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成的类水滑石层状化合物和杂多酸, 并以此制备了一系列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 用XRD和IR方法对柱撑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它们具有K结构; 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层间高度为0.97nm.并且发现以H2O2为氧化剂的这种层柱催化剂在液-固相中对苯甲醛氧化成苯甲酸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西太平洋海山CM1D03富钴结壳中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学记录,结合钙质微浮游生物印痕,对结壳进行了地质年代的划分,其年代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54~51Ma)、中始新世(45~40Ma)、中新世—上新世(22~2.4Ma)、上新世—更新世(3.6~1.2Ma)。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了结壳中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甾烷等分子化石,探讨结壳生长过程中的生源构成、沉积环境以及古生态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结壳中氯仿沥青"A"/有机碳(TOC)比值为10.51%~21.74%,具有明显的烃类运移特征。正构烷烃的轻/重烃比值(ΣC-23/ΣC+24)为0.74~1.47,碳优势指数(CPI)为0.80~1.45,碳稳定同位素(δ13 C)为-24.00‰~-25.48‰,指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表层水体的浮游植物。研究还表明,有机质物源,C27、C28、C29甾烷的丰度变化,TOC保存及δ13 C等均与结壳生长所处海洋环境、全球气候和南极底流的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地表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气象资料数据、DE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计算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NEP。在此基础上定量地划分出碳源、高碳汇区和低碳汇区,并对流域内碳源/汇空间分布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空间分布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高低相间的分布特征。研究区碳源/汇空间分布大体呈现条带状分布格局,碳源主要分布于下游民勤绿洲周边的沙漠区,低碳汇区主要分布于中游河西走廊平原,高碳汇区主要分布于上游祁连山区。由于光照等因子的差异,高碳汇区主要分布于阴坡其次是半阳坡和半阴坡,阳坡分布最少,低碳汇区主要分布于阴坡和半阳坡地区。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石羊河流域植被生长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4.
基于1961—2020年阜新市阜蒙县和彰武县两县气象资料,应用Morlet小波系数模和模方、MTT和MannKendall等方法对阜新地区的大风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市两县大风日数年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彰武县的大风日数明显多于阜蒙县的大风日数,其中以两县春季和4月最多;两县大风日数的第一主周期为50年左右,第二周期为10年左右;彰武县的大风日数在2014年发生了突变,阜蒙县在1980年和2003年都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大风日数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阜新地区大风主要以偏南风为主,其次是偏北风,东风占比最低;大风日数减少的原因与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得海陆温差变小、西伯利亚高压显著减弱、气温日较差减小、日照时数变少以及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改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5.
分形数学是新近发展起来以研究自然界复杂的无法用传统数学理论去描述的现象和过程为对象的数学理论。而RS和GIS的结合是目前遥感图像研究的热点。本文用 3种方法来计算选定图像的分形维数。这 3种方法分别是分线法 ,坡面法和三棱柱法 ,其中坡面法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GIS支持下用Matlab实现了 3种算法 ,并用此法计算出了 3种地形 (城市 ,农田和湖泊 )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56.
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赵军  符海月 《测绘工程》2001,10(3):41-43
利用GIS技术,建立甘肃少数民族人口重心研究的图形数据库和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各主要民族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制作人口重心移动专题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人口重心移动规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7.
光电倍增管的伏安特性系指,当投射到光阴极上的光强恒定时,阳极电流与总的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式中l_A为阳极电流,φ为投射到光阴极上的光强,R是阴极灵敏度,G是光电倍增管的总放大倍数。G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58.
立足于风险评估的基本想法,从理论上对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进行了探索;总结了雷电灾害的作用机制和雷击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包括雷击次数N、雷击损害概率P、雷击损失D、雷灾风险尺、防护措施的防护效率E等基本参数的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参数体系,并给出了各个参数的定义和参数的决定因数.然后以雷击损失D为中心,把雷击风险划分为人身雷击风险和物品雷击风险,并分开单独处理.最后将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应用,指出了风险评估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的方向,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59.
彭游博  刘文彬  姚玉健  赵军  谢忠  骆念岗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6-2022052006
辽宁阜新北部地区的稀有金属铷资源较为丰富,与铷成矿相关的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A -ICP -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5.6±2.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岩体富碱、过铝质、分异程度高,富集HREE、Th、U、Hf,亏损Sr、P、Ti。较低的K/Rb值(70.92~82.93)、负铕异常(δEu=0.20~0.40)、稀土总量(ΣREE=56.35~122.23)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 HREE =3.10~4.73),Nb/Ta值(7.90~10.18)低于上地壳Nb/Ta值(13.4),Rb -(Y+Nb)图解与Rb/10-Hf-3Ta图解反映出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对稀有金属铷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早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重要的稀有金属铷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0.
辽宁阜新北部地区的稀有金属铷资源较为丰富,与铷成矿相关的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A- ICP- 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5. 6±2. 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岩体富碱、过铝质、分异程度高,富集HREE、Th、U、Hf,亏损Sr、P、Ti。较低的K/Rb值(70. 92~82. 93)、负铕异常(δEu=0. 20~0. 40)、稀土总量(ΣREE=56. 35~122. 23)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 HREE =3. 10~4. 73),Nb/Ta值(7. 90~10. 18)低于上地壳Nb/Ta值(13. 4),Rb —(Y+Nb)图解与Rb/10—Hf—3Ta图解反映出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对稀有金属铷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早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重要的稀有金属铷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