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中国诞生已经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随着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仪器的研制与生产,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那么这几十年我国海洋仪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当此新中国诞生三十五周年之际,谨作简短回顾,以资纪念。一、我国海洋仪器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国内对海洋的研究规模很小,局限在潮汐、波浪和海洋生物三个方面。海洋生物的研究从分类着手,还搞一些藻类养殖问题,没有提出研制仪器的要求;潮汐工作忙于 相似文献
22.
23.
24.
夏季高原天气系统生命史短,空间尺度小,天气变化剧烈,气压系统又与风场不完全适应,因此,只有500mb和近地面层分析流线图较能正确地反映高原的天气实际情况。1979年5月—8月高原西部新增加了高空地面资料,这就有可能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高原夏季风环流的发生演变特点及天气气候规律。我们分析了1979年5—8月高原地区的逐日流线图,发现它有几种固定的流场型式,有一定的天气区与之配合。现将分型原则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26.
27.
阐述了一种新型损伤识别指数,进行该指数稳定性验算和计算绘制损伤指数变化率与损伤程度的关系曲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指数对小损伤敏感,可以进行损伤判定与标定,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8.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量大, 内容复杂,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 对数据的全面系统检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检查属性数据库的内容以及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数据的正确链接是难点之一, 也是一项最耗时的工作。为了科学、快速地检查地质图属性数据, 保证属性内容的正确性以及非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的正确对应, 针对这一问题, 在进行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时, 设计开发了属性数据库的自动检查系统。本文以近期完成的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系统设计研究为例, 主要介绍了地质图数据库属性数据自动检查系统的设计开发, 其中详细介绍了各模块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通过此项检查, 能够提高入库数据的质量, 为数据库后期的应用与共享提供可靠保障, 从而为地质科学研究、矿产勘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科学的地质图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9.
中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近期完成的小比例尺地质图数据库,该数据库内容包括1:100万国际标准分幅的64幅地理底图和64幅地质图,数据格式为MapGIS格式,总数据量约2.0G。为了科学地管理和应用这些数据,使其更有效地应用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基于MapGIS设计开发了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该系统首次将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与地层数据库进行了集成。这套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是: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方便、实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空间范围检索、地理要素检索、地质要素检索、综合属性显示、自动生成图例、元数据查询等功能。应用本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实现空间数据库的图形可视化,实现动态制图,综合编图,方便生成专题图件,为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可视化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30.
运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重庆长河碥矿晚三叠世须家河组煤中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河碥矿各煤层中明显富集Pb,其平均值为29.58μg/g。长河碥矿煤中潜在的有害微量元素Be (5.9μg/g)、Cr (28.6μg/g)、Cu (34.06μg/g)、As (10.03μg/g)和Th (12.49μg/g)均较富集;稀土元素含量为59.79287μg/g,均值为136.92μg/g,略高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119.7μg/g),高于美国煤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均值(53.59μg/g)。8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异常可能是地下水淋滤作用的结果。长河碥矿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