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西秦岭泥盆系于1987年确认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浊积岩:一是分布在旬阳大红岩早、中泥盆统的钙屑浊积岩,多旋回韵律明显,旋回底部具侵蚀底基构造。下部灰泥支撑的骨屑灰岩,具正粒序块状层理,为高密度重力流沉积。上部为具水平层理的绢云母钙质千枚岩,呈现出鲍玛层序A——E的组合特征,并具有浊流沉积特有的异地浅水生物与原地深水生物共存的环境特征;分布于柞水车房沟中泥盆统的陆源碎屑浊积岩,为一套砂泥组合的复理石沉积。下部的粗中粒长石杂砂岩,成熟度低,砂/泥比率高,为高密度重力流沉积。上部长英质细、粉砂岩加泥岩,粒度细,砂/泥比率低,为低密度重力流沉积。浊流沉积的确认,打破了以往视泥盆系为单一浅水沉积的观念。因此,进一步研究区内浊流沉积的分布特点、展布方式及其与周围岩石的组合关系,是建立秦岭区泥盆系沉积相模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2.
谢冰晶 《地质与勘探》2011,47(1):121-132
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地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沉积记录.本文重点对冈底斯中段第四系湖积阶地及剖面进行了研究,并采获了大量的孢粉和铀系等时线年龄值、ESR年龄值,通过分析冈底斯中段第四系的沉积环境,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但使高原山区发生多期冰川作用,如且导致了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993.
豫西南-鄂西北-带恐龙蛋化石演化序列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生代末期在秦岭大背斜的南翼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构造凹陷,它们分别座落在河南的西峡-内乡、淅川、湖北的郧县一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桑坪-夏馆盆地、西坪-赤眉盆地、淅川滔河盆地、郧县-郧西盆地。根据豫西南-鄂西北地区蛋化石地层分布规律,可揭示出秦岭东端伏牛山南部地区白垩纪构造盆地是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盆地基底时代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变新。  相似文献   
994.
陕西秦岭泥盆纪地层中的白云岩,依据宏观及微观的标志,可划分成三大类型:同生或准同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后生白云岩。在南带,早泥盆世的同生或准同生交代白云岩,是由潮坪相的沉积物,经咸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成为层控汞矿床的母岩;中泥盆世的成岩交代白云岩,是由碳酸盐台地相中的生物礁、滩等浅水沉积物,在大气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水作用下白云石化而成。在北带,泥盆纪白云岩,是由台盆—浅海陆棚相碎屑沉积物,在埋藏压实的条件下,经白云石化而成。在中带,泥盆纪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上,是由富镁、钙的热卤水充填交代而成,并与角砾岩型的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化学昼夜动态变化 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程  汪进良  谢运球  王松 《地质论评》2013,59(6):1235-1241
岩溶区地表河流与岩溶湖水化学的动态变化及水生植物固碳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岩溶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性,即短时间尺度属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自动化高精度在线监测和高密度取样,探讨岩溶湖(地下河水补给)水化学的昼夜动态变化及不同水生植物的影响。受气温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白天水温、pH、溶解氧、无机碳同位素值呈同步上升,而Ca2+、HCO-3含量、电导率下降。沉水植物群落分布区水化学等指标昼夜变幅大于挺水植物群落分布区,水温、pH、Ca2+、HCO-3、溶解氧、无机碳同位素值在挺水植物区的昼夜变化幅度分别为442 °C、065、18 mg/L、08 mmol/L、1402 mg/L、-2.27‰(δ13CV-PDB),在沉水植物区则分别上升到632 °C、143、24 mg/L、15 mmol/L、2386 mg/L、-5.03‰(δ13CV-PDB),说明沉水植物区的钙沉降与固碳效率更高。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岩溶湿地水生生态系统,估算岩溶区水生植物固碳潜力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三种鳜鱼(Siniperca)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长片段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DNA全序列,翘嘴鳜序列全长5548bp,大眼鳜序列全长5483bp,斑鳜序列全长5789bp,提交GenBank数据库后获得注册号分别为EF205280、EF205281、EF441623。三种鳜鱼GH基因均由六个外显子、五个内含子组成;均在第二内含子中相同位置发现“AG”微卫星重复序列;均在第三内含子末端发现一处剪接位点序列的相邻重复。三种GH基因在第一、二、三内含子处存在碱基长度差异。序列间差异主要表现为邻近序列的重复、DNA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翘嘴鳜与大眼鳜GH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两者与斑鳜序列在第150位有一个氨基酸残基差异。采用MEGA软件对三种鳜鱼GH基因DNA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中,斑鳜可能最先从共有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997.
浙江沿海超强台风作用下风暴潮增水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二维数值模型,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式,通过三次强台风和二次超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模拟和分析,证实该模式可用于浙江沿海增水预测.以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利用本模式计算分析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5个不同地点登陆遭遇大潮时可能出现的风暴潮增水过程和最大增水,该结果对于海岸工程的防护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粘性流模型的筒型基础防波堤波浪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筒型基础防波堤是一种新型港口海岸工程结构,其基础上部是由连续排列的圆筒构成的直立防浪墙.采用粘性流数值模型,研究连续圆筒防波堤上波浪力竖向分布、水平(沿圆筒环向)分布和波浪力合力特性,并对粘性流数值模型计算的平面直墙波浪力与海港水文规范方法计算结果;粘性流数值模型计算的连续圆筒墙面波浪力与平面直墙波浪力;无限长连续圆筒墙面波浪力与有限长连续圆筒墙面波浪力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所选工程算例,建议按<海港水文规范>中平面直墙波浪力计算方法确定连续圆筒防波堤上的波浪力时,波峰时考虑0.90左右的折减系数,波谷时考虑0.95左右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999.
综述了作为星际介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冷HI的自吸收现象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历程,分析总结了其与其他星际介质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一类特殊的自吸收现象——HI窄线自吸收。HI自吸收因为能够反映冷星际介质中HI的温度、柱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研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展望了新一代望远镜(如FAST和SKA等)对HI自吸收的研究前景。以恒星形成的理想研究对象红外暗云为例,根据其物理性质和FAST的观测能力,估算出约4 kpc处红外暗云中能够观测到HI窄线自吸收的比例(53%)。这一数值略小于与近距离暗云中的HI窄线自吸收特征比例。在更远距离和更多的天区中认证HI窄线自吸收对于研究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东营油气开采区土壤环境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营油气开采污染区土壤环境状况的研究,发现井口附近土壤中Cr、Pb、Zn含量较高,随着离井口距离的加大向两侧有降低的趋势;Cd含量基本上在井口处表现为高值,在井口两侧的土壤中含量降低并趋于稳定;Cr、Zn含量受落油污染的影响较大,影响范围在1 m以内;Cu、Ni、Pb和As的含量随深度变化不大,仅在80 cm或1 m深度处略有增加;多数采油井附近的土壤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最大值存在于采油井口处,这与油田开发过程中落油易在井口处富集的现象相吻合;采油井附近土壤中烃类含量有随时间而逐渐减弱的趋势,说明开发时间越长烃类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