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测绘学   483篇
大气科学   370篇
地球物理   430篇
地质学   1639篇
海洋学   37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41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AIRS观测的东亚夏季平流层重力波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性重力波对中层大气环境有显著影响.重力波活动及重力波源的地理和季节性变化等信息是理解和模拟重力波效应的基础.卫星高光谱红外大气垂直探测器AIRS的4 μm和15 μm波段可用于识别30~40 km高度范围和41 km高度附近的重力波,其11 μm通道可同步观测对流层深对流.观测个例表明,海面和陆面上空的平流层扰动影响范围均可达1000 km,不同高度的扰动强度分布也存在差异.基于2007年6月至8月的AIRS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亚区域的对流层深对流活动和平流层的重力波,得到了深对流和重力波发生频率的水平分布.统计结果表明,东亚区域夏季夜间的深对流活动明显少于白天,但AIRS观测到的平流层重力波发生频率和扰动强度均显著大于白天,揭示了夜间对流层深对流诱发的平流层重力波在强度、范围等方面可能与白天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AIRS观测的平流层扰动高值区与深对流高值区明显不同.平流层重力波与对流层深对流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36°N以南的区域,41 km高度上AIRS观测的重力波中,深对流云诱发的重力波的比例约为30%~100%.在10°N至36°N区间,90%的深对流均可诱发平流层重力波.分析得到的30~40 km高度区间和41 km高度附近的重力波水平分布对比表明,后一高度上的扰动强度明显大于前一高度,且前一高度在东南亚区域存在强扰动中心而在后一高度则没有.最后,给出了AIRS观测的几种典型形态的东亚区域平流层波动,表明了该区域平流层环境波动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2.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前兆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煤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微波辐射效应和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受载煤体具有微波辐射效应,在煤体的变形破裂过程中伴随有6.6 GHz微波辐射信号产生,其前兆规律具有3种类型.基于电介质物理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在单轴压缩实验中,煤体的亮温最大变化值为1.9~2.7 K,这表明煤体的微波辐射特性明显优于红外辐射特性.运用微波遥感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过程中微波辐射特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载煤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微波辐射前兆特性预报煤岩动力灾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姜杨  赵希林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通报》2015,34(08):1550-1561
为探讨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性质,选择浙江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中的中基性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现该深成杂岩中存在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等典型的岛弧地区岩浆岩。富铌辉长岩相对富P2O5、TiO2和Nb,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1.3,类似于太古宙和古生代富铌玄武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高镁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48±10Ma,相对富MgO、低TiO2,Mg#>62.5,富Cr而贫Sr、Y和重稀土元素,接近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中新世高镁安山岩和阿留申西部的Piip型高镁安山岩。而且,二者均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εNd(t)>+2.92,相应的ISr介于0.70308~0.70474之间,推测二者成因均与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再熔融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陆块东南缘至848Ma左右仍存在明显的岛弧岩浆活动,这对认识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995.
庐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集区,已探明的有罗河、龙桥、大鲍庄大型铁矿,大鲍庄、何家小岭大型硫铁矿,沙溪、井边中型铜矿,岳山中型铅锌银矿等.本文根据区内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庐枞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和近年来地质找矿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庐枞地区具有较大远景的找矿靶区有:(1)沙溪铜(金)找矿靶区;(2)清水塘-岳山铁、铅锌找矿靶区;(3)井边-巴家滩铜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影响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采用盆山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结合的工作手段,在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展布、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认识。明确了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为典型的裂谷裂陷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发现多套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且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并以II型干酪根为主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不存在区域变质;于上古生界风化壳钻获的天然气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显著亲缘关系;初步预测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资源前景,圈定了有利勘探区和较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997.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以矿床类型、金属种类丰富多样为特征,以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是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此成矿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不断有新的突破,2013年在该成矿带东侧克停哈尔地区又新发现一典型斑岩型铜钼矿。矿区地层以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为主,岩性为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广泛侵入,后者为赋矿岩石,岩体内有隐伏的小斑岩体及隐爆角砾岩,矿区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发育,有多个物化探异常分布。本区找矿突破是在全面认识分析以上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类比已知典型铜钼矿床基础上,初步建立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并据此思路开展勘查工作,最终取得了找矿突破,进而总结出克停哈尔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思路方法,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区域上开展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8.
运城地区水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新  南阳红 《地下水》2002,24(2):92-93,117
本文论述了运城地区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并分别从技术方面和政策法律方面,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9.
西昆仑地区成矿远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结合部,构造上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是横豆于中国中部巨型纬向构造带(昆仑一祁连一秦岭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多种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区内已经发现的矿床种类、类型繁多,矿种较全,在空间上分带规律明显,矿化相对集中。多种成矿信息表明,研究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利远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中下部350m厚沉积的沉积学、旋回地层学、古地磁学和粘土矿物学分析,揭示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31.30~30.35Ma期间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气候条件总体上寒冷干旱,可能是受渐新世最早期全球变冷变干气候事件的影响。其中,31.05~30.75 Ma期间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构造活动强烈;31.30~31.05和30.75~30.35 Ma期间气候寒冷干旱,构造活动相对较弱。而且,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记录的频谱分析显示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天文周期,表明可可西里地区早渐新世气候变化既受构造作用控制,也受地球轨道周期性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