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1.
郭斌  张政 《四川气象》1998,18(3):37-40
本文提出一种牧业年景的非线性动态预测方法,其特点是考虑了预报因子的突变性和回归 非平稳性。对川西阿坝州1977-1996年牧业牲畜死亡率的时间序列进行了模拟预测,数值实验结果说明,这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经一般线性统计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22.
郭斌  康宁 《四川气象》2003,23(2):40-42
在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平台上,使用VISUAL BASIC6.0开发程序系统实现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的自动化分发,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的服务配置介绍和程序源代码分析自动化分发系统建立的主要思路及重要通用过程,为预报服务产品的自动化分发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3.
本文就利用CorelDraw9.0编制《苏州市市区地图》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4.
王娟  何慧娟  董金芳  郭斌 《中国沙漠》2021,41(6):213-22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是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用来较客观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利用MOD17A3HGF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应用变化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NPP(以C计量)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并对影响NPP的自然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NPP整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流域平均年NPP为281.39 g·m-2,变化范围为270—347 g·m-2,增速为5.75 g·m-2·a-1。流域NPP显著增加的区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9.53%,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NPP年平均值差异较大,林地是对该区域植被NPP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3)NPP与海拔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NPP与气温、降水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23.20%和44.17%,自然驱动因子中海拔、气温及降水对植被NPP的驱动作用差异明显,降水>气温>海拔,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25.
地磁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变化特征是地磁场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地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地磁场署期期间虚地磁极和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6.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快速倒转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现今地球磁场及古地磁场的演化特征 ,提出模拟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快速倒转过程的统计模型 .磁场强度的降低是地球磁场极性倒转发生的先决条件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的快速倒转是g01和其他随机成分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锡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存在多种质谱干扰,通常采用在线或离线方程进行校正,当样品中含锡较高时,采用传统固定系数校正方程,易导致测定结果有明显偏离,甚至结果出现负数。本文针对含高锡的地质样品,应用ICP-MS测定其中的镉,采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敞开酸溶消解、硝酸浸提体系处理样品,通过测定~(111)Cd、~(113)Cd、~(114)Cd同位素,研究了干扰元素Sn、In、Zr、Mo对镉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镉与干扰源浓度变化呈非简单的正相关性。①同质异位素Sn或In产生的干扰增值Δ(~(114)Cd/~(114)Sn或~(113)Cd/~(113)In)随干扰源浓度增大逐渐变大,~(114)Sn对~(114)Cd的干扰系数在0.0272~0.0222,~(113)In对~(113)Cd的干扰系数在0.0670~0.0412;②Zr和Mo在测定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和多原子复合离子物质对Cd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质谱干扰。通过测定与样品中干扰源浓度相近的单一标准溶液产生的Cd干扰值,经在线修正干扰系数(γ),建立了精确的校正方程。该方法经标准物质验证,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6.57%~9.94%(n=7),方法检出限为0.03mg/kg,达到了地质分析检测要求,为高锡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基于1961—2016年期间,全国763个观测台站白昼和夜间的降水观测数据,分别从昼夜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以及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等四个方面,解读中国九大流域昼夜降水变化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 昼夜降水量变化的流域差异显著,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昼夜同增型、昼夜同减型、昼增夜减型和昼减夜增型。② 流域总降水量变化与昼夜降水量密切相关。淮河流域降水量减少是由白昼降水量(-0.72 mm/a)减少所致,而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则是由夜间降水量(-0.21 mm/a)减少所致。③ 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区的流域,昼夜大雨的雨量要高于昼夜暴雨;湿润区的流域,则表现为昼夜暴雨的雨量要高于昼夜大雨,尤其是珠江流域和东南诸河流域。④ 从全国尺度来看,白昼大雨、夜间大雨和暴雨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超过10%,而白昼暴雨的贡献率约10%。湿润区流域昼夜暴雨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高于昼夜大雨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而干旱区-半干旱区流域则相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变暖对区域日降水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采用半静水实验法测试研究了重金属Cu2 对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和玫瑰无须(Puntius conchonius)的急性致死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 对文昌鱼和玫瑰无须 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61,0.373,0.261,0.211 mg/L及0.976,0.783,0.562,0.473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21和0.047 mg/L.亚急性毒性实验中,文昌鱼和玫瑰无须 分别用浓度为20%和30%的 96 h LC50的Cu2 处理.不同器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过量Cu2 对玫瑰无须 的鳃、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毒害,对文昌鱼鳃和肝盲囊细胞也产生了严重的毒害,表现为细胞空泡化等明显的结构破坏.实验结果显示文昌鱼的肝盲囊和脊椎动物的肝脏一样,也是受过量铜显著毒害的主要靶器官器官.因此,文昌鱼的肝盲囊至少在经受过量Cu2 毒害方面与脊椎动物肝脏具有相似性,从生理功能方面为类文昌鱼祖先的盲囊(digestive caecum)是脊椎动物肝脏的前体这一假说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0.
基于ESDA-GIS的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运用功效函数法计算了土地集约利用度(LIUI);依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原理,在GEODA支持下计算了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 Ⅰ指数与LocalMoran Ⅰ指数,分别检验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最后在ARCGIS支持下绘制了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度空间分异图与土地集约利用度LISA图,揭示了LIUI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