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检索方法大多存在精度不高、效率低下等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归一化转动惯性特征的遥感影像检索算法。该算法对经过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处理的二值影像序列进行计算,提取影像序列的归一化转动惯量特征;同时,利用马氏距离结合Pearson积矩相关法来度量各特征矢量之间的相似性,提高检索结果的正确率。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有效地兼顾了影像的内容结构信息,不仅可以快速地进行检索计算,还能提高检索精度。  相似文献   
952.
该文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采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通过2000、2007、2009及2014年的4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荒漠化现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荒漠化特征进行的演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从2000年~2014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1285004.97km^2上升到2014年的756433.26km^2。(2)从景观指数角度分析,从2000年~2014年间研究区具有景观破碎程度均较低,各景观类型之间的破碎化值差距较大等特征。(3)从景观类型的转移特征来看,从2000年~2014年间荒漠化程度先好转又恶化的特征,总体上荒漠化程度加剧特征。  相似文献   
953.
利用WRF(ARW)模式、WRF-3DVAR系统以及ATOVS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高原上的一次MCC转化MCV的过程进行了直接同化试验和数值模拟。同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同化不同传感器资料效果相差较大;同时同化多种传感器资料并未比单一资料效果好;连续循环同化有效改善了高原MCV的强度和位置模拟。选定循环同化AMSUB资料为最优同化方案,对此次高原MCC转化为MCV的过程进行分析:中尺度涡旋和强降水均发生在湿等熵面下陷区域。高空正的湿位涡异常叠加低层正温度异常,在此过程中经历对流不稳定度的减弱,诱生出气旋性环流并向下伸展,使得气旋性涡度发展,降水发生,而水汽的凝结潜热释放进一步加剧了湿等熵面的倾斜,从而使得垂直涡度进一步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受水汽加热的影响,水平相当位温梯度减弱,负的斜压项减弱,使得总的湿位涡正值增大。另外,比较了东部MCV与高原MCV的差异,发现后者由于高原的加热作用,低层的涡度值较大。  相似文献   
954.
浙南春茶早春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5年浙南7县(市、区)早春(2—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根据茶叶早春霜冻的气象灾害指标,采用多尺度趋势方法分别从空间、时间分析浙南茶叶早春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验证浙南茶叶早春霜冻的变化趋势和突变转折。结果表明:浙南茶叶早春霜冻发生次数较高,年均发生天数为16.8天,其中2月发生早春霜冻的可能性最高,且以轻度和重度霜冻为主。早春霜冻的空间分布结构由东南面向西北面递增,青田县发生早春霜冻的可能性最低,缙云县发生的可能性最高。茶叶早春霜冻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表现为显著减少,且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即浙南茶叶早春出现低温霜冻的可能性减小。浙南茶叶早春霜冻减少发生的突变点在20世纪80—90年代,且在21世纪初减少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55.
行英弟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17-1126
菲律宾AREA矿区红土镍矿为硫化镍矿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矿风化基岩中。为圈定该矿区红土镍矿有利地段,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采用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简称对称四极法)面积性测量,发现低阻异常;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简称高密度电法)剖面,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评价并确定含矿层厚度和产状,圈定镍矿富集部位。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见矿较好位置与电法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勘探在前期工作中,采用电阻率法可圈定含矿层范围和延伸产状,有效缩小勘探范围,指导工程勘探布置,节约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956.
付勇  夏鹏  龙珍  张恭境  谯文浪  郭川  杨镇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077-67041094
通过调研扬子地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大陆风化、海洋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扬子地区E—C转折期遭受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且在这一时期区内兼具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环境。在台地相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整合接触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之上,该不整合与E—C转折期全球"大不整合"具有紧密的关系,盆地区发育的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台地区被风化地层的痕迹。现有大陆风化的地球化学证据集中于n(~(87)Sr)/n(~(86)Sr)、δ~(13)C、CIA和ε_(Nd)(t)等,同时这些地球化学数据也局限在少数的剖面和层段,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地球化学参数来反映该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演化特征。准确认识扬子地区E—C转折期大陆风化作用与海洋环境演变间的耦合关系,是揭示古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57.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度日模型通过正积温将冰雪消融和气温有效的联系到一起,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是度日因子,即为正积温对应时段内的消融量.根据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2008年的实测资料,计算得到夏季消融期内冰川上的度日因子,并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雪度日因子平均值为8.5mm.℃-1.d-1,大冬克玛底冰川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330~5520m分别为4.5~9.6mm.℃-1.d-1和8.7~11.6mm.℃-1.d-1;小冬克玛底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460~5710m分别为4.4~14.6mm.℃-1.d-1和9.9~16.1mm.℃-1.d-1.度日因子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可能是随海拔增加,温度降低而太阳辐射增强所致.局地气候,地形等其它因素也使得度日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58.
如何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同时探测大型金属矿集区浅自几百米,深至地壳底部的地壳精细结构,揭示成矿的深部过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攻关实验内容。本文针对庐枞金属矿集区的浅深兼顾的探测目标,实验了一种区域长剖面和矿集区剖面结合的变观测系统采集技术。结果表明,区域长剖面使用40m道距,240m炮距,18~20m井深,16~20kg药量,中间放炮,720道双边接收,60次覆盖的采集参数能够获得浅层至Moho的有效反射,揭示出成矿区的深部构造。矿集区剖面加密道距至10m,炮距80m,将覆盖次数增加到90次,并采用十字测线的拟三维采集技术能有效补充获得丰富的矿区浅层信息,揭露出浅层控矿构造及其与深部的联系。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采用上述变观测系统方法来保证获得浅、深多重反射信息的采集技术是可行的,实际结果证实了该方法技术实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959.
MAMSS-1超低空高精度航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地质填图和矿产勘查对大比例尺详磁测量的需要。以动力三角翼飞行器为载体,整合当前先进的硬、软件技术,研制了MAMSS-1型超低空高精度航磁系统。试飞成功后,在野外已知矿区的磁异常上进行了100 m线距的低空航磁测量,通过和1∶1万地面详磁测量对比,结果非常接近。证实本系统可以替代大、中比例尺的地面磁法测量,成为快速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0.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北-昌都地块,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为主要赋矿地层,铜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接触带部位的蚀变玄武岩中,形态复杂,矿石类型较简单。钼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内具弱蚀变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浅色花岗闪长斑岩和强蚀变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岩中,少量分布于黄铁矿青磐岩化玄武岩中,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延伸比较稳定。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型铜钼矿为主,其来源于陆内碰撞而加厚的下地壳。复合断裂是控制本区斑岩成矿带的主要因素,铜钼矿床即产于大断裂交汇部位。中酸性侵入体是内在控矿因素,裂隙构造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