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纯子  陈昌富  赵阳 《岩土力学》2015,36(6):1801-1806
针对软土区顶部加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根据理论上较为严密的极限分析上限法,通过构建协调的速度场,综合考虑土重和加箍段桩侧摩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推导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递推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优化搜索方法搜索出临界滑裂面,从而获得更为合理、严密的顶部加箍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验证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既有方法计算值相比相对误差在5.4%范围内,最优顶部加箍深度约为桩体半径的8倍,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优势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方面的突破表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比构造油气藏更具优势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优势性表现在:(1)岩性圈闭多期形成有利于多期捕集油气;(2)近源短距离运移有利于成藏;(3)低部位岩性圈闭比高部位构造圈闭成藏期要早;(4)相对有利的盖层条件。保存条件也比构造油气藏要更具优势:(1)抬升剥蚀对岩性油藏的破坏程度小于对构造油藏的;(2)断层破坏对岩性油藏的破坏程度小于对构造油藏的。岩性油气藏的空间展布范围也更广阔:(1)同构造油藏相比,其分布范围更宽,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均可分布;(2)岩性油藏分布的体系域更宽,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都有富集;(3)岩性油藏分布的压力场更宽,在各种压力场环境中都有发现。因此,提出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优势性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63.
东南沿海地区常年受台风暴雨袭扰,地质灾害频发.以泰顺县仕阳镇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3个方面,选取坡度、坡向、坡形、地形起伏度、断层、工程地质岩组、松散层厚度、土地开发强度和公路切坡9个影响因子,基于ArcGIS斜坡单元数据模型,耦合确定性系数(CF)与层次分析模...  相似文献   
64.
川口油田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川口油田长。油层岩心显裂缝作了统计、分析,并制作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观察。在延河剖面长6油层作了野外裂缝测量。结果表明:川口油田长6油层存在天然显裂缝与微裂缝。裂缝方向以近EW向为主,同时发育近SN向裂缝。显裂缝频率平均为0.4条/m,无深变化范围不大,以高角度缝为主,只有11.1%的裂缝被少量钙质充填,在地下多为闭合形式;微裂缝开度主要区间为5~15μm,孔隙缝 被少量钙质充填,在地下多为闭合形式  相似文献   
65.
预切槽法是隧道暗挖施工的一种超前支护工法,此工法可大幅度降低地表沉降量,对隧道围岩土体及地表建(构筑物影响较小。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浇筑预切槽管片所用混凝土的前期强度、合理支护时机以及预切槽管片接头处合理的接茬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按C30配比的混凝土养护1.5~2 h时即具有6 MPa以上的抗压强度,满足拆模要求;粘接介质对管片环向位移的约束效果明显,环氧树脂可作为优良的管片粘接剂;榫槽式接头榫头角度α的理想范围为55°~70°,综合考虑预切槽工艺的可操作性,榫槽式接头深度B的理想范围为6~8 cm。  相似文献   
66.
依据高速摄像系统记录的一次多接地点云对地闪电过程的光学图像和同步的辐射电场变化资料,分析了其先导的传输和电场变化特征、接地行为,估算了先导发展的速度,并探讨了它与相应的回击间隔时间、峰值电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多接地闪电首次回击3个明显接地点间的平均距离约为512.7m,相应电场快变化脉冲的平均间隔为3.8μs.梯级先导脉冲间的平均间隔比普通单接地闪电的相应值小.从光学图片上看,该闪电有左右两个主通道,左通道在首次回击强放电之后有明显的直窜先导到达地面附近,但没有形成回击;而右通道出现了更为少见的现象,继后回击R2与相应直窜先导的时间间隔很长,在先导到达地面约2.1ms后才发生回击.这一现象应该与首次回击放电较强,接地点附近的电荷没能及时补充有关.左右通道梯级先导的发展速度分别约为1.23×10~5和1.16×10~5m s~(-1).左通道梯级先导一个次分支未能接地、发展为企图先导,这与连接它的主通道分支太多有关;另外,该次分支的发展方向与大气电场方向接近垂直,不利于电荷的传输.5次继后回击均发生在右通道,其直窜先导的二维速度均在常见的数值范围内.直窜先导发展速度与相应继后回击的峰值电流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论述了土壤定义、土壤中同生组分和后生组分,重点论述了后生异常,特别是上置后生异常.提出深穿透化探技术设计原理是提取土壤中来自深部与矿化有关的后生组分,而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土壤基体(同生组分).用实例说明同生异常和后生异常特征,为什么常规化探(全量)难以在运积物覆盖区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从提取土壤后生异常角...  相似文献   
68.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已经进行了60余年的勘探实践,但是近年来随着勘探研究和钻探活动的继续深入,仍然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和新的勘探领域被发掘,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尼罗河三角洲盆地虽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富油气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油公司甚少涉及该盆地的研究,鲜见相关文献发表。通过对尼罗河三角洲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了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并结合现今勘探现状指出了尼罗河三角洲盆地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浅水区勘探程度较高,生产设施完善,经济门槛低,是实施滚动勘探的最佳区域;中深水—深水区渐新统是今后10年中—大型天然气田发现的主要潜力区;超深水区存在中新统和上新统大型生物气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9.
结合WWLLN闪电定位资料、子午工程海口站激光雷达所测的中性金属钠原子密度数据,利用SEA时序叠加法对对流层雷暴活动与中间层及低热层(MLT)金属钠(Na)原子变化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金属钠原子层对雷暴活动的响应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雷暴日,MLT区域Na原子在距地面90~95km处的密度小于非雷暴日的值;利用总雷暴活...  相似文献   
70.
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琼  赵阳  李松林  李湘玲 《地理研究》2020,39(6):1401-1417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2002—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但耦合协调度等级没有发生明显的跃迁,研究期内全国整体属于勉强耦合协调类范围,四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呈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②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收缩,向中部地区集聚的态势较明显;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四种类型中,高高型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多在西部地区,高低型和低高型相对分散。③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在空间上的差异是内外部因素驱动的结果。内部驱动力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起到关键性作用;外部驱动力中,城镇化率和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