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31.
川滇地区中小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震源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利用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云南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给出的P波初至走时资料, 确定了川滇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 同时获得了川滇地区6642次中小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 结果表明: ① 川滇地区地震震源平均深度随震级增大而加深的特征明显, 地震震级越大, 震源深度越深, 但震源下界不超过25 km; ② 在瑞丽-龙陵、 丽江-小金河以及龙门山等断裂带以西地区, 震源深度偏浅, 大多在15 km以上, 15 km深度以下地震稀少; ③ 川滇地区中小地震分布具有与强震相同的地壳深部介质背景, 震源大多分布于正、 负异常过渡区的速度相对较高一侧, 而其下方主要为低速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732.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u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ith Burgers model to simulate the postseismic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taking 1960 Chile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The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modeled with Burgers model includes co-seismic deformation, transient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and long-term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So if we apply Burgers model to calculate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of 1960 Chile earthquake, there is no discrep-ancy phenomenon due to different durations of postseismic deformations that happens in Maxwell model.  相似文献   
733.
邵龙潭  孙益振 《岩土力学》2006,27(4):561-565
孔隙存在是孔隙介质材料结构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孔隙介质的本构关系呈现更为复杂的性质。首先给出了孔隙介质的视应力、视应变、骨架实际应力和骨架实际应变的定义,并在理想孔隙介质的物质模型假定下讨论了理想孔隙介质的本构关系,表明即使孔隙介质的骨架结构满足虎克弹性体本构关系的假定,即假定骨架的实际应力与实际应变之间呈现线性关系,但由于孔隙的存在,孔隙介质的视应力与视应变之间还是呈现非线性,说明应力与变形之间的非线性是孔隙介质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734.
总结了哈尔滨市发生的多起地下燃气管道破坏,造成人身伤亡和停止燃气供应的重大事故的原因。建议必须重视地下燃气管道测量,特别要搞好竣工测量,建立地下燃气管道管理信息库,强化管理措施,保证生产安全。文中介绍了上述建议的实施方法和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735.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36.
随着地下工程的发展,对于埋置较深和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隧道工程,高地温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隧道的温度场分布问题对于解决寒区隧道冻融问题、高温隧道问题、隧道火灾灾害等是十分必要的。针对高地温环境中的圆形隧道,假定其具有一定长度且承受轴对称的温度荷载和地应力作用,建立两端简支的二维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和平衡方程。利用无量纲化和微分方程级数求解的方法,得到了包含温度场、位移场及应力场的热弹性理论解。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以某包含衬砌的圆形断面隧道为例进行了热弹性分析,并得到了由于隧道开挖而引起的围岩的温度变化范围。研究所得结论可为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隧道的保温隔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7.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TN和TP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TN和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分别出现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TN和TP处于富营养化水平,TN有朝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3)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TN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010—0.210之间,呈现不相关;2010年r介于0.43—0.47,呈现低度负相关;(4)3年中蓝藻生物量与TP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30—0.80,呈现正相关。南太湖沿岸TP出现在0.05—0.20mg/L范围内频率达90%以上,蓝藻高位期时TP浓度在0.1—0.15mg/L范围。结果说明,南太湖沿岸水体中氮和磷营养盐水平较高,已经不容忽视,蓝藻生物量与TN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水体中TP已经是南太湖各入湖口蓝藻生长繁殖的相关性因子。  相似文献   
738.
邵志刚  李旖雯  王芃 《地震》2015,35(3):1-9
在1966年3月邢台强震群水准观测基础上, 本文首先对同震位移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认为邢台强震群发震断层浅层是牛家桥阳断层和永福庄断层, 深部发震断层是倾向北西的北东向断层; 然后以区域水准观测为约束, 通过反演给出了邢台强震群震前断层无震滑移、 同震断层位错和震后断层余滑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 震前显著无震滑移主要发生在3月8日6.8级前震的发震断层上, 而3月20日宁晋7.2级和6.7级地震发震断层深部同震位错相对弱的断层段, 震前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无震滑移; 震后断层余滑主要分布在束鹿凹陷西侧的牛家桥阳断层。 从邢台强震群过程中断层运动时空演化特征可以看出, 强震破裂成核过程中震前断层无震滑移既可能发生于前震发震断层, 也可能发生于主震发震断层, 震后断层位移空间分布与同震位错具有互补性; 而震前断层无震滑移是否为有关震前前兆的真正原因, 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9.
基于Landsat-TM和MODIS的非洲水体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是进行洲际或者全球尺度内陆水体信息提取的最有效、最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作为全球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大洲,以遥感技术进行非洲内陆水体信息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以2010年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辅以MODIS遥感影像,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选用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及波段组合(Band 4/Band 2)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并根据不同气候区,选取4个典型区,监测年内水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非洲内陆水体面积为311 479.2 km2,其中湖泊总面积为209 018.5 km2,占水体总面积的67.1%;河渠总面积64 550.1 km2,占20.7%;水库坑塘总面积37 910.7 km2,占12.2%。非洲拥有水库211个,总面积13 438.7 km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水体主要的分布区,统计分析表明约97%的水体分布在该地区。3)热带沙漠气候区湖泊面积呈减少趋势,热带草原气候区湖泊受干湿季节影响上下波动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湖泊面积变化较小,总体上4个典型区水体面积变差系数<10%。  相似文献   
740.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主成分分析、非线性回归等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川滇地区GPS连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地壳变形在此时间段呈整体比较稳定的准线性变化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转折现象;川滇地区的变形速率分布很不均匀,受活动断裂走向、倾向、活动性质的影响,变形速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滑动速率比较大的断裂带两侧,这些活动性断裂形成地壳变形速率的梯度带;在小金河断裂南侧、石屏一建水断裂与小江带南段的西北侧、红河断裂与澜沧江断裂的西北段一带分布着一个典型的变形速率低值区,且呈NE/SW走向的低速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