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1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6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7篇 |
大气科学 | 383篇 |
地球物理 | 432篇 |
地质学 | 1654篇 |
海洋学 | 396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249篇 |
自然地理 | 4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161篇 |
2012年 | 195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为了建立合理、准确且便于估算和应用的山地地理可照时数空间分布模型,本文以重庆为例,首先利用分布式模型估算了30 a平均年和各月可照时数,并利用基于气象行业标准得到的理论值进行了验证;其次,以栅格单元为统计样本,建立了基于地形尺度的可照时数估算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除10月外,其他各月和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且东北和东南部的相对误差较中西部高。(2)西部方山丘陵区的可照时数高,中部平行岭谷区次之,东北和东南部低。冬季可照时数的空间异质性最大,夏季次之,春秋季接近,均较小。(3)各月和年可照时数与主要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表现为极显著性,各月复相关系数在0.7929~0.8277,年复相关系数为0.8522。(4)重庆可照时数估算统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步骤和计算量,便于其应用,并可为其他地区估算可照时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4.
基于CryoSat-2的东南极PANDA断面考察沿线DEM制作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国际上先后发布了ICESat DEM、Bamber DEM等全南极DEM.相对于传统高度计,大轨道倾角、长重访周期的设计使CryoSat-2具有更大的数据覆盖范围以及更加密集的轨道覆盖;同时,SARIn模式的启用也提高了CryoSat-2对于南极边缘区域的监测能力.针对利用CryoSat-2数据提取DEM问题,对CroySat-2的轨迹覆盖特征、数据滤波方法、最优内插参数选取以及DEM精度验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生成了东南极PANDA断面考察沿线1 km分辨率的DEM.结果表明:通过与ICESat数据对比,发现PANDA断面考察沿线DEM整体高程精度约为(1.57±3.30)m;但是,局部区域高程精度分析表明,DEM精度具有不均一性,随着坡度的增加DEM高程精度逐渐下降,高程稳定性也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55.
以济南齐河雷达塔楼的防雷设计施工为例,阐述了我省新一代天气雷达楼在设计和建设施工中,针对雷电的各种危害途径所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6.
利用X衍射法分析了苏北平原浅钻剖面(YZ1)的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并对其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YZ1浅钻沉积物粘土成分主要由4种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和少量长石、石英碎屑组成;研究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主要经历3个阶段,13 770~11 600 cal a B.P.期间的低温冷干阶段;11 600~9 610cal a B.P.期间的逐步升温阶段;9 610~1 520 cal a B.P.期间的全新世暖湿阶段,在这3个大的阶段背景条件下也存在一些次级波动。 相似文献
57.
储层物性参数是反映储层油气储集能力的重要参数,表征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特征.地球物理测井参数由深及浅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声、放、电等沉积特征,因而测井参数和泥质含量(孔隙度)之间有很强非线性映射关系,并具有时间序列特征.充分利用多种测井参数预测储层泥质含量和孔隙度对于储层精细描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度学习技术具有极强的数据结构挖掘能力,目前,全连接的深度神经网络已经在泥质含量预测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长短时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更适合解决序列化的数据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利用多种测井参数进行泥质含量和孔隙度预测的方法,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比常规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分别下降了42.2%和48.6%,实际应用表明,对于具有序列化特性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LSTM循环神经网络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明显优于常规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58.
注射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20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pH7.1条件下,进行了注射鳖源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为高致病性菌株,异常排泄是该菌致稚鳖表露临床感染症状的重要标志;(2)注射该菌引起稚鳖感染与致死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随注射菌量递增依次出现不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而不出现死亡和大量死亡三种情形,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间均随注射菌量增大而明显缩短,绝大多数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限分别为2h和48h;(3)濒死稚鳖体内该菌的底限含量为3.3×106CFU/g,稚鳖体内菌注射含量可控安全范围为(1.2—8.8)×103CFU/g。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