的混合与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近十年来获得的NOAA卫星红外影像,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东海海洋锋(黑潮锋、对马暖流锋和浙江沿岸锋)的波动谱特征以及形态的演变。同时还利用浮标测流结果分析了锋面波动中的流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黑潮锋通常存在4~5个折叠波形,其波长平均约200km,波动随黑潮流向东北方向传播,速度约16cm/s。浙江沿岸锋的波动多呈锯齿形,其波长较短,波数多。在浙江沿岸锋波动发展过程中,其波长从开始的20~40km发展成30~60km,它们约以18c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传播。东海海洋锋波动演变形态复杂,其中黑潮锋的波动可能演变成锋面涡旋、暖丝和暖环。  相似文献   
25.
泛黄海海区的物理海洋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6.
本文根据1989年4月10~21日在东海东北部的海洋调查资料以及1989年4月10日和16日的卫星红外影象分析了黑潮锋面涡、暖丝和暖环的特征.结果表明,出现在这里的锋面涡约以30cm/s 的速度随黑潮主干移动,在锋面涡的冷中心区陆架混合水插入同时,下层的高营养水上升,从而造成高生产力区.黑潮暖丝携带约4×10~6m~3/s 的输运量以50 cm/s 的速度逆黑潮西行,然后暖丝可能沿陆架坡转向北,或可能顺时针旋转形成暖环.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底斜效应,适合斜坡处海流诊断计算的模式,并且分别计算了日本以南黑潮区部分测线和对马暖流流源区的流速。其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8.
2006-2007年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07年观测的高密集度CTD测站和海床基ADCP连续测流站资料,分析了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和垂向结构。结果表明,各季节观测时段内:春季、秋季和冬季的表层长江冲淡水扩展基本被限制在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水域附近。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由内向外可分为3个阶段:射形流阶段,长江径流直接向东南冲入海;水舌形态扩展阶段,冲淡水以1个水舌的完整形态指向东北,其运动受台湾暖流和南黄海海盆气旋式环流等背景流场的影响明显;扩散阶段,冲淡水先以较大团块运动,后以不断变小的水块随着背景流场运动,其中一支向东北移动进入南黄海,另一支转向东偏南,绕东海东北部冷涡运动。  相似文献   
29.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顶端附近水域的冷水现象及上升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东瑞和辽东半岛南湍附近海域夏季持续的冷水现象,用动力海洋学的观点讨论了其成因,指出最可能的机制是绕半岛潮流诱导的上升流.文中同时分析了成山头附近冬季的底层逆流现象,认为它与冷水现象山自同一机制.  相似文献   
30.
东海黑潮主段环流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种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东海黑潮主段子环流系统的物理模型,它是由较稳定的东海黑潮主段、经常出现(大概率)的右侧逆流和有条件出现(小概率)的外陆架逆流所构成的一个双环环流结构。部分黑潮水由主段北部进入陆架区形成外陆架逆流,或转向黑潮以东海域形成右侧逆流;由主段南部进入黑潮的陆架水,一部分来自外陆架逆流闭合了双环结构的外陆架部分;黑潮右侧逆流水大部分形成反气旋流动重新进入主流,闭合了双环结构的东部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