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珊瑚礁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其形成时周围海水的状况,能够反映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然而珊瑚礁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容易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导致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发生变化;因此,在对珊瑚礁的研究中,首先要识别出保存原始沉积特征的组分,并排除后期成岩改造的影响.以西沙群岛永兴岛的SSZK1珊瑚礁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分流河道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东营凹陷东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营凹陷东部地区分流河道沉积物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薄层,分选性较好,砂岩层理发育,横剖面上分流河道顶平底凸的透镜状,在平面上呈树枝形的扇状分布,分流河道的储集体主要有心滩和边滩交错叠置构成,厚度一般为2-10m,分流河道储集体的测井相特征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反映明显,可以划分为光滑柱状,齿形柱状,齿形漏斗状-齿形钟状和光滑卵状,分别代表河道中心,中心偏边部,接近边部及河道边部,分流河道储集体在地震反射外形呈透镜状,地震反射连续性差,中振幅,上超充填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主要通过交代碳酸盐矿物的Ca2+0进入碳酸盐格架,所以沉积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能够很好的指示沉积流体来源和古环境。常用的稀土元素指标包括稀土元素总量(ΣREE)、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La、Ce、Eu、Gd和Y等元素的异常指数。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可能受到硅酸盐矿物、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磷酸盐等非碳酸盐组分以及成岩蚀变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只有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用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指标来探讨流体来源和古环境。这要求我们采集新鲜剖面上的样品,并用适当浓度的弱酸进行分步溶样,提取适当的组分,避免样品中的非碳酸盐组分干扰原始沉积组分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的沉积水体和沉积相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海相碳酸盐(岩)记录了LREE亏损、La正异常和高Y/Ho值的稀土元素特征;海底孔隙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则受氧化-还原条件、离子络合形式、孔隙流体来源的制约;热液流体具有LREE富集、Eu正异常的稀土元素特征;河水和湖泊有相对平坦的稀土元素特征。因此,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节理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单元法,分析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根据边坡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线性特征,应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证明边坡的演化过程是混沌序列,边坡动力失稳过程包含2次分岔,边坡失稳的本质是分岔.  相似文献   
16.
淮阴凹陷浦口组的二段和三段为一套厚度达千米的膏盐岩一碎屑岩沉积体系,对含盐层系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该区构造、钻井、测井、地震、盐岩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套厚层盐岩主要与半深湖沉积有关,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盐岩的主要盐源,盆地边缘及内部的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活跃区域开展了一次综合的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和生态环境调查,10个站位分布在水深1 000~4 000 m范围内的陆坡和深水盆地区域,是南海北部油气活跃的重要区域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域.航次主要对10个海底站位进行了表层沉积物箱式和重力活塞柱状取样.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域,开展了一台"海燕"水下滑翔机的海洋物理环境连续走航剖面观测.利用海底地震仪在两个站位开展了连续海底地震和微振动观测.进行了站位的分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初步航次结果展示了沉积物为黏土和软泥.站位和水下滑翔机走航观测提供了水体内海洋物理环境参数变化特征.海底地震仪观测展示了研究区天然地震活动和可能与水合物活动有关的微震动和短持续事件记录.微生物学实验揭示了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细菌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