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白斑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与病毒囊膜完整性关系的探讨,是深入研究切断WSSV感染途径,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并积累实验依据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利用物理低渗方法即用蒸馏水使WSSV的囊膜破碎,破坏了病毒囊膜完整性,并用此病毒做螯虾体内、外感染实验.结果发现,WSSV的囊膜破碎后仍具有感染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抗WSSV囊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G9)和抗WSSV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2A3)进行螯虾体内中和实验,结果显示抗WSSV囊膜蛋白的单抗有中和作用,而抗WSSV核衣壳蛋白的单抗无中和作用;将破碎的囊膜从核衣壳上去掉后,用不同浓度的纯核衣壳重复以上体内感染实验,结果其感染性消失,说明囊膜破碎的WSSV引起的感染是由WSSV上的破碎囊膜介导的病毒侵染所致,而不是核衣壳被直接内吞引起的.这些结果提示,WSSV是否引起靶细胞感染主要与病毒囊膜上与病毒侵染有关的功能蛋白有直接关系,只要这些功能蛋白活性不变并且存在的量足以与靶细胞膜结合,即使WSSV囊膜破碎、结构不完整也能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实现对该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文以制备的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作为金标抗体,提取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鞭毛蛋白、胞外产物和全菌蛋白,以不同浓度的4种抗原蛋白作为4条检测线(T1~T4),特别在T4线设置全菌蛋白,基于竞争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出副溶血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使用该试纸检测了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检测结果表明其能够准确鉴别副溶血弧菌感染,排除其他菌的交叉反应干扰。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的最低检测限为5×105 cfu·mL^-1,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牙鲆组织的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本文研制的试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且操作简单,为现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组前期实验发现,栉孔扇贝血细胞在D形幼虫时期出现.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一步定位栉孔扇贝壳顶幼虫的血细胞并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顶幼虫已分化出界限明显的组织器官,包括外套膜、面盘、口、食道、胃、消化腺、足等;血细胞主要分布于壳顶幼虫的外套膜、面盘、食道、消化腺、胃等组织器官内及周围,其中面盘、消化腺、胃等处有大量血细胞成簇分布.血细胞形状不规则,直径为3~5μm;细胞核多为圆形、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一侧;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和空泡.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在壳顶幼虫时期已出现了大量清晰可辨的血细胞,其分布特点与成贝血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14.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热休克蛋白(HSP)70、T细胞表面分子CD4、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十一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除TLR5M、NKEF以外其它九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24—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2倍;TLR5M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KEF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趋势,下调峰值出现在24h,为对照组的0.49倍。在脾脏和肾脏中,NF-κB和CD4基因的表达峰值高于鳃;在脾脏和鳃中,IL-6、HSP70和NKEF基因的表达峰值均高于头肾;IFNγ、CXC、C3和My D88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差异不大。在三个组织中每个基因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浸泡免疫后,IL-6和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迅速、且丰度高,可以作为疫苗浸泡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指标;除肾和脾主要的免疫器官外,鳃也是浸泡免疫后重要的检测组织。研究结果为浸泡免疫疫苗效果的评价积累了数据。  相似文献   
15.
A pathogenic bacterium(S636),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iniae,was isolated from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in 2005.We immunized turbot with formalin-killed S.iniae four times(on days 1,14,21,and 28) by intraperitoneal inoculation.After each vaccination,we obtained serum samples and isolated the lymphocyt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spleen,pronephros,and mesonephros.We measured surface Ig-positive(sIg+) lymphocytes and serum antibody levels from these organs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  相似文献   
16.
造血激素(astakine)是一种具有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的甲壳动物细胞因子,参与甲壳动物的造血活动,对于只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甲壳动物抗感染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前期成功克隆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LvAST)的基因Lvast。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功能,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vast表达的组织分布,同时还用Dlight标记抗LvAST抗体进行了LvAST在对虾细胞和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说明,Lvast主要在肝胰腺、鳃和肌肉中大量表达,而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较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vAST可同时存在于血淋巴细胞内和血淋巴细胞膜表面,不同的血淋巴细胞表面的LvAST分布呈现出明显差异,可能具有重要的血细胞分类意义。LvAST蛋白在肝胰腺、鳃、肌肉、淋巴器官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并且肝胰腺组织中分布较多,淋巴器官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是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重要免疫指标之一。本文研究了栉孔扇贝在17℃下,分别经水温突变(11、23和28℃)和不同温度(5、11、17和23℃)干露处理后,应用以抗栉孔扇贝全血细胞单抗和颗粒血细胞单抗分别为第一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细胞数量、颗粒血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温骤变全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变化显著,全血细胞数量11、23℃组均先升高后逐渐趋于对照组,28℃组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组;颗粒血细胞数量及其比例11℃组显著增加并始终高于对照组,23℃组显著降低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28℃组始终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温度干露后,全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海水恢复后,5℃组较11、17℃组更接近对照组,23℃组干露12h扇贝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全血细胞及颗粒血细胞数量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敏感;较低水温有利于细胞数量的提升,较高水温下细胞数量下降显著;低温干露后细胞数量恢复较好,高温干露扇贝存活率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实验室前期研制的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特性分析,并以该单抗为第一抗体,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血蓝蛋白在中国明对虾鳃、心、胃、中肠、淋巴器官、卵巢和肝胰脏等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血蓝蛋白在鳃丝小叶边缘的微血腔、心肌束间隙、淋巴器官的淋巴腔中以及肝小管中阳性信号较强;在卵巢卵母细胞之间的血窦、胃内壁环肌层结缔组织的血窦和中肠结缔组织血窦中有阳性信号.结论认为,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阳性信号大多来自血淋巴而非实质组织,且在血淋巴含量多、血流量大的部位含量丰富,在某些血淋巴无法到达的部位(肝小管内壁)也有血蓝蛋白分布,血蓝蛋白含量的这种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牙鲆弹状病毒(HIRRV)对敏感宿主牙鲆肾脏原代细胞的敏感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和胰酶消化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肾脏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培养。研究显示,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培养后,会出现较多的成纤维样细胞,而采用胰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后,细胞呈现上皮细胞样且形态完整,7天后细胞的汇合率可达80%。采用胰酶消化法对牙鲆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后进行病毒敏感性实验,实验表明牙鲆肾细胞接种HIRRV后,第3天出现了明显的CPE,病毒滴度达1×105.8 TCID50/mL;RT-PCR可从感染3天的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HIRRV的特异性mRNA;利用抗HIRRV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试验可从感染24h的细胞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信号,信号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胰酶消化法建立的牙鲆肾脏原代细胞对HIRRV较敏感,HIRRV可成功侵染该细胞并在细胞内实现快速增殖。本研究为牙鲆弹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材料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