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台风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云属性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6—2010年间CloudSat监测到热带气旋中心的7个案例,利用CloudSat和其它A-Train卫星的反演数据,主要分析了台风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的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并给出了初步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云中冰水分布在5 km以上高度。冰粒子等效半径随云高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值区主要分布在5~10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171.7~226.6 μm;冰粒子数浓度随云高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大值区分布在13 km以上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550~2 148 个/l;冰水含量随云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大值区分布在8~15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986.0~4 009.0 mg/m3。云中液态水分布在0.5~9.0 km高度。液态水粒子等效半径大值区分布在3~9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19.1~29.4 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大值区分布在6 km以下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93~117 个/l;液态水含量大值区分布在5 km左右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659.0~2 029.0 mg/m3。台风或超强台风阶段,云体最大高度存在于台风眼壁,眼壁云高可达17~18 km;近地表降水率、冰水柱含量的高峰值大多存在于台风眼壁区域,其中眼壁区域的近地表降水率可超过20.0 mm/h,冰水柱含量可超过9.1 kg/m2。7个热带气旋的垂直降水率和液态水柱含量值分别小于11.3 mm/h和2.7 kg/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资料分析和诊断, 揭示了在2003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 西太平洋副高相对偏北并且呈现南北变化相对稳定、东西变化明显的特征; 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使得西太平洋副高难以北抬, 从而造成了淮河流域降雨带的稳定少动. 同时, 分析表明每一次雨锋的出现伴有高层南亚高压的东伸, 并诱发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我国沿海, 导致淮河流域多雨, 江南干旱高温.分析还发现高、低空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系统发展的如下机制: (1) 沿30°N东伸的高层南亚高压脊在东部30°N以北地区引起辐散和上升, 在30°N以南地区引起辐合和下沉; (2) 江南高层的辐合下沉气流在中低空的辐散增强了局地的负涡度, 诱发西太平洋副高西伸; (3) 沿增强了的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偏西南气流在30°N以北辐合, 增强了局地的上升运动, 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大尺度的背景流场; (4) 副高西北侧的暴雨加强了低空的南风和高层的北风, 从而使高层东伸的南亚高压和低层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在我国东部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夏季变湿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1961-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新疆夏季(6~8月)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1971-1986年干旱期和1987-2003年湿润期的大气环流变化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平均环流场上,中亚-巴尔喀什湖槽及上下游地区脊的增强是新疆地区夏季变湿的环流场特征之一,且中亚-巴尔喀什湖槽随高度增加强度明显增强,200 hPa达到最强;源于低纬阿拉伯海向北直至中亚对流层低层偏南的强气流是湿润期环流异常、降水增多的又一特征,也是水汽重要来源之一;中亚上空高空急流轴南压是新疆夏季湿润期与干旱期高空急流最重要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1996年盛夏至1997年初夏一年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沙漠腹地春夏和初秋为多风季节,主要盛行东北风和东风,其次是北风;降水主要出现在5、6、7三个月,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的年降水量只有14.2mm,主要集中在7月份;沙尘暴、浮尘、扬沙、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年平均气温为14.4℃,极端最高气温为45.6℃,极端最低气温为-21.3℃。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1991年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8个站日平均气温和KWBC客观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西北侧大气20天振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大气存在显著的20天振荡,这种振荡在垂直结构上表现为正压特征,并且指出在20天振荡的峰值和谷值时期,即分别对应着青藏高原西北侧高温少雨和低温时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估测土壤水分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对于植被影响土壤水分遥感的大小 ,提出了“光学植被盖度”新概念来衡量 ,并用遥感法进行估测。用分解象元法排除植被干扰来提取土壤水分光谱信息。采用土壤水分光谱法并借助回归分析建立土壤水分遥感的TM数据模型。以此为桥梁 ,建立了AVHRR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气科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简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涉及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北京气象培训中心(原北京气象学院)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10所大学及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3个单位近10多年来的科技人才队伍(这里主要指本科学历以上)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摸清我国大气科学科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并与美国大气科学人才队伍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对我国大气科学领域专业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以及风能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复杂天气下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适用性仍然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2020年8—10月期间位于福建三沙的地基多普勒激光雷达与边界层高塔所搭载的超声风温仪观测的风场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水平风速、风向方面具有稳定的高精度探测性能,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948和0.984。相比之下,激光雷达垂直风速的探测误差较大,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仅有0.353。研究发现,降雨强度与激光雷达垂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关系,强降雨下垂直风速偏差最大可达到9 m/s。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上海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1979-2008年5~9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上海地区暴雨的年、月际及暴雨成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上海地区暴雨逐渐向强、局部、特短时间方向变化.7、8月暴雨较多,以短时局部性暴雨为主;6、9月暴雨次之,6月长和特长暴雨要多于短和特短暴雨,9月反之;5月暴雨最少.从形成上海地区暴雨天气系统的分析表明,静止锋暴雨最多,稳定时能形成持续时间长的强暴雨,不稳定时形成短的弱暴雨;其次是暖区暴雨,它是上海地区形成夏季短时局部性强暴雨的主要天气型;另外,台风、台风切变、台风倒槽、低压、冷锋、暖锋和东风扰动形成的暴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995年以来,暖区暴雨整体增加,而静止锋暴雨进入21世纪逐渐减少,这可能主要归因于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新疆“96·7”特大暴雨水汽输送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GMS-5卫星逐时水汽通道TBB资料,分析61996年7月11-28日新疆特大暴雨期间对流层中上层大气水汽场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南部和印度半岛是对流层中上层大气水汽场日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进入新疆境内的水汽通道有北方、西方和南方三条路径。水汽的主源地为印度半岛、孟加拉湾、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和黄河流域。青藏高原中南部是水汽的次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