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广西花山花岗岩云英岩化分带与锡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脉型锡矿是广西花山花岗岩的主要矿化类型之一。花山花岗岩是氧化型花岗岩,岩体中的锡主要以Sn4+ 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榍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锡石等含锡矿物中。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云英岩化过程是:经充 分分异和演化形成的残余岩浆流体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首先,黑云母等原生含锡矿物中的锡在岩浆流体的作 用下被淋滤出,进入流体或次生矿物相,如金红石、白云母等,发生初步富集;其次,在蚀变后期,成矿流体使早先沉淀 的含锡矿物发生重溶,锡溶解进入成矿流体再次富集。锡在流体中与丰富的F- ,Cl - 等络阴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运移, 随着云英岩化加深,流体的pH值升高、温度降低、络阴离子浓度降低,流体中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沉淀形成锡矿化  相似文献   
52.
正构烷烃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表征有机质来源的良好标志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2021年9月采集的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进行检测,对其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特征参数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在(67.51~850.08)×10-9(干重)之间,均值为476.69×10-9(干重),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企沙半岛南部海域;主要由连续分布的n-C14~n-C35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呈双峰分布,前峰群偶碳数优势,后峰群奇碳数优势;陆、海源烷烃比(∑T/∑M)、碳优势指数(CPI)和陆、海源烷烃优势比(TAR)均指示研究区正构烷烃受陆源影响明显;平均链长(ACL)、烷烃指数(AI)和Pmar-aq进一步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草本植物;T-ALK/C16比值表明研究海域受到石油污染影响;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形成于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53.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包体的证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机制。暗色、细粒且具火成结构的岩石包体是指示岩浆混合作用存在的可靠证据。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寄主岩浆中;(2)由于基性岩浆温度恒高于酸性岩浆(温度超出约300℃),这类包体常具有淬冷边;(3)包体有时含有反向脉;(4)包体中能见到自寄主岩浆捕获的长石捕虏晶。进一步分析了三个典型的含暗色微粒包体的花岗质杂岩(平潭、普陀山、花山—姑婆山)研究实例,认为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可用来自深部岩浆房的玄武质岩浆向浅部酸性岩浆房的注入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54.
吴福元  王汝成  刘小驰  谢磊 《岩石学报》2021,37(11):3261-3276
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但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长期被学术界忽略,因为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原地部分熔融而成。但自提出该地区淡色花岗岩高度结晶分异成因模式后,与这些花岗岩演化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铍和铌钽的矿化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如此,锂的成矿作用研究和资源寻找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期《岩石学报》报道的喜马拉雅中部琼嘉岗和热曲锂辉石伟晶岩及珠峰前进沟锂电气石-锂云母伟晶岩的发现,充分说明喜马拉雅地区锂资源前景广阔,表明喜马拉雅有望在近期内成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大型接替基地。根据目前的进展,喜马拉雅地区未来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大区内淡色花岗岩岩石学与岩石成因研究力度,厘定它们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与成矿潜力;2)对北喜马拉雅穹窿和岩体开展接触变质与围岩蚀变研究,以寻找热液交代型稀有金属矿床;3)加强高喜马拉雅地区藏南拆离系与花岗岩侵位关系的研究,以判断分异岩浆及成矿伟晶岩的赋存部位。近期应集中力量围绕普士拉一带的藏南拆离系、韧性变形的肉切村群地层和淡色花岗岩-伟晶岩等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以期在锂资源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5.
袁媛  林静  谢磊 《热带地理》2018,38(3):440-450
为了全面地分析国外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新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2―2016年以来613篇主题为“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的文献,以揭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中国健康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近15年来国外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主题集中,主要关注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方面;2)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塑造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态度以及心理状态等路径作用于居民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压力的累积、资源获取的受限等对健康产生影响;3)目前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横向研究构建健康行为、相关疾病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元量化模型来实现,纵向研究较少。最后对中国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56.
肖琼  张志诚  谢磊  伍坤宇  贺捷  郝志强  金毅 《中国地质》2017,44(5):1006-1016
通过系统分析山西祁县昌源河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区沿河分布的19口钻井资料,查明了昌源河湿地中下游地区含水层的主要岩性,根据含/隔水层的埋深和发育特征将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了浅、中、深三个含水层组;并通过连井剖面和栅状图对比、总结了区内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Kriging插值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昌源河流域含水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第四系砂、砾石沉积物,在顺昌源河流向上浅部含水层为一楔状体,在横切河流方向上各含水层组厚度变化较大,这与研究区含水层组形成于冲/洪积扇沉积背景相符合。地下水埋深插值分析表明,昌源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存在大面积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这将会影响昌源河湿地公园及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昌源河流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补排模式。  相似文献   
5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于是肥胖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其中不乏青少年肥胖者,过早超常地发胖对生活带来不便,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肥胖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地关注。肥胖乃由于人体摄入营养过剩,活动又少,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