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08年8月10日奥运会开幕式以来的首场降雨,给按照日程安排正在进行比赛的网球、射箭和赛艇等赛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北京市奥运气象服务中心服务团队采取滚动天气会商,跟进式服务方案,为奥组委提供了准确的精细化预报。竞赛组织者对赛事进行了调整,网球上午单元未完成的11场比赛和原定17:00开始的下午单元26场延期;依据预报的降雨空隙,射箭女子团体决赛顺利完成;依据16:50预报的未来半小时将有雷雨出现,赛艇赛事组织终止了17:30后的四组比赛,避开了雷暴天气的影响。竞赛指挥中心对气象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预报员也深刻体会到提高短时临近预报准确率、做好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2.
龚理卿  赵玮  陆尔  江志红 《气象科学》2015,35(5):543-549
采用对标准化时间序列作加权的方法做多模式集成,并以相关系数与均方根误差作为衡量模式模拟预估能力的标准,将IPCC-AR4的 10个气候模式模拟1961-1999年(39a)中国降水的标准化加权集成结果与气候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者具有明显优势。为进一步验证这种优化的性能是否具备稳定性,将由控制阶段(1961-1999年)模式与实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权重系数应用于A1B排放情景下的模式降水数据,预估研究区域2000-2012年(13a)的降水,并与同时间段的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集成结果在预估阶段(2000-2012年)仍优于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结果。  相似文献   
53.
南海北部陆架区内孤立波向岸传播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是全球海洋中内孤立波最强和最为活跃的海域。然而,内孤立波在传入陆架区后,其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其传播演变过程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本研究综合卫星图像和数值模式手段研究了内孤立波在向岸传播过程中的空间变化特征。可见光卫星图像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陆架区存在三种形态的内孤立波,分别为第一模态下凹型内孤立波、第一模态上凸型内孤立波和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受水深和层结变化的控制,它们的分布区域显著不同。基于MITgcm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上凸型内孤立波由第一模态下凹内孤立波经过极性转换过程发展而来,而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由第一模态下凹内孤立波与急剧变浅地形相互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54.
赵玮  郝翠  曹洁  周璇  卢俐 《大气科学》2022,46(5):1167-1176
利用北京地区20个国家站1980~2020年的长期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和日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夏季40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具有西北山区小,平原大,山区向平原过渡区的迎风坡最大的特点;降水频率则相反,平原降水频率整体小于山区;降水强度整体表现为西北弱,东部强,城区与南部居中的特点。北京夏季降水的强度和极端性较强,致灾风险高。(2)北京夏季平均降水量日变化主体呈单峰型,降水频次为双峰型,降水强度为多峰型,三者同时在22时(北京时,下同)达到最大,在12时最小。(3)降水的峰值时间随月份依次后推,6月最早,7月次之,8月最晚;峰值雨量7月最大,8月次之,6月最小。(4)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日峰值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西北山区四站出现在20时以前,其余16站出现在20时及以后。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20站划分为两个区域,结果显示两个区域的降水量、降水频率和强度的日变化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特点。(5)近40年北京地区的降水结构在不断调整,短持续时间降水主导期和长持续时间降水主导期交替出现。2000年以前以小于6小时的短持续性降水为主,近15年大于6小时的长持续性降水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5.
赵玮  丁波 《地理教学》2013,(22):50-52
(2013年安徽文综卷)34.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1分)  相似文献   
56.
周玉都  许敏  赵玮  刘艳杰  李娜 《气象科技》2021,49(6):885-896
利用2005—2019年河北省4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小时降水和小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小时降水频率近年来是降低的,而小时强降水频次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小时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小时强降水频次的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小时强降水频次呈年差异化变大趋势,使得小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极端性更突出;②年降水量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大值区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降水频次大值中心位于海拔较高的北部和中西部,平原频次较低,而降水强度大值区位于东北部,这是受副热带高压和地形作用共同影响造成的;③河北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有自西向东延后的特征,受午后局地对流天气的影响,最大峰值多出现在17:00前后,小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高;④小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期是7—8月,主要集中在河北东部和南部,其最大值出现在东北部和石家庄一带;⑤南部降水量主要源于降水强度的贡献,北部、西部山区和西北部坝上地区降水量更主要的是受降水频率的影响;东北部降水量则是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共同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57.
使用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渤、黄、东海中的TOPEX/POSEIDON沿轨高度计资料,并利用基于最优插值理论的混合法把交叉点处的两个主要的半日分潮(M:和s1)同化到动力模式中。同化结果显示,两个主要半日分潮的分布特征与前人动力模式结果比较一致,在同化高度计资料以后模式结果M2分潮与167个实测站的“距离”为17.2cm,S2分潮为8.9cm,比单纯的动力模式结果精度分别提高14.9%和23.3%。  相似文献   
58.
基于局域网和拨号网络的电子邮件公文收发系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使用户能自动通过局域网或拨号网络收发邮件、浏览页面,极大地提高了地区与县局及服务单位之间传递公文、分发服务产品的效率,使上下级的信息交流更加直观、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59.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temperature,salinity,and turbulence collected in Prydz Bay,Antarctica,during February,2005.The dissipation rates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ε) and diapycnal diffusivities(K z) were estimated along a section in front of the Amery Ice Shelf.The dissipation rates and diapycnal diffusivities were spatially non-uniform,with higher values found in the western half of the section where ε reached 10-7 W/kg and K z reached 10-2 m 2 /s,about two and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ocean,respectively.In the western half of the section both the dissipation rates and diffusivities showed a high-low-high vertical structure.This vertical structure may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internal waves in the upper layer,where the ice shelf draft acts as a possible energy source,and by bottom-generated internal waves in the lower layer,where both tides and geostrophic currents are possible energy sources.The intense diapycnal mixing revealed in our observations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production of Antarctic Bottom Water in Prydz Bay.  相似文献   
60.
基于潮汐-环流耦合的FVCOM数值模式,本文以南海北部全日内潮为例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内潮传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暖涡和冷涡分别导致全日内潮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折射,能通量方向最大变化可达40°;全日内潮能通量大小在子午向呈现反相位变化,在暖涡南部(冷涡北部)边缘显著减小,而在暖涡北部(冷涡南部)边缘明显增大,最大变化幅度达25%;在暖涡南部和冷涡北部,西向背景流导致全日内潮传播相速度分别加快0.7和0.3 m/s,进而引起内潮波峰线向西凸起弯曲。本研究结果对深化理解多尺度背景下的南海北部内波和深海混合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