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2014 年2 月12 日17 时19 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7. 3 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灾区曾遭受过2008 年于田7. 3 级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近6 年来大力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将2008 年、2014 年两次于田7. 3 级地震抗震安居房和安居富民房面积替换为安居工程改造前的简易房屋计算抗震房减灾效益可以看出,相对于2008 年于田7. 3 级地震,本次地震由于灾区覆盖率较高,居住房的经济损失减少3. 8 亿元,恢复重建经费减少12. 9 亿元,失去住所户数减少1 万户。  相似文献   
62.
谢江丽  谭明 《内陆地震》2015,(2):141-147
收集到新疆地区119副地震烈度等震线图,在充分尊重原始数据的原则下,利用中国新疆区衰减关系将烈度区补充完整。无等震线图的破坏性地震,通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得出烈度等震线图,将这些烈度等震线图汇总绘制综合等震线图,将得到的综合等震线图与中国综合等震线图对比,受一些大地震的宏观震中有所改变和近几年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影响,高烈度区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3.
中国高分辨气候记录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谭明 《第四纪研究》2004,24(4):455-462
2001年第一届全国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会议提出,用3~5年时间,建立几个较长的可靠的高分辨气候记录。文章介绍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已经获得的数个千年及更长的记录,这些记录数据多已在世界数据中心向科学家公开并很快为科学界引用,从而结束了国际高分辨气候记录数据库极少中国千年气候重建数据的历史;通过对比最近2000年来中国的高分辨气候记录和北半球其他高分辨记录,发现数个世纪的缓慢变冷紧随世纪尺度快速变暖的气候变化模式至少在半球范围是准千年重现的,这一结果指出,我们应该从更长时间跨度的气候旋回自然背景来诊断20世纪的快速变暖  相似文献   
64.
定量重建气候历史的石笋年层方法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明  侯居峙  程海 《第四纪研究》2002,22(3):209-219
用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结合微层计数了解石笋微层的计时特性;确定年层的显微图像标志;提出矫正石笋层厚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沉积趋势的方法;建立符合统计要求的层厚量测规则。将石笋年层厚度序列与当地仪器记录的气候要素时间序列进行对比,作信号波形分析和统计相关分析,找出石笋层厚能够敏感反映的气候要素。如果石笋年层记录的气候信号远强于噪音水平,则可利用层厚时间序列重建所敏感反映的气候要素变化历史。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北京石花洞石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5.
谭明 《中国岩溶》2004,23(3):237-237
2004年8月13日是中国岩溶学界最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杰出的地理学家、岩溶地貌学家、我们熟悉和爱戴的杨明德教授和宋林华教授在贵州为中国喀斯特景观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野外工作途中,惨遭车祸,不幸同时遇难。在知道他们罹难消息的那几天,我始终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件事发生的几率实  相似文献   
66.
铁屑粉煤灰微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依据微电解的基本原理,采用铁屑粉煤灰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影响因素和运行参数,即进水pH值为2.5~3.5,沉淀时pH值为8~8.5,反应时间为1h左右,粉煤灰/铁屑为2.0~3.0。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80%和92%以上。  相似文献   
67.
中国西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趋异与晚新生代流域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谭明 《中国岩溶》1993,12(2):103-109
我国西江流域在新生代发育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石林、锥峰、塔峰三类喀斯特。流域喀斯特形态趋异的主要动因是晚第三纪晚期以来与青藏高原隆起相联系的新构造运动。西江流域喀斯特形态的起源时代可能不会早于上新世。   相似文献   
68.
喀斯特虹吸周期泉理论动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德  谭明 《中国岩溶》1992,11(2):141-147
喀斯特周期泉是一种特殊的喀斯特水文地貌现象。其中,虹吸式喀斯特周期泉具有比一般虹吸现象更为复杂的机理,它对管道水流的补排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模拟实验,探求其形成的主要边界条件,并提出其实验条件下的理论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69.
石笋微层气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明 《第四纪研究》2005,25(2):164-169
气候动力和土壤过程的年季旋回造成石笋碳酸盐沉积不连续界面(如有机质)或矿物(如文石与方解石)、结构(如舒松层和致密层)交替转换从而形成了石笋微生长层,石笋微层不但为古气候时间序列提供了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而且其本身的厚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记录了气候变化,成为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石笋微层气候学就是在研究石笋微层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石笋微层定年、利用石笋微层厚度变化定量重建气候历史的科学方法。现在国内外已经公布了数个石笋层厚时间序列,但序列的构成差距很大,而且有的序列已经受到质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获取和提供数据的科学规范,以增加石笋微层重建气候工作的可信度,这是石笋微层气候学方法得以顺利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何种条件下气候能够成为影响石笋微层层厚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石笋微层气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微层界面形成及碳酸盐沉积的时间、层厚曲线平底、层内虚假的灰度、伪年层和年层缺失、平行样品交叉定年的困难原因等石笋微层气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人口数据是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的基础,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对提高应急灾情评估的准确度和开展高效的应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POI(兴趣点)、路网与人口统计等数据,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实现了人口统计数据基于规则格网的更为精确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建筑物空间分布能较好地反映人口的宏观分布特征,但是对于人口分布细节特征的刻画,则是以POI数据来反映人口的微观分布特征效果更为理想;(2)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由城镇向乡村区域递减的趋势明显,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偏远乡镇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基于建筑物与POI数据的人口模拟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较小,数据精度符合实际情况,可为灾情研判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